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北滘一家小店,我坐在门外的木头方桌上。室内仅一张柜台和简单的炉灶,门口并没有店名,只挂着写有“双皮奶 姜撞奶”的招牌。

年轻的店主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偶尔瞄一眼灶上冒着热气的小蒸锅里隔水加热的牛奶。他没有刻意掐时间,更没用温度计,只是觉得差不多牛奶够了80摄氏度,就把牛奶端出来,另拿过一个碗放到我的桌上,里面刚刚磨好挤出的明黄色姜汁没过碗底。

他像倒茶一样一气将牛奶倒在有姜汁的碗里,说:“三分钟后就可以吃啦?”然后留下一把瓷勺后返回柜台内他的躺椅上,继续拿起手机。

我凝视着眼前混入姜汁的牛奶,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状态在这短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等了三分钟,我用最传统方法——把勺子轻轻放在牛奶表面进行测试时,勺子纹丝不动,只是边缘压力强处微微颤了一下。一碗姜撞奶就这么简单地完成了。

我挖起一勺放入口中,奶味去掉了姜的辣,却和它的香辛很搭。

顺德地道奇特美食(顺德美味之旅③)(1)

外观朴素的姜撞奶 本文均为 刘华 摄

在顺德,除了专门的甜品店,很多小店也会出售姜撞奶和双皮奶这种简单但经典的甜品。上锅蒸过的双皮奶,被认为是顺德首创,姜撞奶则发源于广东其他地方,但两者大受欢迎的共同原因是,顺德高品质水牛奶带来了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味道。

水牛奶变形记

顺德水牛奶极少被用来直接喝,但它很多时候依然作为主角出现,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双皮奶和姜撞奶是最典型的例子,但远不止于此。

炸牛奶是个光听名字会觉得有些矛盾的产物,不过这并不影响它成为顺德茶楼的人气食物。我从第一次在茶楼好奇地从推车上拿下一盘,被外酥里嫩的口感吸引后,就仿佛上了瘾,在接下来几天有机会去茶楼,都要点来一份。这让我发现几乎每家餐厅的炸牛奶都不尽相同。

多数时候,它们是圆柱形,一个个长条在盘子里被堆成一组金字塔状端上桌。有时是收口,被炸得金黄的外皮完全包裹住里面的牛奶,看起来像缩小版油条,有的是开放状,两端露出牛奶雪白的本色,和金黄相映衬。少数新派餐厅还会更大胆有突破,譬如把出品搞成有棱角的长方形,垂直交叠摞高到摇摇欲坠,让人想起酒吧中的积木。

最夸张的一家是将炸好的成品切成小段,牛奶白色面朝上,层层摆出迷宫状,上面撒满金箔。

“炸牛奶一直在发展的路上。”一家餐厅的大厨这样告诉我。因为它并不是一道传统菜。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某位精通面点的顺德厨师从马蹄糕中得到灵感,他把水牛奶内加入淀粉蒸制,得到固体牛奶后蘸面入油炸,炸牛奶由此诞生。没有历史包袱,又有足够创新空间,所以各家餐厅会在此不断改良。不仅形状外观,连外皮和馅料也是如此,譬如有的将面糊换成吐司包裹,少了油腻,松脆感翻翻。有的则打起馅料主义,加入姜汁,融入传统姜撞奶的味道元素……

顺德地道奇特美食(顺德美味之旅③)(2)

外观金黄的炸牛奶

相比炸牛奶的不断创新,炒牛奶则更仰仗于材料与技法。只有顺德水牛奶的高脂肪含量才能炒制成型,这局限了炒牛奶在其他各地的传播,但同时也让它成为顺德菜的经典。甚至晚清成集的《羊城竹枝词》里也要赞扬它:鲜酷炒来味倍香,大良巧手早名扬。尝来一簋鲜留颊,软滑清甜见所长。

在龙的酒楼后厨,我有幸看到大厨陈师傅炒牛奶的过程。

一口大锅里,猪油随着温度的升高香味飘出并微微冒烟,火腿、虾仁、叉烧、榄仁等一堆切成丁的作料刚下锅,加了栗粉和蛋清的一碗水牛奶马上倾倒而入淹没了它们。

和其他灶台前快节奏的颠锅、爆炒以及时常窜起老高的火舌不同,陈师傅调小火力,轻柔地在锅内逆时针转动食材。这种手法被称为“软炒”。

陈师傅说,火候和顺着一个方向精心控制,是这道菜成功的关键。他反手拿锅铲的样子和转动的轨迹不像炒菜,更像是在一下下画出太极形状。十几圈之后,锅内的水分逐渐凝固,起初沉在奶中的配料浮出,被逐渐凝固的奶包裹。最后一圈转毕,陈师傅手腕一挑,锅中物成为一体被盛起,落入盘中后又均匀散开,雪白晶莹。我夹起一块放到嘴里,不是想象中的入口即化,而是嫩而弹的口感,乳香与腊味、海鲜、榄仁在一起,层层味道铺陈,好吃得一言难尽。

甜品铺里的混搭下午茶

奶制品按说还是甜品铺的主角,但除了姜撞奶、双皮奶、杨枝甘露、椰子炖奶这些经典甜品外,一些传统意义上不应该属于甜品店食物,也成了这里的人气产品。

咖喱鱼蛋与窗外的骑楼一样,也是中西文化混杂的产物,一个多世纪前,广东的鱼蛋,与印度人日常佐餐的咖喱,在香港相遇并且奇妙地擦除火花,成为街头美味,之后迅速传遍亚洲,成为经典美味。“咖喱鱼蛋虽然是在香港成名的,但甜品铺里卖鱼蛋的创新,却是从大良开始,并且流行开来的。”

