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这两年,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线下,“二次元”文化产品及其附属制品都成为了一个新经济热点悄悄而来的次元世界正在洗礼着文化产业,并引发资本行业广泛关注二次元”一词从一个小众的文化概念成长为了广泛影响全民经济生活的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也为文化产业打开了一扇新大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文化产业蝶变?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文化产业蝶变(打开文化产业新大门)

文化产业蝶变

近这两年,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线下,“二次元”文化产品及其附属制品都成为了一个新经济热点。悄悄而来的次元世界正在洗礼着文化产业,并引发资本行业广泛关注。二次元”一词从一个小众的文化概念成长为了广泛影响全民经济生活的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也为文化产业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什么是次元?

次元是指维度或者独立空间。一次元,是一条直线,线型空间。二次元即泛指动画、漫画等抽象概念,三次元泛指人类所居住的世界和宇宙空间,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随着这些载体的流行,二次元相关作品中表现的世界也被其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如今也泛指动画、漫画、游戏、小说、虚拟偶像以及其衍生同人创作及周边产品等。这些作品会对受众产生一种深入人心的、关于美好幻想、超现实、友善以及分享价值的认同感。二次元文化的 虚拟成分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提出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的概念,本我(潜意识的欲望)、自我(自身意 识)、超我(社会的道德判断)。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完整人格,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本我和超我很大程度上对立,自我会去进行调节。人类需要一个超脱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抽离,需要精神慰藉,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另一方便,社会压力渐增,人口稠密而又孤独,精神需求强烈,二次元文化能够引起情感共鸣,而情感共鸣是文化消费的重要目的。

二次元文化的崛起

二次元文化是以创意为支撑的文化消费。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有趣的演绎、情感的共鸣是二次元文化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二次元文化的崛起是一代人的心理诉求。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在某个阶段希望通过打破所谓成年人的垄断,获得身份认同和自信,类似上个年代的摇滚音乐、武侠小说的文化。如果说70后、80后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那么90后便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而00后,随着21世纪的序幕慢慢拉开,它们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开新的篇章。深入研究中国二次元用户属性和行为,最具有代表性人群就是95后及未来的00后,他们的成长过程更多受二次元文化熏陶,对物质需求已基本满足,更追求精神文化消费,购买力更强。

二次元文化在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的助力下,从小众文化入侵,与主流融合形成泛二次元文化。泛二次元经济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内容交互性强,当前拥有巨大发展机遇: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消费结极升级、用户群体的成长壮大和大量资本流入。

北京地铁一号线变身“bilibili号”,车厢的外部喷涂上了具有浓郁动漫风格的画面。据了解,这是国内某知名二次元网站的集中宣传计划。除北京之外,从22日起,在深圳、青岛、成都、天津等各大城市先后出现了“bilibili号”的高铁、巴士、地铁。虽然本身属商业宣传,但其所代表的二次元文化的强势崛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此次北京地铁一号线“bilibili号”引发的文化冲击感才刚刚开始。这显示出,在社交网络时代和90后、00后日渐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背景下,二次元已不再只是属于小众群体的“自嗨”文化,也不单纯是一种商业盈利行为,而是一种文化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宣誓。这种价值理应包括:真实、自由表达、多元理念、尊重少数以及独立选择的权利。

二次元正在打破二维和三维、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动漫IP可以变成很优秀的真人影视,变成游戏,变成宅舞和cos,变成周边产品等等形态不一的展现形式。泛二次元经济正以泛娱乐战略在动漫领域的垂直精细拓展。2015年上海初音未来(动漫虚拟人物)演唱会,是通过三维全息投影技术,在现场投射出动漫角色的立体形象,并配以音乐演唱营造出超现实的虚拟世界。据搜狐音乐报道,此次演唱会吸引了6000名观众到场观看,其现场感染力甚至超过了许多现实世界的歌星。有歌迷甚至对虚拟人物产生了爱慕之情,并通过主办方提供的社交平台向虚拟人物进行表白。

据相关报道,Bilibili董事长陈睿曾做出判断,目前中国二次元产业的市场为1000亿元人民币,5年后将迎来10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而根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二次元用户报告》预测,到2016年全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将达到2亿。另据统计,2015年仅北京地区的动漫游戏产值就高达455亿元。市场人士认为,当90后、00后成长起来进入主流消费群后,二次元的市场规模将不可想象。

各路资本涌入二次元

聚合行业力量,共同孵化精品动漫IP,并让它成为游戏、影视、文学和各种周边衍生品,精准垂直的细分市场越来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日漫的火热与应运而生的“二次元文化”让商业嗅觉灵敏的商家们看到了商机,于是各种“二次元”文化商品应运而生。淘宝网上以“二次元”为关键词搜索相关商品,相关结果达3.55余万条,商品种类更是琳琅满目,从光盘图书到记事本、服装、贴膜等等,应有尽有。

