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来的热播剧中,由总台央视、爱奇艺出品的现实题材剧《人生之路》于3月20日开播以来收视一路走高,该剧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以上世纪80年代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起点,讲述了高加林(陈晓 饰)、刘巧珍(李沁 饰)、黄亚萍(张嘉倪 饰)、高双星(王天辰 饰)等一批青年人在抉择中突破困境,找寻自我人生的故事。虽然这是一部讲述上世纪年轻人的奋斗故事,但在前期剧情中,实力派“老戏骨”的加盟则让这部有着厚重主题的现实题材剧有了更多的精彩呈现。青岛籍演员林永健在剧中出演高双星的父亲高明楼,并非主角,却着实出彩。近日,林永健接受了早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解读接演这一角色的台前幕后,并坦言人至半百对人生、对演艺事业的别样感悟。

人生一世不容易路遥(人生半百更知路遥)(1)

并非主角却很“有戏”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路遥把自己“文学导师”柳青的这句话写在了成名作《人生》的扉页上,电视剧《人生之路》不仅把这句话写进了台词,而且在主题层面贯穿全剧。对于林永健而言,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跟风”看过这部小说,“《人生》在80年代初期影响很大,很励志,小说中写到高加林怎么拼搏,怎么从逆境开始成长,那种不服输、不认输的劲儿,始终是印象深刻的。当时是想带入到高加林那股不服输、拼命改变命运的劲儿,如今却出演了高明楼,也是不一样的人生际遇。” 林永健坦言,能够接演这一角色,首先一定是被路遥先生《人生》这部小说吸引,“我们这一代人基本都看了路遥先生的这部小说,高明楼在小说里的分量并不重,是阎建钢导演给我打电话,说想把高明楼的角色给拔一拔。拔一拔,就是人物要更丰富,包括他引发的矛盾,他的所作所为等等。我听完觉得这个角色‘有戏’啊,高明楼把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占为己有,那我表演时是不是要有他的心理变化?他让儿子冒名顶替,那再见到高加林和高家父母时,高明楼会是什么反应?演戏是演人物关系,得按照生活的尺子来想。你把人家孩子的出路给断了,你作为当事人应当怎么表现?所以从演员的角度说,这个角色可有戏了。”

人生一世不容易路遥(人生半百更知路遥)(2)

林永健《人生之路》剧照。

在林永健的解读中,剧中的高明楼就是中国传统的父亲形象,“望子成龙,为了孩子什么都能干,同时也对孩子要求很高,时不时地鞭策他的学习,认为考大学就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一定严格要求他,所以我看网上很多网友评论高明楼‘你是魔鬼吗?’”在出演《人生之路》的过程中,林永健也不断地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我的父母也是传统的中国式父母,他们对我从小的教育就是正直、善良,自从当了父亲,我也是言传身教,所以更能深切地体会到高明楼的心情,与他产生共鸣。在与高双星的对手戏中,我也会回忆日常生活中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再融入到电视剧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思考怎么表演准确、怎么去表达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

人生一世不容易路遥(人生半百更知路遥)(3)

“封神”演技让角色更丰满

《人生之路》播出至今,有关林永健演技的话题几次登上热搜,特别是一段高明楼拿到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后,一系列的演技输出,从收信、拆信、送信、藏信,到最后去找马股长的表演被网友们誉为“封神”般的演技。对于这一段表演的设计,林永健坦言,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场戏,“第一次是高明楼把信掉在了石磨上,他赶紧捡;第二次,他走到办公室电话铃突然又响了,吓得他赶紧把信藏起来,前后左右地看有没有人;最后是他躲到角落里慢慢看通知书……要知道人是不能做亏心事的,你做了亏心事,只要外面有点动静,马上呼吸不顺畅,连心率都不一样了。”也正是因为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揣摩,才有了如此精彩地呈现,不过面对美誉,林永健却谦逊地表示:“严格来说,这场戏阎建钢导演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案头工作,从石磨到办公室再到角落,一次次递进。石磨边上掉信是我自己设计的,其实也是要营造一个氛围,哪怕没有台词,都要让观众看出高明楼的内心世界。”

不止于此,对于剧中这位陕北老父亲,林永健在人物形象的设计过程中也融入了许多的“小心思”,“生活中,我也仔细观察了高明楼这个年纪的人群,他这个年纪,有点老花,所以眼镜就是横在鼻梁上,而且他又是高家村的主任,也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所以时常戴个眼镜,又不完全戴上。除了服饰,还有动作上,高明楼该怎么走路、跑步,我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力求让角色更丰满立体。”

找到最精准的表演方式

与以往大家从小品、综艺认识林永健不同,现如今的他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在了影视表演中,除了正在热播的《人生之路》外,刚刚结束的《三体》中那位坚定果敢的常伟思也是十分具有个性魅力的塑造。谈及现如今的表演重心,林永健坦言,这跟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我今年五十多岁了,你让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演一个使劲抖包袱的、挤眉弄眼的,我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我现在尽量让自己有一些改变,虽然我这张脸就这样了,但每个角色怎么能让它不一样,这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林永健也坦言,年龄也只是一方面,另外这跟个人追求也有关系。“我从事这项工作时,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是演员?演员就是演龙像龙,演虎像虎。’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三十多年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目标。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演过林永贵、王土地,还演过聂荣臻,演过常伟思,我甚至演过女人,这是让我有点小成就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演每一类都挺困难,压力大。年轻时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演,上来就演,到了这个岁数以后,我也有点谨小慎微,轻易不太敢出手。可一旦出手,我觉得就是要精准,一场戏可以有很多演法,一句台词给100个演员也有100种说法,我就要找到一个最准确的。”

【相关新闻】

严肃文学改编正当时

近些年来,《人世间》《装台》等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剧逆势而上,表现亮眼,在获得收视成功的同时,彰显了严肃文学的文化影响和精神力量。2023年,继《人生之路》之后,一大波改编自严肃文学的大剧也即将登上荧屏。

严肃文学一直是影视改编的富矿。《人生》《芙蓉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由严肃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共同勾画着中国电影的艺术图景。由现代文学改编的如《四世同堂》《围城》,以及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等成为一代经典。这些电视剧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延展了文学原著的精神价值和艺术空间。2022年,根据梁晓声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的《人世间》成为爆款大剧,写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刻画了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有其先天优势,这类作品往往具备一定知名度,自带IP属性。在被翻拍成影视作品之前,它们由于奖项的加持、平台的推介以及时间的沉淀,聚拢了一批有粘性的粉丝。其作品本身质量过硬,传播度也不会太小。从总台发布的2023年电视剧片单中,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改编自笛安小说《龙城》三部曲的电视剧《龙城》,改编自徐则臣的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小说、由赵冬苓编剧的电视剧《北上》,改编自著名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主角》,根据伊北同名小说改编、全景式展现“熟年”一族面临现实问题的电视剧《熟年》……

虽然严肃文学改编潮即将来袭,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严肃文学虽然具备长尾效应,但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被改编的必要。严肃文学作品题材宏大,视野广阔,内容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高,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进,注重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铺陈渲染,注重语言文字的韵致美感,改编起来也更有难度,它的门槛比较高,考验的是主创团队从内容开发、编剧改编到制作发行等全方位的能力与实力。而且经典文学的影视化可能具备一些艺术精品的特质,但不一定必然赢得观众、赢得收视。严肃文学影视如何实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也是改编中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制片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