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江苏南通,一家出售河豚鱼干的网店疑似遭遇职业打假,某买家2019年一口气花23750元下单了250袋,两年多后以外包装未注明保质期和食品安全为由,将卖家告上法庭。

河豚鱼干网上卖犯法吗(网售河豚鱼干被索赔23万)(1)

目前一审、二审判决结果均已出炉,卖家需按成交额进行十倍赔偿,共赔付237500元。倍感委屈之下,卖家将事件始末通过短视频平台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网友再次掀起对职业打假的热议。

单单就本次事件来言,作为销售食用型产品的卖家,没有从专业层面去了解国家关于预包装食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未在食品外包装注明保质期,导致自身经营存在风险,被买家依法索赔,案情上没有明显的争议。

网友讨论最多的内容是买家是否职业打假人? 网上有许多关于买家一家四口均疑似职业打假,涉及索赔案例3000余宗的报道,笔者尚未从权威媒体处得到证实。但打假本应是正义的,如今却被人们打上了不一样的标签,这其中的转变发人深省。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的职业打假“战绩”得到一些启发。

河北邯郸一名村干部无偿帮助当地村民推销产品(猪肘子等家常熟食),被自称老乡的职业打假人“钓鱼打假”,交易成功后被索赔近3万元,最终法院二审判决不予支持索赔。

重庆忠县一老婆婆因销售了150碗未贴标签的熟肉被职业打假人索赔4.9万元,最终老婆婆败诉。

甘肃一网店售卖80斤牛羊肉,被买家以“三无产品”为由,要求店方退一赔十,被索赔7万余元。

四川个体户在网络上售卖自制腊肉、香肠,职业打假人主动联系并购买2000元产品后,提出退一赔十的诉讼请求。

某网店店主因销售自家酿制的冬虫夏草酒收到过法院的传票。

……

河豚鱼干网上卖犯法吗(网售河豚鱼干被索赔23万)(2)

网络上有据可查的职业打假目标聚集在食品、农产品领域,针对的对象更多的是个体户与老人,虽然法理层面无可挑剔,被打假对象普遍自身经营行为与相关制度规范并不相符,但道德和情感层面让人很难接受。

法律在消费领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制度设计上确立了“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退一赔一”条款,《食品安全法》的“退一赔十”条款,是职业打假人立足的根本。一方面,职业打假人对当前市场监管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对规范市场参与者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职业打假逐渐沦为部分人群营生的手段,以索取经济赔偿为目的,知假买假,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正当利益和售假现象的滋长。

虽然是法无禁止即可为,但职业打假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行为必须受到越来越多的规范。职业打假,本应是勇士,千万不要成为恶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