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见习记者 肖暖暖

杭州西湖区有一条难念的路——马塍(chéng)路,因钱鏐曾蓄马于此而得名。

南宋时这里是杭州最大的花圃。旧闻城北有马塍,聚花成锦常留春,诗人赵汝譡曾这样描绘马塍路的盛景。

千年岁月流逝,旧时的路早已消散于历史长河,不变的唯有“马塍”这个路名。

这两个月,路过新整修过的马塍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靠近天目山路路口,悄悄开出几家小店,烘焙、咖啡、理发……

说悄悄,不仅仅因为没有任何宣传和开店仪式,更因为这些店铺的店长和店员,都是听障者。

昨天(9月19日),小时小店记者走进店堂探访。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1)

1】烘焙店堂内处处有提示牌,四位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各司其职

位于马塍路1-5号的“筑梦烘焙”,是马塍路南端的第一家店。

小店合伙人,是四位来自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大学生。

玻璃门上贴着一张“简单介绍”:我们店由四个有听力障碍的烘焙师组成。

咖啡师荣瑞祥、面包师傅千、甜品师陈露、运营管理周斐尔,四位年轻人是初次创业,但分工明确。

除了周斐尔还在读大二,其余三位都已经毕业。荣瑞祥是安徽人,是四位中唯一来自于省外的。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2)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3)

刚刚走进店里,正在前厅忙碌的荣瑞祥顺手拿出一个手写板。他身后的提示上写着,“交流不便可以使用手写板或打字哦”。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虽然和采访对象面对面,但依然通过微信完成交流采访。

早上10点,店里只有荣瑞祥和陈露在,货柜里还有一些刚做好的面包,不过不多了。在和荣瑞祥沟通的过程中,陈露一直在后厨进进出出,忙着做蛋糕、给柜台补货。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4)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5)

荣瑞祥2017年来到杭州学习中西面点制作,和已经毕业的两位是同级同学,“大家在学校里就是熟识的朋友。”

“这个店是在省残联和学校的支持下,才开起来的。”七月小店正式开门营业,“店名寓意构筑梦想,我们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信念,不断前进。”

2】保证可以自力更生活下去,未来欢迎学弟学妹们来实习

小店主打的是三款咖啡蛋糕面包以及筑梦咖啡特饮,一开业就受到了附近写字楼里上班族的喜爱。

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小店里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客流,“如果一下子进来四五个人,一个写字板根本不够用,我们就会忙到乱了阵脚。”荣瑞祥笑了,因为是第一次创业,经验不足。不过,两个月过去了,现在他们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几位附近的居民进来买面包,通过写字板交流基本没有阻碍。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6)

“附近小区的居民,对我们挺照顾的。”

荣瑞祥介绍,平时有不少老爷爷老奶奶来店里逛逛、坐坐,不过可能咖啡口味的面包不太习惯,买的不多,“我们后面也会想想是不是可以改良一下,做几款适合老年人吃的面包。”

“先把东西做好,保证可以自力更生活下去。”这是荣瑞祥现在的期望,虽然不高,但很朴实。

他写到,希望可以一直把店开下去,“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来我们店里实习,去筑起更大的梦想。”

3】余光一看客人要求,手上工具交替进行,丝毫不乱

在“筑梦烘焙”的隔壁,是一家名叫“无声发艺”的小店。

橙色的门头彰显活力,灰色门框、透明玻璃简单干净,门上挂着营业中的牌子和理发价格的海报,进门右手边贴着温馨提示,告知顾客本店快发师需要通过手绘板写字或文字翻译软件进行沟通交流。

粉色的提示牌除了写明基本情况,还鼓励顾客在理发完毕后给理发师比一个大拇指,倍显温馨。

理发师是听障者陈师傅。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7)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8)

