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我在岛屿读书》,余华和苏童的好友叶兆言现身海岛书屋,把气氛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叶兆言在文坛上的名气虽不如余华和苏童大,但他的祖父却是大名鼎鼎的叶圣陶。

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叶圣陶的作品,如《爬山虎的脚》《荷花》《苏州园林》。

除了有这样一个文坛元老级别的祖父,叶兆言还有一个作家父亲叶至诚。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1)

叶至诚不仅是《雨花》月刊的主编,而且是中国作家协会的重要成员。

出生于这样的文学世家,叶兆言很难不走文学道路。

叶兆言是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追月楼》还曾获过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2)

通过这期《我在岛屿读书》,我们从叶兆言身上,看到了一种特殊的文学传承,那就是世家的传承。

叶兆言说起初家人并不赞同他走文学道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子承父业那么顺理成章。

他当时看到很多大学同学写小说,自己就跟风写,稀里糊涂地写了五年。

在这五年里,叶兆言经历了无数次退稿。

后来是作家高晓声告诉他,“你就写吧,写了搁在抽屉里”。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3)

叶兆言开始不再关注是否退稿,一头扎进创作里。

这种心无旁骛的创作,没有辜负叶兆言的良苦用心。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小说发表了,叶兆言的文学道路就突然顺畅了起来。

这样看似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还是源自家庭内部耳濡目染的文学熏陶。

就拿藏书来看,叶兆言说他们家的书比岛屿书屋的书多多了。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4)

除了书海,叶兆言家里的座上宾,可不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他的祖父和父亲,结交的都是作家、编辑。

这些人聚在一起谈文学,就像现在余华、苏童和叶兆言他们在岛屿书屋谈论作家作品,亲切而又自然。

这种熏陶日积月累,就能厚积薄发,水滴石穿。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5)

但这里最大的传承与熏陶,还是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诚伏在书桌前的背影。

这个背影,是孜孜不倦的热爱,是夜以继日地坚持。

叶兆言说祖父和父亲就是个读书人,甚至可以说是书呆子。

他们的日常除了看书,就是写作。

最令叶兆言触动的是,祖父叶圣陶80多岁了还坚持写作,每天还能在书桌前坐八九个小时。

这种写作态度深深影响和激励了叶兆言:

“写出来不重要,成名不重要,就坐在那儿,那个背影很重要。”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6)

叶兆言坦言自己还能写作,就是受了何种影响。

这个背影,就是榜样的力量、传承的力量。

叶兆言是幸运的,他的这种文学传承是独特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7)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的确没有这样的机会接受这样的熏陶。

但是好在《我在岛屿读书》,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让我们跟随余华、苏童和西川这些文学大家,走进他们的文学作品与文学好友,聆听他们的故事与感悟。

这些浓缩的精华,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8)

最终就像叶兆言所说,写作不一定是作家的事。你只要坚持写,就有可能成为作家。

最初叶兆言也是这么做的,将退稿锁进抽屉,一直写下去。

但愿热爱写作的你我,都能如叶兆言所言,“只要你迈过文学的门槛,你就是作家。”

叶圣陶的散文适合几年级的孩子看 祖父叶圣陶的背影(9)

#我在岛屿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