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95年,江苏省把苏北经济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原因是苏北苏南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苏北地区的经济水平严重拉低了全省的小康水平指标。如何发展苏北经济,考虑了通过合理的行政规划来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泰州省管县试点 泰州和宿迁加入(1)

江苏1983-1996年地图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苏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经济差,对周边经济辐射不够,特别是淮阴扬州两市所辖县(市)较多,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清朝时期,淮安扬州在全国属于经济和交通中心,控制漕运和盐,依靠京杭大运河、长江、淮河的有利水运,给经济带来强大的红利。由于近代以来京杭大运河水运的衰败,新型的交通运输火车(津浦线)、海运的兴起,严重加速了两市的衰败。

泰州省管县试点 泰州和宿迁加入(2)

清朝淮扬地区

淮安前身的淮阴市,1983年管辖灌南、沭阳、宿迁、泗阳、涟水、淮阴、泗洪、淮安、洪泽、盱眙、金湖11个县和清河、清浦2个区;1983年扬州市管辖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和1个市。

两市管辖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心城市偏少,有必要选择基础条件好、地理位置适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作为新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最主要目的是减轻淮、扬两市的行政压力,增加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新动力。

泰州省管县试点 泰州和宿迁加入(3)

1996年之前淮扬地区

泰州的方案是“扬泰分治,城市升格,港城结合”的思路,有三个方案:第一方案下辖泰兴、姜堰、靖江三市;第二方案下辖泰兴、姜堰、靖江、海安三市一县;第三方案下辖泰兴、姜堰、靖江、兴化四市。

经过反复思考,第三个方案可以扩大泰州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将现属姜堰市的鲍徐、寺巷和现属泰兴市的刁铺、口岸、田河、永安6个乡镇划归泰州市,又能把东郊、西郊、泰东、泰西、朱庄5个乡共11 各乡镇联合组建为泰州市郊区。

历史上泰州在1941年1月21日泰县全境解放,成立过泰州市,属于苏北行署,管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7个县。后来划入扬州市。中国海军的成立地点就在泰州市。

淮阴市当时是农业大市,对下面11个县的带动作用不足。在1996年7月撤销县级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驻地为宿城区。

泰州省管县试点 泰州和宿迁加入(4)

1997年江苏地图


基于宿迁和泰州两个市的复杂文化和地理关系,怎么划分,下辖几个县都不会均衡。

宿迁在清朝时期属于徐州的老八县,宿迁(宿城和宿豫两区)与新沂、睢宁、邳州的风俗文化接近,同属楚汉文化。沭阳属于海盐文化,同灌云、灌南、连云港相近。泗阳属淮扬文化,与淮阴、涟水相近;泗洪属于江淮文化,与盱眙、安徽泗县相近。不同文化的四个地方,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极大不便于管理,也是其内斗的根源。

泰州省管县试点 泰州和宿迁加入(5)

宿迁周边

宿迁市区首位度极低。成立初期,市区人口小于沭阳市;交通的因素也拉伸了市区与三个县的距离。宿迁市处于徐淮轴线上城市,对沭阳辐射还没有新沂的作用大。新沂、宿迁之间的交通便利大于其境内其他县级市,未来合青高铁的建设也拉伸两地的关系。

其次宿迁是市区在最边上,很难有极强的辐射。三县人面临着由大市人变为小市人的心理转变,本来同处一个级别,后来你变成市区,我变成县城了。

泰州省管县试点 泰州和宿迁加入(6)

泰州地图

泰州地区,原先“兴、高、宝”是一个整体,后来扬泰分开,兴化划归泰州,高邮、宝应留在扬州。兴化历史比较悠久,最出名的郑板桥施耐庵,对划归泰州多多少少有点心中不甘。泰州的最南边的靖江归属感也不是太强。


江苏的行政规划也是经过反复论证有其合理性,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宿迁和镇江成为地级市的来龙去脉。我们共同了解江苏,有什么不足之处请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