“师傅,剪个头发。”上午十点多,有位大叔推开门,和陈师傅招了招手,算是打了个招呼,但嘴里不自觉地说话了。

原本坐在前台的理发师陈师傅站起来,拿起理发台边的写字板递给客人。

大叔是附近一位居民,是带着妈妈过来理发的。他随手接过写字板,在上面写上需求:“后面剃了,像男的一样。”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9)

“好。”陈师傅接过笔在板子上写字回复。两人扶着老太太坐上理发椅,围上围布。陈师傅拿起剃头电推,开始工作。

大叔站在一旁和母亲说话,又再三确认了一下,用手机打字示意陈师傅保留鬓角。

陈师傅用余光一看,点点头,手上动作半刻没停,电推、小剪刀、梳子,工具在他手中有序地交替。

“我们是住在附近的,这家店常来。”大叔告诉记者,“生意蛮好的,我上次过来都要排一会儿队。”

大叔说,店刚开的时候,看着价格很实惠就来剪头发,“没想到剪得很不错,手艺很好。”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10)

4】10元的快剪最受欢迎,能感受客人们的善意

送走客人,陈师傅抖抖理发围布,用刷子将掉在理发椅上的头发扫到地面,再用扫帚将碎发扫起。

片刻之后,店里光洁如初。“没有人来的时候会有点无聊,”陈师傅想了想又在写字板上写下一句,“有一门手艺让我有安全感。”

陈师傅告诉记者,“无声发艺”是今年6月开的,他是8月才来上班。时间不久,却能感觉到客人们的善意,“都很好相处。”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11)

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半持续到晚上9点,提供快剪、洗发、洗剪吹等各种服务,其中快剪仅10元,“快剪一般男的5分钟就能剪好,女的要10分钟左右。”陈师傅边写字边比划。

上午8点半开门,陈师傅会把店里的毛巾都整理好,晚上下班前洗好毛巾、整理清扫。

价格实惠,手艺不错,来光顾“无声发艺”的人不少。

“老人、小孩、学生、青年,还有来洗头的姑娘,这里什么年龄段的客人都有。我什么发型都会剪,手熟,有时候设计发型也需要灵感。但是,店里的快剪他们都说好。”

“无声发艺”主理人沈国权介绍,小店5月13号试营业,6月18号开业。店里目前只有他和陈师傅两个无声理发师,两人既是同学也是老乡,相互支持着把店开起来。

“刚开业时,有些新顾客不知道我们的情况,以为我们是健听人,进门询问,我们就打手势交流,他们就很好奇,后来才知道我们是听障。”

说起开店中的趣事,沈国权记忆犹新。“从我理发到开店,老顾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好些顾客一直找我理发,还有的问我能不能上门,彼此很信任。”

“有一位认识两年的老顾客,常来我这里剪发,他看好我的手艺和人品,一直支持我,还介绍我去省残联咨询开店。在省残联和母校浙江省特殊教育学院帮助下,我和母校一起交流、筹划、调研报告,最后把这家店开起来了。”提及此事,沈师傅心中满是感谢。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12)

沈师傅想慢慢积攒顾客和口碑,“上周日生意不错,有62个客人来剪发。”

沈师傅说,后面生意好的话,打算再招聘一两个全能型无声理发师。

“将来肯定是继续多练多剪不断提升技术,然后我想去特殊教育学院给对这行有兴趣的学生教技术,手艺不错的可以让他们到我店里工作,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说到未来的规划,沈师傅充满希望,“我还想举办‘无声义剪’免费理发服务队,把自己收到的爱回馈给大家。”

杭州老字街开店(从不说欢迎光临)(13)

除了烘焙和理发之外,附近还有按摩和快递小店,都是毕业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学生开办的,这一群听障者在这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为都是校友,平日里大家会互帮互助,“比如说理发店,如果有事走开了,我们会帮忙看一下店,如果有顾客来,就会在微信上呼一下。”烘焙店几位小伙伴说。

没客人的时候,串门也是常事。那个时候,他们彼此之间用手语交流,没几句就笑得开怀。

入夜,马塍路显得寂静,但这里有彼此依靠的心,总是火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