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历二年,54岁的刘禹锡终于从安徽和州被调回洛阳。从初次被贬出京,到此次被调回,中间隔了23年。19岁名满洛阳,21岁中进士,31岁开始被贬,或许在朝中很多人眼里,再有戾气的年轻人也早该被磨得没了脾气,但若是这样,刘禹锡又怎能被后世称为诗豪。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人生对比(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了啥)(1)

就在被调回京之前,他还在安徽“嚣张”了一回。被当地知县欺负,他立了块石碑在家门口,这石碑上写着的一段文字很多人都背过,它就是《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带着这样的豪情,刘禹锡离开和州回京。路过扬州时,他遇到上了诗魔白居易。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人生对比(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了啥)(2)

同样名满天下,同样多年被贬,同样是一流诗人,相见恨晚!这场会面到今天,已经是1194年前的事了,但它仍是千年诗坛很重要的一件事。文人见面,自然少不了摆上一桌酒席,是谁请客咱们不知道,不过按两人的性格来看,白居易主动宴请的可能性较大。正是这次见面,刘禹锡的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问世了,时隔千年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七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人生对比(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了啥)(3)

这首诗的名气自然不用笔者多说了,是年年入选中学课本的作品,个人觉得这是刘禹锡除《陋室铭》之外最牛的作品了。全诗感情真挚,虽基调沉郁,却不缺豪情。笔者每次读完这首诗,最大的感觉就是:读了那么多鸡汤文,都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14个字令人震撼。

那么白居易当年到底和刘禹锡说了些什么?能让诗豪有如此深的感触,让他写下如此经典的文字呢?白居易把想说的话,也写进了一首诗里,全诗如下: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人生对比(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了啥)(4)

同样是一首七言律诗,论水平和名气自然不如刘禹锡那首,但正是这首诗让刘禹锡感慨万千。诗名中有一个“醉”字,若非醉人醉语,有些话白居易也不敢说得这么直接。

如果把诗翻译成白话,其实就是一个男人为另一个男人抱不平,大意是:今日你我二人举起酒杯,拿着筷子敲着碗碟,好好地吟一吟诗,唱一唱歌。刘兄弟你才高八斗,文采在全国数一数二,但时运不济,无法出人头地。你看看那些不如你的小子们,个个在京城风光无限,升迁发财,只有你一个人孤独地在外地。人家都说一个人才名太高,难免会受点挫折,但你都已经吃了23年的苦了,这磨难也该够了吧!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人生对比(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了啥)(5)

对刘禹锡来说,吃了23年的苦后,终于有个人懂自己的委屈和无奈,种种辛酸和苦闷,一下子突然觉得有人能理解了,他怎能不激动?想当年21岁就中进士的他,在京城是何等风光,谁曾想这样过掉大半生。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遣词并不算高明 ,但却句句说进刘禹锡心坎里了。

若不是白居易的这次酒后吐真言,我们如今读不到刘禹锡的千古名作。自这次相逢后,两人就成了知己。回京后,他们官都做得都不算大,却一直有唱和往来,这也成了诗坛的一段佳话。二人的这次相逢和这两首诗证明了一件事:肺腑之言,一定是说给知己听的,而所谓知己,真的和见过几次面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