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6日,“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让世界各国都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各方众说纷纭,波兰前防长发文“感谢美国”、乌总统顾问怀疑“是俄方策划的恐怖袭击”、丹麦首相声称是“蓄意破坏”、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第一副主席警告“若美参与,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此,美国国务卿强调“不符合各方利益”,但美总统拜登在2月8日曾公开威胁:若俄“入侵”乌克兰,“那么就不会有北溪2号……我们将结束他……我向你保证,我们有能力做到”

而眼下,“北溪-1”和“北溪-2”几乎同时出现了泄漏点,欧洲各国都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乌克兰为何阻止北溪(北溪管道或遭黑手)(1)

第二天,也就是当地时间9月27日,北约秘书长斯特滕贝格在欧洲议会表示::“北约的力量并没有在地面,空中也没有北约的飞机”,所以支持乌克兰的北约及其盟友并不是冲突的参与方。

可与此同时,北约又召开了一场特别会议,这位北约秘书长竟然在会上向各成员国提出了一项要求:迅速增加各自的武器装备库存,确保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援。

很显然,说一套、做一套的北约还在玩“掩耳盗铃”的把戏,但北约也不是第一次做出类似的表态。关键在于,在“北溪”天然气管道刚刚遭到破坏之际,北约就要求成员国扩充军备,难道仅仅是为了援乌?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知名政治分析家杜金日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文章,十分犀利地指出:“我们正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

乌克兰为何阻止北溪(北溪管道或遭黑手)(2)

归根结底,“北溪”天然气管道实在太重要了,尽管“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即将于10月1日投入使用,但这一从北海挪威大陆架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工程,年最高输气量只有100亿立方米,仅和俄气对波兰的年出口量相当。

换言之,欧洲暂时没有任何天然气管道工程,能够完全取代“北溪-1”,更不要说尚未投入使用的“北溪-2”。

也正因如此,德国、丹麦、瑞典都在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强硬表态,声称任何对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蓄意破坏”都是“不可接受的”,欧盟将就此采取“最强烈的回应”

可就在这一紧要关口,“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却于27日突然发布消息,宣布与俄罗斯接壤的几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其中包括阿卢克斯内、巴尔维、卢扎等,同时关闭了佩德泽等过境点,时间从9月28日持续至12月26日。

乌克兰为何阻止北溪(北溪管道或遭黑手)(3)

对此,拉脱维亚政府的解释是,鉴于俄罗斯近日签署的“部分动员令”使俄乌冲突加剧,加之大量俄公民想要离境,所以为了防止对拉脱维亚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才在边境点加强警戒,并派出国防军和安全人员协助边防警卫。

首先可以判断,拉脱维亚正在配合美西方的对俄“舆论战”,因为西方一直试图动摇俄罗斯的士气和民心,所以在俄方开始部分动员后,就大肆炒作相关话题,在俄罗斯内部渲染恐慌情绪,美国白宫甚至嘲讽刚刚获得俄公民身份的“棱镜门”揭露者斯诺登也要被征召入伍。

但要注意,在去年的8月11日,为了应对来自白俄罗斯的非法移民压力,拉脱维亚也曾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数个边境城市实施紧急状态。可这一次,离开俄罗斯的可不是难民,也不可能让拉脱维亚陷入“难民危机”。

乌克兰为何阻止北溪(北溪管道或遭黑手)(4)

别忘了,虽然4个“波罗的海国家”已经不再允许持有申根签证的俄公民入境,但仍保留了俄公民可“出于人道主义”入境的例外。

可拉脱维亚这次,似乎显得有些“反应过度”了,甚至出动了国防军和安全人员,仿佛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可以肯定的是,“北溪”管道遭破坏再加上乌克兰四地公投入俄,已经让整个欧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在当地时间27日下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地区入俄公投正式结束,投票结果显示:顿涅茨克99.23%、卢甘斯克98.42%、扎波罗热93.11%、赫尔松87.05%的选民赞成加入俄罗斯联邦。

消息一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表示,泽连斯基政府有权在“全境”自我保护,而美方不承认这几地的状态变化,仍然认为它们是乌克兰领土,并支持基辅想方设法地“收复土地”

乌克兰为何阻止北溪(北溪管道或遭黑手)(5)

但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却提醒道,美国声称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上述四地,已经接近俄方曾多次明确警告的“危险边缘”,美方正在成为“乌克兰冲突的一方”,俄方保护领土的措施必将是“坚决而果断”的。

而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国的情报部门正在加强对俄罗斯核武器的监视,种种迹象表明,各方都在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了在必要时刻做出回应的准备。

究竟是虚惊一场,还是假戏成真,欧洲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世界是否会迎来“三战”,且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