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泉日报

带着梦想自由飞翔 带着梦想飞翔(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宣讲员、山西名嘴王、阳泉十大文化亮点人物、燕子窝影视艺术人才基地创办人……在“三晋英才”市级青年优秀人才、盂县曲协主席张春燕的身上,有着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但她却说:“人无论获得多少成绩,都不能忘了要从新起点出发,带着自己的梦想飞翔。”

在张春燕儿时的记忆中,虽说家教甚严,但父母给予自己和弟弟宽松、包容的家庭氛围,令她从未停止求学的欲望。正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张春燕从小兴趣广泛,爱唱歌、爱跳舞,还会乐器,她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1996年,张春燕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报考了杭州煤专计算机专业,为的是将来工作能有一个“坐办公室”的舒坦“饭碗”。但世事无常,1999年毕业时,张春燕没能赶上“分配工作”的最后一班车。于是,张春燕利用在校期间兼职当家教的经验,毕业后返回家乡,在一所幼儿园当了一名幼教,圆了她当老师的梦想。

原本打算一辈子当老师的张春燕没想到,2005年10月8日,她接到了盂县跃进煤业有限公司的电话,说企业想成立文工团,有意让她去面试。当时,因为生育,已经离开幼儿园且重拾家教工作的张春燕决定去试一试,并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从此,张春燕接触到了晚会策划、节目编排、主持等工作。2007年,张春燕本已担任盂县一台安全晚会的主持人一职,但因参演了一个语言类节目,开启了她的“演员生涯”。2008年,张春燕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了盂县春晚的舞台上,因出色到位的表演,参演的语言类节目《不方便》成了她的“成名作”。那些年,她白天上班,晚上还给小学、初中的孩子们辅导课程,等孩子们散去,还要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编导等知识,每晚半夜两点左右才能入睡,时间一长积劳成疾,在2009年大病一场,至今病根未除。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在病情有所好转的情况下,2009年,张春燕表演的视频被推荐到了山西歌舞剧院池银寿老师那里。机缘巧合,她成为了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池银寿老师的徒弟,并跟随老师潜心学习语言类节目表演,积累了大量创作、演出经验。

正是因张春燕不断地求学和努力,在单位以及各方的支持下,她于2013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想起当时面试的情形,张春燕说:“那年,我已是33岁,比起前去考试的年轻人,特别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来说,我不光年龄最大,而且个子最矮,颜值更是一般,就抱着当是去北京‘旅游’的心态,完成了考试。”3天后张榜时,张春燕想,全国625人报考,只录取25人,她极有可能落榜。所以张春燕倒着寻找自己的名字,看到倒数10名之内都“没戏”,张春燕“灰溜溜”地扭头就走。当走到学校大门时,一位面试老师朝她喊:“你不是那个山西的张春燕吗?恭喜你啊,考了第一名。”带着不可思议和老师道谢后,张春燕又飞奔到成绩榜前,才发现自己的名字位于第一个。瞬间,张春燕兴奋不已,躲到人少处就给母亲打电话:“妈,放鞭、放鞭、放鞭,我考上啦。”

在北京求学的日子并不轻松,张春燕体会着北漂生活的酸甜苦辣。她每天只睡4个小时,早起练早功,晚上写影评,如饥似渴拼命读书。有一次,为了准备一个很重要的面试,连续几天熬夜通宵,结果头痛病又犯了,为了缓解,她吃了过量的镇痛药,起床时感到头部一阵眩晕,重重地摔在地上,失去知觉。直到舍友下班发现才把她送到医院。即便这样,张春燕也没有告诉家人。之后,张春燕在北京有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有优厚的收入,当身边的朋友都羡慕她拥有的一切时,她却做了另外一个决定——回归。

回到盂县,张春燕创建燕子窝影视艺术人才基地,想为那些热爱表演的孩子创造一个触碰梦想的机会。10多年来,张春燕在创业的同时,致力于公益事业和文化事业,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盂县宋丹丹”、山西名嘴王、优秀主持人,作品《咱爹咱妈》、二人台剧《路遇》、情景剧《暑期计划》等多部作品登上央视。在张春燕人生的账单中,有梦想相伴,有努力相伴,感觉幸福满满。她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在入选‘三晋英才’市级青年优秀人才之后,感到责任更重了。今后,我要致力于把文化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自信强国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