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界的王者,昆虫界的直男,你知道随处可见的蜻蜓身上有多少奥秘吗?”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1)

提到蜻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种随处可见的昆虫点缀了我们略显枯燥的童年,以至于“卷蛛网捕蜻蜓”应该是不少人的美好回忆。可是你知道吗,你眼中这种轻盈可爱的昆虫,其实还有着“飞行界的王者”、“ 顶级猎食者”以及“昆虫界的直男”等等绰号,以至于让科学家们都研究得如痴如醉,那么看似普通的蜻蜓,身上究竟有何奥秘呢?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2)

曾经尝试捕捉过蜻蜓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倘若你没有掌握到相关技巧,想要捕捉到蜻蜓实在太难了,因为这种昆虫有着极其高超的飞行技巧,不仅能够上下左右四处飞、灵活变向,甚至可以直接空中悬停,着实离谱。而更离谱的是,这种昆虫一次可以飞行5000公里、横跨太平洋,简直是天下之大无处不可去得,那么这种小小的昆虫究竟是如何拥有如此强悍的飞行能力的呢?

其实,蜻蜓的飞行能力完全得益于它那轻巧而坚韧的两双翅膀。

普通的昆虫只有两只翅膀,可是蜻蜓却足足有4只,这4只翅膀呈对称状分布在蜻蜓身体的两侧,它们的面积很大,质感却很轻薄,往往还遍布着各种奇妙的纹路,看起来着实是美轮美奂。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3)

大而薄的翅膀在赋予了蜻蜓卓越的飞行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它们飞行时所消耗的能量。看到这两双翅膀,你心中想到的第一个词一定是“精美”,而如果要你去猜测一下,这双翅膀有什么缺陷,那么你肯定会猜“脆弱”。

可蜻蜓的翅膀是极具欺骗性的,它们非但不脆弱,反而还异常坚韧。要知道,蜻蜓翅膀上那些奇妙的纹路可不仅仅是好看而已,其实那是一条条纵横的经脉,这些经脉将翅膀分割成了无数的五边形、六边形,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蜻蜓翅膀结构上的稳定,从而让其足以支撑蜻蜓高强度的飞行。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4)

除了轻巧坚韧之外,蜻蜓的翅膀还不容易沾染水、油、尘土,可以说是连“保养”都省了,这确实惹其他昆虫羡慕。

更重要的是,蜻蜓的存在给予了科学家们很大的启示,他们仿照蜻蜓给飞机制造了平衡重锤,从而直接杜绝了飞机因强烈颤动而记忆折损的危险。由此我们也不得不赞叹,要论飞行能力,那真的还得看蜻蜓。

除了飞行能力极为强悍之外,今天的捕食能力也不遑多让。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人们对蜻蜓的描述大多是类似于“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如此娇小玲珑的蜻蜓,怎么可能会以捕食能力强悍而著称呢?

倘若你真的这么想,那么毫无疑问,你是走入误区了,因为判断一种生物的捕食能力,是不能够仅仅只看它的体型的,就以蜻蜓来说吧,虽然它们体型不大,但是它们的猎物大多是苍蝇、蚊子这类昆虫,因此体型对它们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捕食技巧。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5)

那么蜻蜓的捕食技巧有多强呢?我们用一组数据来给大家介绍——据科学家显示,蜻蜓捕食蚊子的成功率高达95%

要知道蚊子已经属于飞行类昆虫中极难捕捉的一种了,可即便如此,他们基本上也难以逃脱蜻蜓的捕捉,蜻蜓捕食能力的强悍,在这里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脚上还有大量粗毛,口器也相当发达,这也就意味着蚊子等猎物一旦被他们捕捉,便是插翅难飞。而仅仅只需要30分钟,一只蜻蜓就能够吃掉与他体重相等的食物,这种强悍的消化能力有多少昆虫、多少动物能够做得到呢?

再者说了,蜻蜓并不是一直都很小,作为一种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生物,早在3.2亿年前,他们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而那个时候他们的体型要远比现在要大得多。在我国内蒙地区就曾发现过单翅长一米的蜻蜓化石,而于美国发现的早二叠式蜻蜓翼展也高达0.71米,就这个数据来看,如今的虎豹在那个时期的蜻蜓面前也只是个弟弟。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6)

说到远古蜻蜓,咱们还得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蜻蜓的“家族衰亡史”。

作为一种数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且一直延续到如今的昆虫,今天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竟然仅仅只有5000种左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衰败的体现,而这种衰败多多少少地与蜻蜓的“耿直”离不开关系。

你知道蜻蜓是如何拒绝异性的吗?答案是装死。没错,据科学家观察,有不少种类的蜻蜓在拒绝对方示爱的时候会直接假装死掉,然后直愣愣地从空中掉下去、砸在地面上久久不动……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飞行之王(蜻蜓为何是飞行界的王者)(7)

除了面对异性时异常耿直,宛如“直男”之外,蜻蜓在面对同性时更为凶残,有不少成年蜻蜓会互相斗殴、最后由胜利者蚕食失败者,其凶悍的心性根本就与他们那呆萌的外表不相吻合。

不得不说,在这种情况下,蜻蜓家族竟然还能得以延续,真的是一种奇迹。

随着对蜻蜓的不断研究,科学家们从它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仿生学上的创新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即便是今天,在蜻蜓的身上,依旧有不少的“未解之谜”,我们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对这种生物有愈加深入而奇妙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