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鸭湖大雁归来(锦江大雁飞城内闻蝉鸣)(1)

秋游 郭劲松画

走在川流不息的柏油街道,望着四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年逾八旬的刘孝昌感知到了蓉城的岁月变迁,少时的瓦房和青石板路仿佛仍在眼前,茶馆的小调仍萦绕耳边,最留恋的,还是那抹划宁静的秋色。

【秋景】蓉城到处分布莲池

刘孝昌是著名民俗专家,也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在他眼中,秋之成都,拥有别样的美。在春、夏、冬三个季节里,蓉城的天空多多少少都有点灰蒙蒙,唯独到了秋季,才算是拨开了迷雾。秋高气爽,老蓉城的天空一派湛蓝,通透明媚,偶有几朵如雪的白云点缀其中。没有高楼大厦障目,少时的他站在老南门大桥的旷野上遥岑远目,便可望见西岭雪山,再看锦江边,一行白鹭上青天。

最喜人的,还是那到处都分布着的莲池,虽已入秋,但池上仍有荷花绽放。晨曦中,风荷正举,白荷、粉荷、并蒂莲平分秋色。微风过处,碧波荡漾,挺举的荷微微摇晃着身姿,暗香浮动。雨过晴初,夕阳辉映,彩虹桥外一片旷野,天边的大雁由南向北,一列长队,地上的娃娃瞧见了,高呼雀跃,大雁像是受到了鼓舞一般,由一字瞬间幻化成了人字。

【秋趣】调皮娃屁股被盖章

在刘孝昌的记忆中,初秋,老蓉城仍然能听见蝉唱。那时的蓉城,周边围绕着农田,农民伯伯从田间收割完毕,肩上挑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吊着笼子归来。那用麦秆编织成的笼子里便有娃娃们的最爱——蝈蝈。为了吸引孩童,农民伯伯把笼子设计得精巧,有八角金瓜造型的,也有四方屋子型的。蝈蝈一分钱一只,叫得响亮的好蝈蝈还得两分钱一只。“斗蝈蝈之乐,唯有儿童知晓”,刘孝昌说。

最令他愉快的,莫过于在锦江河里“偷着乐”。一天学习过后,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跑到府南河边游泳,俯身捧起水往身上一浇,凉爽无比。但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如果被家长发现了,得罚。

秋天,校长为了防止调皮的娃娃下水,将自己的私章盖在娃的屁股上,留下红印儿。娃娃下课后玩嗨了,把红章之事给忘得一干二净,回来后校长发现红印不见了,便知其下水了。娃娃必挨罚。

【秋味】家家户户喝“秋水”

刘孝昌说,每到立秋时节,老蓉城家家户户都会到井口前取水,喝“秋水”。老蓉城里,圆圆的甜井随处可见。打上一碗甜井水,正午时分将之曝晒于太阳底下一会儿,再端至家中,每人呷一口“秋水”,消除暑热。“喝秋水”标志着夏终秋至,象征了一家子的喜庆、希望与健康。

昔日的蓉城,瓜果被奉为上品,并不常吃。一到秋天,蓉城人最喜吃“热萝卜”(热天种的萝卜)。“热萝卜”做法丰富多样,可烧、可炖、可炒、可拌,口感爽脆多汁,入口难忘。偶尔用莲藕炖汤,用铁锅在柴灶上加以熬炖,出锅后用土碗盛上桌,便是一份美味佳肴。茄子、豇豆、白菜、黄瓜、丝瓜也是老蓉城饭桌上的常客。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烧着菜,斜阳下炊烟袅袅,给秋天增加了一份味儿。

吃晚饭毕,街头邻里开轩敞户,三五成群摆开“龙门阵”。婆孙之间讲故事,姑姨之间交流做菜经验,小女子切磋女红手艺。男人们则呷着清甜的红白茶高谈阔论起来。街头邻里洋溢着秋之喜气,其乐融融。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 实习生何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