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建筑艺术的典范、乡土文化的根、家族的象征中心。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

作为村里的一种标志性公共建筑,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外,祠堂也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还是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3)

目前在抚州仍保存有明清祠堂500座左右。我们发现这些祠堂的叫法竟有十几种之多:家庙、祖庙、宗祠、大宗祠、大祠、小宗祠、祠堂、祠、公祠、家祠、世宦祠。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4)

黎川县洵口镇的张氏家庙

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而且必须是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将祠堂叫作家庙。该村张槚(1533-1602),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5)

陆象山的老家金溪县陆坊乡的大儒家庙。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6)

明代宰相蔡国用老家金溪县靖思村的蔡氏家庙。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7)

临川区梅溪张家的张氏家庙。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8)

黎川县中田村的鲁佐文公家庙。

据鲁氏族谱记载,鲁佐文公家庙是村中鲁姓七世孙为了祀奉始祖鲁佐文公而建,始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9)

王安石家族聚居地抚州市东乡区上池村的王氏宗祠。

有趣的是,村民巧妙地利用边上的两个门,增加了两滴水,使门楼看上去像一个七滴水的牌楼。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0)

理学开宗鼻祖李觏的后裔村----资溪县石峡乡上堡村的李氏宗祠。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1)

乐安县葛陂村的曾氏宗祠。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2)

崇仁县相山镇浯漳村陈氏大宗祠。

大 宗祠,大有一地同姓祖祠的意味,貌似现存地区同姓总祠一般都用“大宗祠”作为尾缀。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3)

乐安县稠溪村王氏大宗祠。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4)

临川区嵩源危家的危氏祖庙。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5)

临川区中腰萧家村的萧氏大祠。大祠,大宗祠的缩写?仅拍到过这一例。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6)

金溪县岐山村的小宗祠。家族繁衍,就像一根树,树干是大宗,每个大枝是小宗。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7)

金溪县城的太原王氏祠堂。将渊源都写得如此清楚的仅见此一例。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8)

崇仁县罕浒村的游氏祠堂。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19)

金溪县游垫村的胡氏祠堂。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0)

宜黄县夺中村的封氏祠。就一个祠字,其他什么也不说。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1)

临川区邓坊洲徐家村的文魁公祠。公祠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2)

金溪县下李村的健庵公祠,竖匾上写的是“荣封三代”。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3)

临川区揭家村的蒿庵公祠,为纪念著名南明大臣、明末清初诗人揭重熙而建。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4)

金溪县七坊村的涌胜公祠。据说是生祠,也就是此人(吴涌胜)在世时就建好的祠堂。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5)

东乡区古源村的復五家祠。叫家祠的也只见此一例。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6)

东乡区上池村的世宦祠。世宦祠为专祠。专祠是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有爵者,为宦族。世宦祠供奉的是有功名的人物,鼓励子孙多读书多做官。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7)

金溪县蒲塘村的世宦祠。

祠堂象征(祠堂的各种叫法)(28)

乐安县右源村的功臣阙先生书院

该建筑从形制上看更像是祠堂,书院只是整个建筑群中极小一部分。是否是假书院之名建的公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