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交流分享请关注:

无禅法苑(ID:wuchanfayuan)

知乎账号:无禅法苑

原创:成都菩提树无禅法苑

赵州从谂:赵州禅师(778年~897年),法号从谂,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马祖门下南泉普愿禅师。八十岁仍然四处云游行脚,弘法40余年,在119岁高龄圆寂,人称“赵州古佛”。

---*---*---*---*---*---*---*---*---*---*---*---*---*---*---*---

佛教禅学公案(无禅法苑禅宗公案解析)(1)

《五灯会元》:“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性在”。

这是禅宗很知名的一段公案。

有僧问赵州:狗有没有佛性?赵州回答:没有。僧问:(经文讲)上至诸佛下至蝼蚁,都有佛性,为什么你说狗没有佛性?赵州回答:因为你还有业识性在(因知见而对名词相的执着)。

按照佛陀的说法:“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性。现在,我们先不管这则公案,来看一下狗子到底有没有佛性呢?

佛性,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无我、无执、清净无为的本心。要证到无我、无执,那么“他”之前就应该是有我这个意识,并且有执取分别之心。

我们从“佛教学术派”的法相唯识角度来分析:首先,什么是我执?我执就是坚定的认为有一个我,这个我不是你,因为有我,所以就有情绪、私欲、愤怒的主体。而我既代表我们的肉体,也代表我们的思想意识,身体还可以理解,毕竟看得见摸得着,那意识的我是什么?所谓意识的我,就是第七识,也叫末那识,也就叫我执。按照“官方语言”,“我执”就是第七识执着第八识的相分为内自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就要讲唯识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很多名称,又叫种子识,又叫异熟识,又叫如来藏等等。

为什么叫种子识?

因为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五根获取的“资讯”,以及我们第六意识所产生的思考、观点、推理、判定。都会进入我们的记忆,这些记忆就储存在阿赖耶识中。在我们今后遇到相同的场景(机缘)的时候,这些记忆就能被调用,并用于应对我们面对的场景。这些记忆即包含我们学习的知识,也包含我们涉世的经验,还包含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感悟。

为什么叫异熟识?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到了很多的书本知识、历史故事、操作技能。那是不是这些知识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当下的思维中?肯定不是。而是在我们习得之后,遇到相似的机缘,阿赖耶识的种子才会被调用,有的只是用一下,比如操作技能,而有的会生根发芽,比如之前有人对你说“某某人很坏”,你并不关心,这对你只是一句“信息”而已,当今后某天你跟此人共事,感觉这人做法有点反常,此时之前的种子就会发芽,他会引导你向“他很坏”的方向去解释你看不明白的他的行为。

所以这就是异熟。当然,异熟还可以再分,异时而熟,异地而熟,异类而熟。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佛教禅学公案(无禅法苑禅宗公案解析)(2)

所以,我们大致了解了,要成为佛经中所称的“众生”,至少需要具备三个东西,一个是有思维的能力,其二是要有“我”的这个意识,其三还能够积累和保存习得的经验和知识,并用于指导今后的行为和思想。

那么这三点,狗子有没有呢?当然每一点都是有的。

那么狗子,就是有佛性。只是绝大多数的哺乳类或者更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思维强度都不高,也就是悟性很低,按我们的话说:大部分都不通人性。

那,为什么赵州要说:狗子无佛性?那是因为,赵州禅师看出来了这个比丘的执取心。狗子有没有这是显然的不需要答,但他执着于有一个“佛性”,这就要命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段公案后面的部分:“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否?師曰有。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這個皮袋裹?師曰為他知故犯。”

禅门的手段,执有就破有,执空就破空,有执取就破你的执取,妄认无执就破你的“无执”这一执。并没有统一的什么教育手段,都是因人、因事、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目的就是让你起疑情,当全部身心都专注在一个问题上的时候,再“一棒”打下,使你的念头前后际断,只要回光体证到当下的这一无念状态,即证得清净无为的本心。

当然,如果当时此僧问我:“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我会答他:“狗子的佛性不就是你的佛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