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最大的镇是哪几个(翔安有个英雄园)(1)

埋葬烈士遗骸后村民自发立碑。

翔安最大的镇是哪几个(翔安有个英雄园)(2)

位于珩厝村的“英雄园”。

10月17日,是厦门解放72周年纪念日。解放厦门岛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大嶝岛。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与大嶝岛隔海相望的翔安区香山街道珩厝村,被选为解放军的驻守营地。

72年过去,弥漫硝烟的战场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大嶝,随着旅游的开发和国际机场的建设,正发展为厦门东部一颗璀璨升起的新星。尽管和平已是主旋律,但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的珩厝老百姓从来不曾忘记,他们为这群英雄竖起雕塑、建起“爱国军庙”和“英雄园”,将英烈故事镌刻在石碑上,让革命精神世代相传。

营地设在珩厝便于打探敌情

珩厝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志宏,从小就时常听父辈讲述当年的故事,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和清明节等重要日子,他都会跟随父辈祭拜英烈。这个习惯,不只是王志宏,所有珩厝村的老百姓都一直保留至今。

采访当天,记者跟随王志宏来到了英雄园和爱国军庙。遥望大嶝,王志宏感慨万千,听着他的讲述,72年前的隆隆枪炮声,仿佛在耳边回响。

1949年6月,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开始前进南下消灭残敌。至9月,随着漳厦金战役打响,同安、漳州、集美等地相继解放,国民党残敌逐渐退守厦门本岛及大小嶝岛、大小金门岛等地。大嶝岛,是攻下金门岛的最佳外围据点,又是进攻厦门岛东边的必要保障。拿下这一城,就能为最后夺取厦门岛、金门岛胜利创造有利条件。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259团的三个营和第28军251团2营特地将营地设在珩厝,从这里可以远眺对岸的大嶝岛,便于打探敌情。

1949年10月9日(农历八月十八)的晚上,驻守在珩厝村一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个营的兵力,奉命在退潮时刻,向盘踞在大嶝岛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这一仗,十分激烈。枪炮声起伏不断,珩厝村许多村民一夜不眠。解放军伤员不断被担架队抬回来,排满了祠堂的大厅,直到大门外,医生护士忙个不停。战斗一直进行到10月10日晚,解放军歼俘敌人1200多名,残敌由小嶝岛撤向金门,大嶝岛全境解放。

解放大嶝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作战的首战胜利,消息传开全军振奋。1949年10月15日,解放军向据守在厦门岛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在这次战斗中,1000多名解放军将士英勇牺牲,为支援前线流血甚至献出生命的人民群众不计其数。

建起“英雄园” 村民自发祭拜英烈

解放军刚进驻珩厝村时,已临近夜晚,由于经常受到国民党兵的欺负,村民们起初很怕当兵的,家家户户都提前关门睡觉。“听父辈说,当时解放军不敢去敲门,有村民看到这些兵都躺在门口睡觉,觉得他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让亲人住在外面像话吗?所以事情一传开,家家户户都收拾出空房间来,给解放军住。”王志宏说。

上了年纪的村民至今还记得,解放军纪律严明,他们吃番薯、睡地铺,从不打扰村民。练兵之余,还在村里村外打扫卫生,帮助群众做了许多好事,与珩厝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个时候,珩厝村极穷,村民普遍吃的是番薯,大米成为为数不多的奢侈品。细心的百姓觉察到,解放军筹集军粮也极不容易,吃的同样只有番薯。

据史料记载,10月9日晚,在村民的带路下,解放军顺着浅滩开始进攻大嶝岛。天亮以后,牺牲的战士遗体陆续运回珩厝村,部队因为更大的战事需要奉命转移,英雄的遗体只能用白布包裹埋葬在珩厝村边的战壕中。看到那些如亲人般的解放军为大嶝的解放流血牺牲,珩厝村的村民很难过,他们不知道解放军的具体名字和职务,于是便建“爱国军庙”来纪念他们。

珩厝村村民在安葬解放军烈士的地方,搭盖了一间简易小庙,虔诚地焚香上供。2001年9月,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珩厝村建成了“英雄园”,村民们也坚持定期来祭拜先烈,寄托哀思。除了祭拜,珩厝村也会组织革命史教育活动,让后辈谨记、学习革命精神。

【延伸阅读】

革命火种早已

播撒在珩厝村

红色革命的火种,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播撒在珩厝村。

1927年,中共党员许英宗以教书为掩护,实施新学,废私塾为珩江小学(现为珩厝小学),建立同安地下党领导据点。

1929年夏,中共福建省委为了加强同安党组织领导机构的力量,在珩厝小学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选举党、团同安县委,选举出中共同安县委书记张益坚,委员许英宗、邹鲁;共青团同安县委书记王庶民(珩厝人)、组织委员王丛生(珩厝人)、宣传委员林汉杰。同时组织党、团合一的“青年团浪花社”,出版内部刊物。当时,县团委机关设在王庶民家的小楼上(该建筑由于2006年乡村改造已拆迁)。1930年厦门破狱斗争时,此处也是获救中共地下党员的接应点之一。

1938年底至1939年初,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派苏棠影、许金民到珩厝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1940年4月,又派谢振群到珩厝小学组建中共金(门)南(安)同(安)边区区委,其隶属于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下辖教师、学生两个党支部,有党员20人左右。教师党支部书记为许金民,学生党支部书记为王福星。1941年底,许金民被捕叛变,区委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党员被捕或外出隐蔽。

文/图 本报记者 陈 冬  许舒昕

通讯员 林 靖  范邱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