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1)

李白生于“碎叶说”的提出者是上世纪学术权威郭沫若。他在《李白与杜甫》一书正文第一段写道:“唐代诗人李白,以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接下来引用了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谍。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接着,郭老就比较细致详尽地考证在唐代两个“碎叶”的具体位置、李白出生于哪一个“碎叶”的问题。

也就是,郭老一开始就放弃了李白的出生地之争这个问题,也放弃了李白是否“生于碎叶”的论证,而直接将李白的出生地就认定为“碎叶”。

从郭老对范传正的引文看,颇有“玄机”——对有关李白出生情况的文字记录大有“视而不见”的嫌疑。既然“视而不见”,当然就“避而不谈”了。

范传正的叙述是:“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很明显,范传正在这里详尽而准确地叙述了李客入蜀与李白诞生的问题。即,其父于神龙初入蜀,“潜还”广汉(汉代绵州属广汉郡,唐时沿用汉时称谓),取名为“客”,隐居于此,“公(李白)之生也”,恢复李姓,其母因梦长庚星入怀而生子,故取名“白”、字“太白”。

可见,郭老在引述、论证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范传正关于李白降生情况的这一大段叙述。

郭老是当时的学术权威,此论一出,即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响应,辞书、教材等纷纷采用李白生于“碎叶”这一说法。直到今天,都还有很多人采信这一说法。

据蒋志先生在《李白与地域文化》一书中考证,郭沫若先生的判断也存在问题,“郭沫若同志把李白家中完全不同时、地的三件事……全部牵强附会成一件事情,硬说李白的祖先在遭蒙逊之难时,就逃到条支都督府境内的碎叶城去了,从而断定李白出生于中叶碎叶,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三件事为:其一,公元421年,遭祖沮渠蒙逊难,流奔成秦;其二,隋末(616-618年)多难,窜于碎叶;其三,武后称制时期,谪居条支。时间、地点相抵牾,郭沫若的“碎叶说”故不能成立。

有很多学者也对此提出质疑,于是,关于李白出生地问题就出现了“条支说”“焉耆说”等众多说法,李白的出生地之争也就成了李白研究的一个久而不衰、悬而难决的热点问题。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2)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3)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4)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5)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6)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7)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8)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9)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10)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11)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12)

李白为什么身世成谜(李白之谜31)(13)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