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准备攻打项羽的同盟国赵国

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20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迎战气势 。井陉口以西是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汉军的必经之地,形势对韩信十分不利 。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 :不要正面应战派兵绕的汉军大后方,切断他们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经行井陉狭道中 。陈余刚愎自用,不听李劝说 :“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

探得敌方消息后,韩信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夜半韩信密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 ,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并告诫他们在两军对阵后迅速冲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已方旗帜 ,其余汉军在简单的休整装备后,马上向经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度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敌军见后无不笑话韩信是自寻死路 。

历史上破釜沉舟的案例(历史上破釜沉舟)(1)

陈余帅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兵败不敌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果然上当,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 。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丝毫占不到半点便宜 。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 ,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军心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战后有人问 :“兵法有云,背山、面水,列阵是行军打仗之大忌 ,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 ”?韩信说 :“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士兵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战斗力,这样才有可能扭转劣势,转败为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