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丘的成语(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1)

“扪心自问”中的“扪”为抚摸的意思。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语出宋朝的宋祁《学舍昼上》:“风射长廊雪絮春,经筵无客有流尘。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宋祁(998年—1061年),北宋文学家,字子京,今河南商丘市民权县人,幼年时与兄随父在外地读书,日子艰辛,稍长离父还乡,与兄宋庠于天圣二年(1024年)参加科考。宋祁本是殿试时的状元,宋庠为探花,但章献太后刘娥不同意,谓弟不可以先兄,将宋庠定为状元,而置宋祁为第十名。世人称誉兄弟俩为“双状元”,分别称为“大宋”“小宋”,民权县的名胜古迹双塔就是因他们兄弟而修。据明万历七年(1059年)重修总成寺双塔碑记载:“寺有双浮图……韧始于唐末。自天圣初,二宋以兄弟首擢双魁,人以为双浮图之应。”随修六棱十三级砖塔一对,名曰“双塔”,至今双塔保护良好。

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他无论在朝在外,每有直言谠论,且多切实之见,曾上疏认为国用不足在于“三冗三费”(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费是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主张裁减官员,节省经费。并与欧阳修同修《唐书》,《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10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宋祁《学舍昼上》诗中的“风射长廊雪絮春,经筵无客有流尘。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第一句,风射长廊,雪送春意。从“射”字来看,是突然吹进来的速度很快的风。第二句,“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这一句是说讲堂上没有学生,只有突然吹进来的一小股疾风扬起的灰尘。此情此景,他不禁为贵族子弟不修诗书而担忧。后两句则为自嘲。担忧的瞬间,他忽然觉得卑微的自己担心这些事还没有资格,不由得摸着胸口自问:你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吃国家俸禄而管理下等人的人罢了。这些事也由得你去操心?

最后一句,有人说是语出《庄子》。庄子在《人世间》中“塑造”了一位怪人支离疏:“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译成白话大意为:“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糊口度日;又替人筛糠簸米,足可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兵时,青壮年都害怕被征藏躲起来,但支离疏不但不躲,还捋袖扬臂在征兵人面前走来走去,征兵人也不征他;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又何况像形体残缺不全那样的德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