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想当年(白开水般的爱恋)(1)

静静地看完网上喧嚣一时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爱情”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我没有象某些编辑说的泪流满面,只是为静秋感到一丝的忧伤。如果不是老三患了绝症,这一历时短暂象白开水般的一段初恋会风雨无阻地修练成正果——有情人终成眷属。

山楂树之恋想当年(白开水般的爱恋)(2)

白血病夺去了老三的生命,他连一年另一个月都等不到。这是天意,人怎么斗得过天?除了悲伤,并不落下什么遗憾。因为静秋的初恋虽有些苦涩,一路走来却是风平浪静,没有权势者的拦腰一刀,也没有革命派的当头一棒。在性压抑的时代里,静秋这一段纯真的爱情没有受到粗暴的干涉就算烧高香了。来自家庭那一年另一个月的约定,这不是阻力的“阻力”就算是对两个人的一个考验吧。

山楂树之恋想当年(白开水般的爱恋)(3)

如果以绘画来比喻静秋的初恋,不过是幅素描,单纯、真实、质朴,没有浓艳的色彩;如果以音乐来比喻她的初恋,只能是一支忧郁小夜曲,如长吁短叹般甜美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如果以饮料来比喻她的初恋,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淡淡的,能止渴,但毫无回味,因为一切都太平淡了。

不是吗?静秋出身不好,随时随地都有被打入另册的厄运。而且还在读书,经济不能自立。按“文革”时期中小学正实行十年学制,即将高中毕业的静秋也才是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尽管已是情窦初开,但她耳濡目染的不外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等革命的豪言壮语。所幸那时已是“文革”末期,阶级斗争渐趋缓和,她有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可以偷偷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感情。

山楂树之恋想当年(白开水般的爱恋)(4)

静秋也有自己的心愿:毕业了,亟需一个工作。静秋顶母亲之职,手续却迟迟批不下来,她只能小心翼翼地等待,还要表现积极,自愿义务做学校蓝球场地坪。没钱买胶鞋,脚被水泥石灰烧烂;母亲身体不好,需要核桃冰糖补血。凡此种种,经济上的,心灵上的,对静秋来说都要付出百倍努力,十倍艰辛。然而,老三不声不响的为她解决了不少经济上的烦心事,老三经济条件宽裕。难能可贵的是他等着她逐步完成了心愿却什么也不向她索取就撒手人世。一个现代“王子”和“灰故娘”的爱情故事。

这就是静秋初恋的全部,一个英俊又有些“小资”情调的小伙闯入了她的世界,主宰着她的命运。双方都摸索着向爱的炽点靠拢,譬如两人过河,当代人一定毫无顾忌地必然是男牵着女的手过河以示保护。但“文革”时代的静秋不肯,老三只得找了根树枝作媒介,牵着她过了河。最终老三还是顺着树枝牵到她的手,她也不再回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爱情就是这样曲里拐弯。

山楂树之恋想当年(白开水般的爱恋)(5)

《山楂树之恋》被网友、媒体高度赞颂为史上最唯美纯真的爱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女主人公对性的无知和懵懂。我看过几个伤痕文学“作家”在形容“文革”时代的少女性知识的贫乏,连怎样怀孕都不懂,以为接个吻或两人同睡一张铺就会怀孕,这种夸张也太离谱。

女性的生理特征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告诉她如何怀上孕,最傻的女人也不会认为生zhi器官只能用来排尿这一种功能。“文革”时期的少女不会傻到连男女性qi都不懂,她们之所以那样装聋卖傻,其实就是一种传统的洁身自好以及保护自己的武器。这有社会原因,也有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恰好给张艺谋极力吹嘘打造唯美纯净爱情的最佳借口。

山楂树之恋想当年(白开水般的爱恋)(6)

当代人太过功利化,鄙弃含蓄,有话直讲,讨价还价,不避观点。女的尚拜金,男的多市侩,双方付出都有所图,爱情也不例外受到污染,有何干净可言?

所以《山楂树之恋》的历史背景不选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或纸醉金迷的旧社会,因为旧社会声色犬马的社会现状和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是伯仲之间。这种社会人际交往充满尔虞我诈。

《山楂树之恋》爱情之纯洁性就在于男女主人公都没有受到物欲的污染,保持一股清新的气息。如果男一号身体健康,这个爱情故事就更是平常得不足道,一个夫唱妇随的大团圆结局而已。因为电影安排男一号在完成他帮助女一号诸多心愿之后就病入膏肓,未免给观众留下一丝悲剧色彩。但女主人公随之就出国了,她到了国外接受新事物更新旧观念,她会变成怎样的一个静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