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找的十大it专业(95后00后找到不想跳槽的)(1)

对于刚入职场的Z世代来说,跳槽似是常态?

上海电力大学的Z世代毕业生,入职后的情况则与众不同。跟踪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学校就业办发现,跳槽的特别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不仅如此,在今年这个招聘季,上海电力大学的不少应届生一击即中,找到了心目中的“神仙工作”。甚至,在大家感觉找工作压力有点大的当下,该校部分大三学生已通过“订单式”培养,提前与企业签约。

什么专业这么“香”,让这所极具行业特色的大学毕业生在用人市场上炙手可热?特色鲜明的能源电力学科不但精准匹配行业需求,如今又迎来了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的风口,无疑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潜力股”。

最难找的十大it专业(95后00后找到不想跳槽的)(2)

除了互联网大厂,带“电”的专业今年很热

这份最新出炉的调研报告,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根据某求职平台最新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互联网“大厂”依然是吸纳就业的“大户”。而值得注意的是,2021春招季应届生招聘规模同比增幅最快的三个行业之首,就是新能源和环保相关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产业和政策利好下,高速发展的企业极度渴求青年人才,今年的招聘规模迎来高峰,普遍呈现翻倍增长。

“今年,风电、核电、光伏等新能源企业提前来校‘招兵买马’,早早预定了不少应届生。”上海电力大学就业办主任成勇告诉记者,仅国家电网一家企业,就从学校招走了四五百人。每年,都有近半数毕业生前往南方电网、中广核、中国核电、国家能源、中国华能、申能集团等大型国企。此外,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中国电信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提前“订走”了不少毕业生。

电力行业稳定的工作、可观的薪资,让对口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气”居高不下。2020年,该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成勇说,从就业这个“出口”看,不仅电气工程学院的就业率常年近100%,学校其他专业也因为“带电”而准确匹配市场需求,广受企业青睐。

由于校内开设的辅修电力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像工程管理、经济学、英语等文科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好。他们作为复合型人才,往往能够满足企业对于项目管理、预算、造价的岗位需求,或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语言要求。

最难找的十大it专业(95后00后找到不想跳槽的)(3)

“订单式培养”提前签约,100多家实习实践基地实现双赢

眼下,2021届毕业生招聘季尚未落幕,上海电力大学有十多名2022届学生已成功与国家电网签约。他们从大三起就加入了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由企业提供学费和生活费,提前一年前往一线岗位实践和培训。

“做一名基层的电力工程师确实比想象中还要辛苦,不过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令人满足,而且未来职业的晋升和发展空间也很大。”一名正在国家电网甘肃分公司实习的学生发现,早几年毕业的学长学姐已是当地电力系统的业务骨干,还有的担任带班班长。虽然比起大城市,边远地区更艰苦,但发展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定向的人才培养,100多个遍布全国各地企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更多大学生提供了提前“尝鲜”职场的机会,并向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汤乃芸教授告诉记者,得益于校企共同建立的“双导师”制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斐然,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中的双赢。具体而言,学生完成校内专业课程后,就来到企业一线,在实际生产中寻找自己的课题,并在企业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如此一来,不仅有效帮助企业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对学生来说,不但自身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也能及早判断求职的兴趣所在。

最难找的十大it专业(95后00后找到不想跳槽的)(4)

从传统电网进入能源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

高质量的就业来自高质量的教育。面向未来新能源产业的需求,上海电力大学正抢抓机遇,不断升级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国家相关战略规划,新能源产业将在未来几十年里迎来重要变革。而这段行业发展“黄金期”,正与Z世代们的成长不期而遇。

“过去,火力发电是传统电力能源产业的核心。如今,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带来的能源结构调整,为产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直言,照搬过去以培养传统火力发电人才为主的办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清洁能源、能源互联网以及能源市场管理的新要求。

简言之,发展未来先进的能源技术,人才是关键支撑。为此,上海电力大学紧随国家需求升级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在符杨看来,“虚拟电厂”、海上风电场等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场景,打破了传统输电、变电、配电的电网形态。“从传统电网进入能源互联网时代,用户侧的需求改变,加速了智能技术在能源产业的应用。”他说。

依托信息化、数字化,能源行业的变革不仅仅发生在供应端,快速扩大的新能源市场对智慧能源管理的需求同比增长。汤乃芸告诉记者,在不少地方,电路安全检测已从人工巡检,升级为在线智能监控、无人预警。所以,现在相关企业亟需掌握基本人工智能知识的电力工程师。

汤乃芸表示,为满足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重构了能源相关专业的培养内容,重新划分了清洁安全发电、能源互联网、能源管理三大学科群。今年,电气工程专业硕士还新增了十个跨学科的新方向,并扩大招生规模。今后,预计每年招生1300多名,以满足电力芯片、能源互联网、智能发电等行业新方向的需求。

作者:储舒婷

编辑:张鹏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