一直以来,位于市中心的民信老铺是顺德最具人气的甜品店,人流终日不绝。当我坐在这里,看到咖喱鱼蛋被列在人气产品中,好奇问起后,老板这样告诉我。

顺德地道奇特美食(顺德美味之旅③)(3)

民信有着浓浓的老铺子的风味

伴随着咖喱富有侵略性、可以掩盖其他一切味道的扑鼻气息,我点的咖喱鱼蛋上桌了。我夹起一个咬下一半,弹牙的口感之下,鱼肉的每个缝隙,仿佛都吸足了咖喱的辛香。比起一杯咖啡加一块蛋糕的西式下午茶,四个鱼蛋的要硬核得多,一下驱走我的昏昏欲睡,让人元气满满。

咖喱鱼蛋算作混搭或外来食物,那猪脚姜则是本土经典。对本地人来说,它可能是从小吃到大的普通食物,但对于广东以外的人士,这是一种能带来冲击的出品,特别是出现在正餐以外。话虽这么说,当我看到它赫然出现在人气榜时,还是决定点上一个,挑战一下这种有冲击力的食物。

当皮色泛着幽深光泽的猪脚鸡蛋、花生一起,泡在黑乎乎的汤汁中上桌时,我首先在思考——这到底该算一道菜、小吃还是甜品。黑糖、甜醋和姜的混合将猪脚炖得软烂,甜中带酸混合着辛辣的味道,实在是无法归类。算了,还是不要纠结,就当入乡随俗,继续享受这个混搭下午茶好了。

够暗黑,够美味

在顺德,“暗雷料理”远不止一个猪脚姜。

红星广发煲仔饭藏在一片极具岭南风情的老房子中。当我终于找到时,隔着门口一条小河的对面,泰山古庙中挂着的盘香冒出缕缕青烟。在此之前,我路过了元帅府、祠堂、尼姑庵等看起来各藏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我没在那些地方停留,而是一门心思来吃这家煲仔饭。几个当地朋友的推荐激起了我的好奇:这里的煲仔饭想必不一般。

时钟指向了一点半,但店里依然座无虚席,我接受建议和别人拼桌,坐在餐厅最内侧角落,无论因为缺乏照明的亮度还是简陋的餐厅环境,都是浓浓的暗黑风格。和餐厅几乎融为一体的厨房里,三个上下两层的煤气炉占据主要位置,各种带着伤痕、脱掉有色的单柄煲锅在上面一字排开,每个都呼呼冒着热气。

一位中年女士不停从这头走到那头地忙活,她的位置和负责的工作貌似店内灵魂人物:用发黑的白手套开锅、落盖、调节火力、招呼人取走做好的,再放上新一锅……外面是一样的火热,每个人似乎都不介意没有空调而挥汗如雨,各守着一只锅,吃得格外豪爽,特别是我旁边的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不用别人照看,专注吃着眼前的一锅,饭见底,她又使劲一下一下地挖起锅巴。

顺德地道奇特美食(顺德美味之旅③)(4)

一排排的煲仔饭

当吃到自己煲仔饭的第一口锅巴时,我暗自赞叹小朋友小小年纪如此识货。光是比锅巴一项,我以往吃的每一次煲仔饭就都已经败下阵来。在这个套着一圈铁丝、底下架着锡纸防烫垫的煲锅内部最底下,那薄薄一层受热被烤干水分的米饭像油煎过一样,没有拖泥带水的粘牙,也没过头的硬度,酥脆得如此正好,以至于有些喧宾夺主,抢去了主材中牛蛙、黄鳝,窝蛋牛肉或者一切其他的风头。

红星广发的环境与氛围有些暗黑,而松记作为一家传统的广式打边炉店,则以食材的惊人而取胜。当一盘黑白相间打着卷的水蛇皮上桌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轮胎的花纹和质感,而和它同时上桌的另一样——竹肠,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其颜色和质地很配合前者地像是内胎。服务员打开锅盖,滚沸蒸汽升起,她把部分轮胎,哦不对,是水蛇皮和竹肠投入锅中,走开之前叮嘱我不要贸然行动,等她来帮我捞起——为更精准控制食物口感,服务员不停穿梭在各桌之间为客人服务。下锅的水蛇皮随着滚水翻动,像是复活了一般,游了一会儿就被捞出,竹肠也在稍后出锅。这两者吃的都是口感,一个嫩滑,一个脆弹,至于味道,并没有太明显特征。此时,餐厅自制的酱油调起了些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它们多了一丝鲜。

顺德地道奇特美食(顺德美味之旅③)(5)

打边炉的主角之一——水蛇皮

鱼丸和虾滑之后出场的,是猪类拼盘和牛杂拼盘。拼盘的存在很好地解决了选择的难题,那些稀奇古怪的部位,我可以每样都尝上一些:猪牙肉、猪耳筋、猪脸肉、猪肝,牛、牛舌、牛脷坑……两盘混杂着听说过或没听过的各种动物的部位悉数登场。

据服务员说,它们中的有些,即便在以食材丰富著称的顺德,也很难寻到。一样样下锅,一样样捞起,不同肉类的各种口感在口中,或绵软、或脆爽、或细腻,走马灯一样飘过,组合成这次顺德美食之旅中,最味觉丰富的一次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