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说妲己娘娘,大家不会生气吧?

曾提醒一位小编,"妲己不姓苏,姓己。"好嘛,我在评论区遭到百人群嘲,"没文化真可怕"!让我回去多读书再来评论。

妺喜妲己褒姒骊姬,上古四大妖姬分别姓妺、妲、褒、骊?秦宣太后都不知道芈月指几月,反正先秦男女都没这种叫法。周人惯称伯邑考,没人称呼我们熟悉的姬发

先秦时,姓是姓,氏是氏,名是名,字是字,姓氏之间天地之别,名字之间不仅涉及礼仪,古人分得清爽。今天说说这事。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1)

1.先秦丨姓、氏、名、字

❶姓丨血缘符号

姓标记血缘,是一种族号,代表来自同一个部落宗族,姓的产生关乎远古图腾文化。先秦规定同姓不可通婚,否则意味着近亲繁殖。当然最初不是所有人都有姓。

因此在先秦时,姓是为标记家族和血缘,无关高低贵贱,"贵姓"是后来的说法。


❷氏丨区分贵贱

氏源于"官爵地望",区别贵贱,标注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贵族获得封地,为表感恩和荣耀,以封地为氏。氏,是姓的一个高贵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

显然只有贵族和少数公爵有机会获封,他们成了最先有氏的群体。氏为贵,为表尊敬,人们喜欢称氏而不是姓。商鞅姬姓商氏,人们称商鞅(封于商地),而不是姬鞅。


周武王之孙姬燮和姬良,燮获封于晋国,称晋氏;良获封于解邑,称解氏。亲兄弟俩同姓不同氏,后人继续获封,一个家族会出现多个氏,但人们平时只会称氏,万一不知情通婚怎么办?姬姓就成了血缘的标记。氏不好说,谁知多年后什么姓的人又被封在此地?因此"姓标血缘,氏别贵贱"。

官职荣耀封号,这些标记身份的符号也是氏的来源。打比方,直呼刘德华,是为把他与众人区分开;称呼刘天王,除了区分名字,也彰显他与众不同的地位。所以先秦用尊称,人们常说"公子重耳"。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2)

❸名丨出生乳名

孩子出生获得乳名,以区别他人,比如大牛、二蛋、小石头。先秦女子则无名,贵族女子貌似有"名",比如妲己和褒姒。

作为小(乳)名,通常为亲属长辈称呼,他人会避免直呼其名。即便今天,小编回山东老家,其他长辈喊我"他大哥"("他"代指自家晚辈)。直呼"阿瞒"就是鄙视,无关名好听难听,喊"吉利"(曹操另一小名)也不行。

孩子大了不便称乳名,于是有了"字"。


❹字丨正式称呼

孙权四兄弟按长幼取字,伯符、仲谋、叔弼、季佐。伯(孟)仲叔,即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小)。我们说孟春、仲春、季春,却跳过"叔春",因为"季春"指春季最末一个月,并不是第四之意。

万一孙权再多出俩兄弟,四弟"季佐"怎么办?不用担心,行弱冠之礼时才会取字。取字寓意成年,孩子变爷们,到了为国为家担挡的年龄,要当大人看待,故称字不称名。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3)

2.先秦女子叫法

氏别贵贱,只属于男人。先秦女子只有姓,无名无氏。为便于称呼,平民大多习惯大丫、二妞、三妮子的简单模式。

但这里有很多问题……

女子忽然出名了,要么因事迹,要么嫁入王室,要么嫁入官家,又或改嫁八次……人们如何称呼?如何描述她原身份?


❶排行+姓

最普通的,直接按家中长幼排行称呼,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加上姓。

孟姜(女)就是这种叫法,意思是姜家大丫头、姜家大姐。妹妹可称仲姜、叔姜……但"女"字是后人所加,时人只称"孟姜"。嫁人后怎么称呼,要看夫家的本事了。


❷娘家国名+姓

周幽王攻打褒国,掳走一个姒姓大美女,因来自褒国,便以国为名,娘家国名+娘家姓,称"褒姒"。她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女主。

这种称呼是当时习惯之一,同理,陈国姒姓女子,在外可称"陈姒"。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4)

❸夫君国名+姓

如果女子嫁给他国君主,则在姓前加夫君国名☞夫君国名+娘家姓。比如,楚国芈姓女嫁给宋国诸侯,则称"宋芈"。"芈宋"都不可以,电视剧告诉我那个女人叫芈月?

