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君子美德的重要方面。严格自律是修身养性的美好人格特质;宽宏大量就是以宽阔的胸襟:善待他人,宽容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路漫漫克己慎独(胸襟与气度自省)(1)

自省

它意味着从思想、言语、行动等方面反思自己,审视自己是否遵守道德准则。孔子说“君子求己,恶人求人”。找出自己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分绅士和坏人的主要标志。孟子说:“如果你关爱别人,但别人拒绝亲近,先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仁爱之心?如果你说服别人,但是却失败了,那就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如果你对别人很有礼貌,但却得不到相应的回答,你应该问问自己是否足够真诚?当行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要责怪他人。首先,你应该问问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曾深说,我每天都会反省自己很多次:我有没有尽力为别人工作??对朋友诚实吗?老师布置的功课仔细复习了吗?内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我的真正主人。君子应通过不断的自省和不疚,逐步提高修养,从而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高尚道德修行,开启美德,实现至善。

克己

这意味着培养控制自己的能力。孔子说“舍己为人,礼为仁”,即人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违礼节”,使其视觉、听觉、言行符合礼节规定。他们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用礼仪约束自己,每个人都能成为绅士,社会的仁德就会得到提升。因此,孔子说:“总有一天,世界将回归仁爱。”孟子提出“我善于修炼我的高尚精神”,并曾说过“君子不能不坚决”,这意味着君子任重道远,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正义感,始终坚持道德,不走后勤,不转向环境,走相反的道路。

人生路漫漫克己慎独(胸襟与气度自省)(2)

慎独

谨慎的独立意味着当你独自一人时,你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种对内心隐藏的思想进行自律的修炼方式,以防止错误思想和私欲的滋生,避免邪念,时时保持正念,对自我意识有更高的要求。中庸之道说,“一个绅士应该对他的独立性保持谨慎的态度”,这意味着“暗中一些微妙的事物,虽然没有形成痕迹,但会移动几次,虽然人们不知道,但他们自己知道,抑制人们萌芽的欲望,而不是让它在黑暗中成长,在言行上要谨慎,追求道德规范”。谨慎的独立表现出一种内外一致的生活态度;它展现了一种生活的境界,开放和坦率。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秉持这一诚信的绅士:如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不慎行礼;三国时期,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宋元才“处世应该问心无愧”;元代徐衡不吃没有之人的梨子,只是因为“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是我的心却是有主人的”;清代,叶存仁“没有不怕别人知道的,也没有怕别人知道的”。所有这些都是自律和追求道德完美的体现。

宽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孔子提倡忠恕的道德原则,说“厚此薄彼”、“不给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朱子说:“忠诚是你所做的,宽恕是你自己推动的。”这意味着你应该把自己推向别人,把别人的心和你的心相比较,学会把自己放在别人的考虑中。也就是说,一个绅士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对别人要宽容。君子与人交往,要诚实,言行要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以“夸大事实”和“不鞠躬”为耻。说话要谨慎,要会听话、不说空话,在行动上要懂得勤劳、敏捷。君子还应该学会见德必思气,见利必思义。当一个绅士看到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应该跟上他的脚步;如果你看到一个坏人,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利而思义,危而不忘命",要求君子与人,与利益打交道,首先要考虑道德。孟子说“君子应善于善待他人”,即君子应善于向他人学习,引导他人行善,同别人一样一心向善。

君子求学、修身,其目的在于“行义成道”。通过自我修养,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从而传播道德,教化人民,帮助世界和人民。孔子说:“修身就是尊敬”、“修身就是保人”、“修身就是保世人的平安”,意思是修身就是使自己能够认真、庄重、恭敬地做事;培养自己就是善待他人;修身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拥有和平与安宁,这在《大学》里被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生路漫漫克己慎独(胸襟与气度自省)(3)

君子端正身心,净化心灵,与仁道相吻合,与道德相契合。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宽宏大量,善待他人,承担起维护真理和社会责任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