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TOPYS新开张的生活方式类账号创意城市指南,

专注于探索与分享城市中的美好生活提案。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

头图设计/Meiling@TOPYS

欢迎收听一天Vol.1

一天很短,吃喝玩乐走过三五去处便入夜打烊;

一天也很长,足够接触、了解甚至爱上一个地方。

۰ ۰ ۰

作为一个两年多内进出台北七七八八次的游客我本人,这座城市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仍有不少在下个街角偶遇新惊喜的经历,心里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份“总要回去探望一下”的名单。

此次出行正值梅雨季,连着下了几天雨的台北似被添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大多城区旧得斑驳,五六十岁的建筑成片生猛地撑起了人潮不绝的市中心。但体验很新,对热爱之事物倾注全部感情的人们,仍在各个角落里,日复一日地经营着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

接下来的这一天,一起凑活过吧。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

日星铸字行在太原路的巷子里,门面不太起眼。进店会撞上按照字型字号规整排列的铅字块架,与许久未闻见的油墨香。店里的规矩可得遵守,动手取铅字,意思就是要掏腰包买了。

铸字是活字印刷中的必备节目,铸字、捡字、排字,再上油墨。比起平面印刷,铅字多是老师傅一笔一划雕刻出来的,这横竖撇捺更饱满、更有力道,因此印出来的成品也多了几分人文味道。作为台湾最后一间铸字行,店主张介冠先生曾说:“只要台湾还有一间印刷厂会用到铅字,日星就会陪着它走下去。”

这个地方值得一去,循着老技术的繁复与严谨,探索新时代的这些风景是否有留住旧时光里人情味的可能性。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3)

©️THEPOLYSH

地址: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太原路97巷13号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4)

到宝藏岩之前,需要步行一段山路,之后会遇见一座观音寺,据说这是台北年纪最大的佛寺之一,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别怕,没迷路,今天的目的地台北国际艺术村就坐落在寺庙后面的小山丘上,是台北颇有代表性的艺术村改建案例。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5)

蜿蜒山路两旁的违章建筑建于六七十年代,如今住有20户居民,另有20户驻村艺术家,形成了一处有些矛盾却也好玩有趣的聚落。有一次趁着入夜来这儿闲逛,偶遇被晾在门口(兴许是作门铃功能的)惨叫鸡,也一次又一次吃到了闭门羹,最终在夜里十点被保卫人员请了出去(这是个教训,下次请早)。宝藏岩足够野生,却也包容着各式各样艺术与生活观念,任其发生。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6)

当我们在重庆询问水越设计的agua台北有啥好玩时,她也不假思索地推荐了宝藏岩。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号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7)

A PRANK DOLLY就藏在台北古着店一级战区赤峰街里头,来店的多是熟客,与店员打过招呼后埋头淘好货。老板与店员都对古着文化颇有研究,选品的风格与质量在同类店铺中绝对值得狠狠夸赞。当你挑出一件衬衫来回摆弄时,他们会告诉你这个颜色在古巴衬衫里很难得见,或者那件罩衫是六十年代法国渔夫们下海常穿的版型。要不要试试看这件连帽衫?它是以墨西哥传统的织布技法制成的,所以很厚实。结果就是,ALL IN(卒)。

所有古着上架前,店主都会贴心地把它们送洗,买回直接上身就好。最后还是那句,谨防店员推坑,因为一推一个准。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8)

©️ BANG日潮本事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赤峰街25号1楼 103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9)

个体户唱片行在台大附近的商圈里,商铺与商铺间的某个楼梯上到三楼,或许就能看见他们家的猫咪正扒着门张望。与传统唱片店不同的是,他们贩卖的都是二手货,买起来(可能)比较不肉疼。但另一方面,这些二手唱片,或许也携带着前主人身上的某些故事与心情,在这方中转站等待被继续传递。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0)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1)

店内会按照音乐风格与音乐人名字的首写字母规整陈列,从独立摇滚、金属、到J-POP、华语音乐,密密麻麻啥都有。但找起来最少要花上一小时时间,才能从无数被主人卖掉的玩意儿中寻到你最中意的宝物。淘货过程中,店家非常不怕生(可能常年被熏陶已经听出自己审美取向)的猫咪,会在你面前蹭过来又跑过去。对了,店主还有三四面自己不对外出售的CD墙摆在柜台旁,拉、仇、恨。

你不会失望的。

地址: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297-5号3F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2)

从个体户出来,找一条路口卖胡椒饼的巷子钻进去,走上几步就会遇见一顶别致的招牌“唐山书店”,你不会错过它的。这间书店位于地下室中,需要先下一段贴满各种活动海报的楼梯,然后路过散乱摆满艺文活动传单的角落。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3)

虽然装潢简陋,但店内的选书十分讲究,文学、新诗、哲学、社会学往往是其座上客。同时,亦能寻得许多独立出版物的踪迹,与书店同名的出版社帮着许多诗人与学术研究者出版作品,寻找、网罗不同的声音。这间老字号的独立书店创立于台湾戒严时期,过分大胆的选书也使得当时常有警察到店没收禁书;与此同时,这间“全台湾最不花哨的书店”也经由口耳相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稳定的顾客群体。唐山哪,就像这些前仆后继的求知者心头的白月光。