问题来了,褒姒是褒国人,成了周幽王的妃子,却没冠名任何周室荣誉称号。原因很简单,当时褒姒不是正妃,申后才是。即便都王室女人,也时刻体现尊卑之别。

如果女子嫁给本国君主,简单多了,在姓前冠以国名(或荣称)☞本国名+娘家姓


❹夫君的氏+姓

女子嫁给士大夫,则在姓前加夫君的氏。

社会名流和官宦,其祖上多享有官爵地望,氏显尊贵,祖辈以此为氏,子孙继承氏。女子婚后姓前加夫君的氏,以显身份。

比如,晋国为姬姓,晋国的女子嫁给赵国士大夫(赵为氏),可能称"赵姬"。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5)

❺女子字+姓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曲礼

先秦男子加成年礼取字,女子也是,当然这都是贵族子女的事。

jī,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女子十五岁称"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可以嫁人了,女子取字。这就是"待字闺中"的秘密。

女子无正式名,有时以字代名☞ 字+姓。在今天看来是标准的姓+名,所以人们误认为妲己姓妲,名叫己。


❻贵妇改嫁怎么办?

秦穆公有女,嬴姓,先嫁晋怀公,冠名夫君之尊,故称"怀嬴"。

后来怀嬴被渣男甩了,秦穆公又把她改嫁给晋文公重耳。怀嬴"嬖于二君",重耳的侄媳妇变成自家媳妇,重新冠名,史书称"文嬴"(晋文公谥号为"")。

尽管先秦女子无名,但贵族很乱很复杂,婚后各种身份冠名,其中包括谥号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6)

3.为什么先秦女子的姓要后置

发现规律了吧?无论贵妇们如何变身,永恒不变的是,姓必须放在最后面。原因有尊卑,也有必须的现实意义。


❶彰显男尊

先秦女子只称姓,无正式名,一旦有了所谓的"名",一定与男人地位有关,未嫁以父为尊,婚后以夫为贵,或关乎国名。姓不分尊卑,彰显尊贵的冠名就必须放在姓前。

贵族女子或有尊字,但婚后要改为夫家荣称,无关娘家和婆家谁实力更强,只讲究男为尊。


❷标记血缘

姓标记家族血缘,同姓不通婚。

女子称姓以便识别血缘,避免同姓联姻。尤其名女人,有字,有各种荣誉冠名,可能变来变去。姓无尊卑,不可前置,假如把姓放在中间,鬼知道一串称呼里哪个是姓?

姓固定后置则很好辨识。一眼看出嬴姓,哪怕少妇八婚,没事儿,嬴姓不要她。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7)

4.说说妲己娘娘

妲己,有苏氏部落,有苏国人,己姓,无名,其父不详。帝辛(纣王)给后来的周幽王打了个样,征服有苏国,带回妲己。

若按褒姒的模式,我们今天看到的名字应该是"有苏己"。不过,妲己取字"妲",先秦女子有把字置于姓前的习惯,于是成了"妲己"。如果妲己进商王室前就有了字,说明她身份高贵。"妲"字是不是后加,甚至为周人所取,无确切考证。


搁在今天,说妲己名妲还说得过去,要说她姓"妲"或姓"苏",妲己娘娘不同意,先秦人都不知你在说什么。

说下"有苏"。有,不是和无相对的概念,先秦时它有助词用法,表尊敬,无实意。"有苏"就是"苏",其他如"有熊氏"、"有虞氏"、"有穷氏"、"有施氏"(妺喜)。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8)

写在最后

任何社会现象都在文化下生存,文化也有包容和演变。当我们回看历史时,应该遵循和尊重历史和彼时的文化。不然大家都喊芈原好了,叫什么屈原?

上古四大妖姬☞ 妺喜(夏)、妲己(商)、褒姒(周)、骊姬(周),后面的才是姓。孟姜女姓姜,孟指排行老大,"女"为后人所加。

姓标记血缘,氏区分贵贱。男子称氏彰显地位,女子只有姓,无名无氏,一旦加了类似名的符号,一定捆绑了父或夫的身份地位。无论多少前缀,女子姓必须后置,除彰显男人地位,也更好辨识家族血缘,避免同姓通婚。说明: 先秦女子随母姓。我好像说漏嘴了。


氏是先秦男权的标志,秦汉后姓氏开始合并,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明朝《封神演义》苏妲己之说,是用后人习俗称呼先秦女子,导致人们把妲己的母国名当作姓,把妲己的"字+姓"当作名。

同理,芈乃上古八大姓之一,楚国女子姓怎么可能前置?要说"月芈",我也认了。


苏妲己为什么姓在后(妲己不姓苏不姓妲)(9)

3000多年前,女人就开始血拼,先拼爹,再拼男人,99.9%的女人连个拼二多版的名字都拼不到。人家拼得那么惨烈才换得留名史册,咱们连人家姓和名还分不清。

妲己姓"己",字"妲",无名,无氏,有苏国人,有苏氏部落。不可直呼妲己有苏氏,她爹是有苏国君也不行,先秦女子只称母姓不称氏,氏尊贵,只属于她兄弟

"苏妲己"只是后人俗称,而非原名。今天说妲己名为妲,没大毛病,但姓氏不可乱改,否则帝辛都不认识自己的女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