除了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外,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也开始发力布局“二次元”。苏宁环球在去年6月的短短两天内,接连投资韩国两家动漫公司。而布局最大的当属奥飞娱乐(原奥飞动漫)去年8月,奥飞耗资9亿元,收购互联网原创动漫平台“有妖气”的母公司北京四月星空100%股权,创造了中国动漫行业最大一起并购案,而《十万个冷笑话》正是“有妖气”旗下著名IP;11月战略入股了“洛天依”的幕后制作公司泽立仕,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今年3月3日以现金投资的方式战略入股《大圣归来》制作方“大千阳光”,目前,奥飞旗下和战略合作的动画精品工作室多达10家左右。

二次元已站上风口,消费通路形成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二次元用户总人数近1.5亿。2015年,这一数据增长至2.19亿。这些二次元用户中,超过九成的是90后到00后,尽管没有独立收入来源的学生占到这个群体的八成,但他们仍乐此不疲地购买动漫周边、游戏、手办(动漫人物的人形玩偶)等二次元及衍生产品。

该机构预测,未来核心二次元用户稳定增长,而动漫IP(知识产权)化运营日益显著,动画电影不断渗透,泛二次元用户的规模不断增大。至2017年,中国的核心二次元用户将超过8000万人,二次元用户总人数将突破3亿人。核心二次元用户是指最近半年内,每周至少看一次动画或漫画,是二次元经济中最具购买欲望的消费者。分析机构易观预计,未来中国整个二次元市场潜力可达上千亿美元。

全产业链布局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推动泛二次元产业价值初步显现。专业分析认为,未来更多的资本流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产业规模化细分化、政策放开和支持的加大、泛娱乐化趋势和“动漫 ”概念的崛起,都会推动泛二次元经济进一步发展。内容 渠道,这是二次元领域里商业模式最明晰的一个板块。整体来说,二次元经济由于依托于IP经济,实际上不能说是一个让互联网创业者都可以大展拳脚的领域,创业者在这个领域的周边并不缺乏掘金机会。

如今的二次元文化也表现出了相同的特征,推举扶持自己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其中叫兽作为非常有代表性的草根人物受到了二次元文化人群的大力推崇。在叫兽早期的视频作品中,黑猫警长,变形金刚,阿凡提,拳皇等都是二次元文化中童年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积极批判社会丑恶与二次元人群产生了巨大共鸣。其中叫兽在一段拳皇 97 的视频中,熟练使用七枷社的连段视频中,不仅打的好,还能吐的一口好槽。像“一位姓七枷名叫社的男人” 这样深刻触及童年美好回忆的说词,足以让受拳皇 97 影响的一代人难以忘怀。相对于这样的回忆系列,85 前的筷子兄弟《老男孩》,赵薇的《致青春》,70 前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属于一代人强烈的文化认同需求。而往下推演,EXO,TFBOY 等新文化的兴起,则满足了 95 后已经淤积多年的文化认同需求。

泛二次元经济的发展良机:

内容交互性强:泛二次元内容消费品覆盖广泛。交互性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内容形态的交互性强。以动漫明星 IP为核心,与影视、文学、游戏等内容形态协同共生,构建“泛娱乐”生态。另一方面是用户群体的互动性强。28.7%的用户群体参加二次创作,共同搭建二 次元内容。泛二次元社交需求强烈,互动频繁。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内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政府补贴发挥积极作用,文化部也在主动引导产业方向,补贴 相关动漫行业。一方面,知识版权措施不断加强,内容付费的模式越来越普遍,对于文化创作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市场规模庞大的电竞行业也得到政策 支持和引导,开辟了新的利润空间。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领泛二次元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发展为泛二次元的广大受众打下坚实基础。2015 年中国活跃智能手机用户达到了6亿,泛二次元移动端产业也在2015年也进行了大爆发。2011-2013年,手机动漫市场增长率分别为33%、40%、 32.9%,远高于中国动漫产业整体增长流程,远高于中国动漫产业整体增长率。

消费结构的升级:一方面,未来经济结构转型是向消费型社会转型,80-90后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带来了新的消费 趋势。泛二次元文化消费会给发二次元产业带来长期繁荣,是当前时代特征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在于消费群体的成长。2015年,二次元人口普查委员会发起普查活动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的二次元用户,97.3%是90后,而90后已经逐渐成长为有能力的社会消费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扩张,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增加。

泛娱乐化是文化产业的大趋势,中国动漫产业报告提出了“动漫 ”的概念,即加速动漫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打破了文化产业原本的条块分割模式,形成了新的横向经济。市场从单纯的衍生品的“物”的满足,延伸到对真实体验的消费阶段上,市场和其他服务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规模越来越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