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公元1582年6月,终明之世唯一一位获得太傅、太师殊荣的文官张居正,终于抵不过病魔的侵蚀,油尽灯枯走完了他58年的人生岁月,58岁正值一位古代官员的黄金年龄,张居正弥留之际没有过多为自己的早逝而悲哀,因为他有过辉煌的历程,有能在史书上留下光彩一笔的资本;但他只能算到生前,死后的坎坷是无法预料的,其中一条关于自己的行为记载,张居正若能死后知晓,定会气的从棺材中跳起来........

张居正回家不坐车(张居正回乡乘坐)(1)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张居正回乡奔丧,有传闻说张居正回乡途中声势浩大,沿途官员争相迎送,借此机会向首辅大人行贿,而且还说张居正乘坐的大轿子极为奢华,由真定知府钱普所赠,轿子前半部分是处理公务的办公室,后半部分是起居寝室,大轿需要32个壮汉才能抬起,两边还各有一名仆人伺候首辅大人;另外戚继光还亲自委派6名战斗力强悍的鸟铳兵,为回乡队伍保驾护航,听此描述,此轿队比现代豪华房车还要高级;此传闻在当时文人中颇有市场,对于张居正的指责一时极为火爆;但张居正却是是无法反驳的,因为当时他已经死去。

张居正回家不坐车(张居正回乡乘坐)(2)

​关于此传闻最早的记载,出自王世贞的著作《嘉靖以来首辅传》中,此文是在张居正死后清算之时所作,而且王世贞素来与张居正有间隙,他不仅渲染张居正乘坐“房车”大轿,还大肆鞭挞张居正的人品,说张居正被清算是苍天有眼,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此后众多史学家引用王世贞的记述,对张居正奢华的回乡队伍深信不疑,但仔细考证当时情况后,发现此传闻很可能就是污蔑。

张居正回家不坐车(张居正回乡乘坐)(3)

​首先根据张居正上给明神宗的奏章中,可推断其回乡日期,张居正说三月十三日从京城出发,于下月初四到达江陵,加上路上阴雨难行耽搁了两日;所以张居正共走了24天;北京距离江陵约3000里,那么张居正一行每天就要走130里,途中又要接待各地官员参加宴会,按照每天走上10小时的时间,平均速度也要接近每小时13里;这个速度对于步行的人来说,已经极为勉强,而张居正的32人大轿子,需要规划统一地行进,以每小时13里的速度一路抬到江陵,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此外明代关于文官乘坐轿子的规格有明确限制,按照明神宗年间的规定,张居正虽是首辅身份,乘坐的轿子最多也只能是四人抬起;《清史稿·舆服志》记载,明代皇帝的步舆,也才堪堪由16人抬起,张居正敢坐32人的大轿子,此等大不敬行为无异于谋反,简直就是嫌自己命太长。

张居正回家不坐车(张居正回乡乘坐)(4)

​因此张居正乘坐32人大轿,很可能就是被人污蔑;众所周知张居正是一位改革家,他推行的新政势必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他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处于风口浪尖,他如果真敢乘坐超级大轿,肯定会受到言官们的激烈弹劾;张居正生前就曾多次遭到弹劾,门人说他作威作福生活奢华,“夺情风波”中也是被大量指责攻击;奇怪的是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张居正都没有因坐轿的事受到过弹劾,超级大轿的传闻实在让人疑惑;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对他发起清算行动,墙倒众人推,一时那些曾被张居正损害利益的人纷纷落井下石,举朝上下,大多都是弹劾张居正的言论,没人为他表功;但也有正直之人,例如沈德符,此人与张居正素来不对付,但他对众人造谣张居正的行为却极为唾弃,说大部分言辞都是故意泼污张居正,由此可见,张居正乘坐超级大轿极有可能就是谣言。

张居正回家不坐车(张居正回乡乘坐)(5)

​张居正回乡到底是何种情况呢?当事人梁清远为世人揭开谜团;他回忆说其先祖梁梦龙,曾亲眼目睹张居正一行人路过真定,所见轿舆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地方,梁梦龙是张居正的弟子,又是真定本地人,必然比其他人更熟悉张居正的所作所为,但二人关系亲密,他不免有为张居正的开脱的嫌疑;然而还有另外一人为证,刑部尚书徐学谟,在其《归有园稿》中记载了张居正回乡的情况,说沿途官员确实有借吊丧的名头,趁机向张居正大肆行贿的行为,但张居正只收祭品,其他财物一概拒绝;徐学谟自身是顶尖高官,也并非张党人士,作文也没有溢美张居正,因此他的话是极为可信的。

张居正回家不坐车(张居正回乡乘坐)(6)

​综上所述,张居正不可能乘坐32人抬的大轿子,并且还一路大摇大摆地从真定回到江陵,又浩浩荡荡地抬回北京;他只可能是在一些特殊路段由于需要,曾换乘超过常规规格的轿子行进,但也不可能是32人抬起的超级“房车”;王世贞和一些野史中所说的超级大轿子,到底存不存在,在浩瀚的古中国历史中,可能无足轻重,但是这事关张居正的个人操守评价,他究竟是救世宰相,还是贪污能臣,是400多年来一直倍受争议的话题,但张居正死后被同僚如此污蔑,实在是令人感到悲哀。

【参考资料:《嘉靖以来首辅传》,《清史稿·舆服志》,《归有园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