地址: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333巷9号地下室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4)

小白兔唱片由阿飞西雅的现任贝斯手KK于1999年创办,做唱片发行,做演出经纪,做杂志出版,也张罗了一间同名唱片店(真的很斜杠没错),就藏在师大夜市旁的居民区中,周边甚少其他商铺。

店内主营独立音乐唱片,从推荐架上可以看出这间店最近在关心什么,比如这次造访撞见的一整排YMO、矢野显子、坂本龙一、细野晴臣(还好本人足够克制)。每个店员心里都藏着自己最心水的音乐清单,在不少唱片上亦能发现他们精心手写的推荐语。再比如,店内摆了有些时日的互动装置“脉轮治疗所”,嗯,他们为了推荐这些你可能不会有机会听到的好音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5)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6)

没有什么能比花上一个小时泡在这些稀奇古怪但气味相投的唱片里,更令人开心的了。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浦城街21巷1-1号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7)

我真的真的真的很喜欢这间自烘焙的咖啡店,却不只因为它是一间咖啡店。

ZABU由店主一家五口(是的,还有小朋友)共同经营,店里不论是拌饭、茶泡饭还是狮子头,都悄悄放进了家的味道。陈设上,有许多店主不知道从哪儿带回来的二手家具,食客坐的桌子椅子,每个都不太一样,每次到店布局也都不一样。ZABU就像是这家人一起生活的空间延伸,这次正好遇上爷爷抱着把木吉他,在店外弹小曲儿给小孙女听。而我们也是组成这个家的一部分,是与他们拥有共同却短暂的生活片段的来去过客。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8)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19)

最近击中我的,是他们改了FB专页的简介:“音乐是我们的灵魂,恕不接受调整音量”。

地址: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七段175号1楼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0)

台北有两间光点,一处在中山北路,一处在华山,都以“艺术影院”为定位,但今天想要带你去的是前者。这里曾是前美国大使官邸,荒废了18年,台北市文化局将其整体修缮后,委托侯孝贤担任理事长的台湾电影文化协会经营。光点放映的多是少在主流影院见到的影片,也难在此见到爆米花电影的影子。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1)

©️台北市电影委员会

光点电影院的前身是大使车库与发电机房,一旁以“光点生活”为名的选品商店过去为大使馆前室、衣帽间、厨房与餐厅。另一边的咖啡小馆曾经接待了许多前来参访的友人。建筑本身因它的历史带来穿越感,就像电影一样,向我们诉说着某个特定年代的特殊故事。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2)

©️Wikimedia Commons

在这里观影印象最深的,是片尾待演职员表全部播完之后,大家才会陆续起身离开。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十八号

时间:

光点电影院:11:00-22:00 (视当日电影场次而有所更动)

光点生活:周一-四、日 11:00-22:00 / 周五、六 11:00-22:30

光点珈琲时光:周一-四、日 10:00-22:00 / 周五、六 10:00-2:00

光点红气球:周一-四、日 10:00-24:00 / 周五、六 10:00-2:00

每两个月择一周一休馆,其余必要之停止开放另行公告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3)

女巫店的故事说一晚上也说不完。这里曾经走出的陈绮贞、焦安溥(张悬)、吴青峰、黄小桢,如今都……(此处省略一万五千字)。是的,这间已经走过24年的小店正是台北最涌动也最持久的地下音乐场景之缩影。也许隔壁那位端盘子或是远处那位在调音的小女巫,就会是下一个打动你的声音。

不畏强权打压、不怕主流排挤、自信自在地存在,正是女巫店试图实践与传达的价值观。出乎意料的是,有如此光环压着的女巫店,菜单令人害羞脸红(才没有),餐食还很好吃。简简单单的意大利面,软硬适中的面条混着完全自熬、浓而不腻的番茄肉酱,足够令我想念两年。若想用餐,记得提前查好演出时间,错开前往。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4)

台北强在哪(台北新与旧碰撞得热烈)(25)

图注:女巫们为菜单做的注解:名称越恶心=越好吃,名称越下流=越好喝,名称越淫荡猥亵=越受欢迎。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可以搜一搜15年的电台节目《音乐五四三:彭郁晶、焦安溥谈女巫祭》。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三段56巷7号

۰ ۰ ۰

这里很旧,鲜少高楼,不少游客纷纷失望,错觉仿佛置身于九十年代大陆的二三线城市。问起当地人:“为什么这些铁皮屋、老房子没有被拆掉?”

他们耸了耸肩:“因为拆不掉。”

但这或许就是台北的魅力之一,处处皆有历史的痕迹可循,有人守着传统手艺过一生,有人搜罗旧物表达态度,有人二十年来坚持一份事业,试图改变这片土地哪怕一点点。

这正是这座老城所特有的,长久年轻而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图片若无特殊标注,均出自阿诚@TOPYS

更多关于美好生活的方式与姿势,

请移步我们的兄弟号创意城市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