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当奶奶其实生活并不好过(36岁当奶奶并非喜事)(1)

来源:网络截图

河南36岁当奶奶引热议

日前,河南南阳一名1986年出生的女子发布视频称,自己年纪轻轻就“喜提”奶奶身份,她本人于19岁那年结婚生子。今年7月11日,18岁的大儿子最近有了孩子。

7月20日,此事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网友们纷纷评论:自己给80后拖后腿了!

也有网友表示: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考不上大学的普遍结婚早,并不是多么新鲜的事情。

参考君想说:在生育这件事上,如此超前抢跑,真的合适吗?

早婚在古代不是问题,在今天需要“三思”

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而《礼记·内则》记载:“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才能担待婚姻大事。其实,古代还有更早的结婚年龄规定,例如:汉朝和两晋时期,男女结婚年龄在16岁左右;清朝时,男子16岁,女子14岁。

其实从医学角度说,女子14、15岁在思想和生理上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古代医学不发达,也把女子生子形容为“闯鬼门关”。那为何古代会推崇早婚早育呢?主要是古代战争时有发生,人口的损失量巨大,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古代人一般提倡早婚早育。这是古代社会公认的婚姻制度,也是当时社会供求需要导致的。但今天呢?

新闻里的这位女子和她的孩子都是18岁生了孩子,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也就是必然是未婚生子。从法律角度来说,没有登记结婚而生育子女是违法行为,容易让子女在社会上遭遇各种猜疑和歧视。

18岁刚上大学的年纪,如何当妈?

40岁当奶奶其实生活并不好过(36岁当奶奶并非喜事)(2)

婚姻是成年人的事情,而非小孩子们的“过家家”游戏。18岁的少男少女正是高考结束,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准备上学的年纪。而这位女子在18岁生娃,没有工作,仅靠同龄的丈夫养家,两个人都是没有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家里父母需要接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条件之下,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孩子教育问题,从她36岁当奶奶可见,她的儿子也是18岁当父母,这一家真是应了那句话,“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

少女为母,稚气未脱,年轻父母育儿知识不足,可能会因为护理不当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会因为自身阅历不足难以进行家庭教育,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价值观塑造都有不利影响。

有用的“婚前教育”

从母婴健康的角度来看,科学证明:女性生育的理想年龄是在25岁-30岁。过早生育影响子宫健康,会增加子宫病变的风险,加快骨骼钙化,诱发多种疾病,也可能使得婴儿营养供应不足,对孩子和妈妈造成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40岁当奶奶其实生活并不好过(36岁当奶奶并非喜事)(3)

确实,正是因为有些家长家庭教育不到位,才会使孩子没有对婚姻产生正确认识,将婚姻视作儿戏,用愚昧无知贻误了自己的人生。

而要想帮孩子建立健康的婚姻关系,做到“适龄结婚”,我们尤其要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尽到应尽的教养责任。

比如从小有意识地为孩子进行性教育,让孩子明白过早生育的危害,以及其中潜在的危险性;

为孩子树立人生目标,使其意识到过早地建立婚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让孩子有与生理年龄匹配的心理年龄,等达到“适婚年龄”时,有成熟的思想去建立幸福的婚姻;

经营好自身的婚姻关系,令孩子认识到怎样才是理想的婚姻状态,使其长大后,建立亲密关系时不盲目。

结语:

国家当下大力鼓励生育,也一直倡导适龄生育,优生优育,本着对下一代负责任,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切不可在生育这件事上搞“内卷”,绝不能把低龄生娃吹成是“人生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