结婚六年了,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少吃了两碗面!2013年我结婚了,老公家是乾县的,于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乾县的酸汤面

穿过婚纱的女人(主要是有点胖的)都懂得,多咽一口水都会担心婚纱腰带撑开了。于是,进门后厨师端给我一碗油汪汪冒着热气的酸汤面,我吃了两口就放下了,实在是人太多我太累了,还有就是脸上有妆,也怕把妆弄花了。但是,几年来,我一直惆怅地就是为啥当初不多吃几碗那个面……尤其是回老家,我们村里人见了我偶尔会提起“宁宁,你乾县(出嫁的时候全村人都去给我送嫁了;嫁了人的女子娘家都成亲戚了,婆家好像才是你家)那酸汤面好吃滴狠!啥时候再给咱吃点儿!”此后几年间,我再也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酸汤面(酸汤面还是农村红白喜事的时候最好吃)。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

汤清面稀,嫽很

所以每次回婆家,最想吃的就是一碗酸汤面,甚至听说村里谁家过事儿都想去坐席……今天回家前,婆婆说中午做米饭,我提议想吃酸汤面。到家的时候,公公已经把面条、漂菜都准备好了。

婆婆在电饼铛上烙鸡蛋饼,简称鸡饼。薄如纸,烙好之后稍微晾一下,然后切成条,再切成菱形片;韭菜切成一厘米长形状;虾米和白芝麻在电饼铛上略微煎烤一下,与韭菜段和鸡饼等混合在一起待用。公公提前已经调好汤在锅里熬着了……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2)

摊鸡饼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3)

切一指宽长条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4)

切韭菜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5)

虾米和白芝麻在电饼铛上煎烤一下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6)

与干虾米和白芝麻混合在一起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7)

这就是漂汤

大铁锅下柴火正旺,面汤在柴火的加热下瞬间涌出大量泡沫,在揭开锅盖和炉门的瞬间又迅速收缩。锅里的面条很快就翻滚起来。雪白的面条在略微黄亮(和面时加碱可以让面条更劲道光滑)了,但也会让汤汁变黄)的面汤里绕圈翻滚。拿筷子顺水划拉几下再添点凉水,再次翻滚之后面条就可以出锅了。

热面条用笊篱直接捞进凉水盆里,这样可以避免面条粘连。婆婆很快把凉水里的面条直接用手抓一小撮放在漏盘上成小山状沥水,吃的时候挑一块放碗里交汤就好了。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8)

柴火正旺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9)

锅滚了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0)

捞出来放在凉水盆里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1)

捞出来沥水

酸汤面和臊子面不一样,它没有底汤菜,全凭汤来提味儿。所以,大道至简,一碗酸汤面好不好吃,就是检验乾县厨子手艺的最佳方式。我婆家的大叔子调酸汤是高手,在我看来应该开个酸汤面馆,不过他现在在马连镇上开车,因为车技好,老实本分从来不乱要价,生意也还可以。

据说在修筑乾陵的时候,士卒和民工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特别辛苦。家人们为了能让他们吃上最喜欢的面条,就把擀好的面条搭在竹竿上晒干,切成一把一把,然后再扎成一捆一捆;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干活的人在劳动之余,很方便地下锅煮熟,浇上酸汤就可以吃了。不但能吃饱肚子,而且能够解乏止渴,非常受欢迎。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2)

我特别喜欢和这个汤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3)

无辣不欢,但是的确放了辣椒味道就变了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4)

建议不要放辣椒

后来有人把晒干面条改为手工挂面,所以去乾县的外地人带的伴手礼就成了乾县挂面……前几天我公公在村里给我们做了点挂面,我给同事送了点,他们竟然要我给他们卖点,说那面特别好,煮起来很有劲儿,也不会醲……

逗爹说,哪天谁家待大客,我们就回去吃“哈水面”,回锅汤,熬来熬去,煮来煮去,不干不净,吃得最香……

陕西乾县城特色小吃(陕西乾县这碗哈水面)(15)

简单一碗面,代代传承,是味道,也是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