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石牌坊(最精美的石牌坊)(1)

安顺文庙棂星门

安顺文庙里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三门四柱冲天式雕花牌坊,是文庙里局部雕刻最为细腻的建筑,其精美程度,与国内同类牌坊相比,毫不逊色,这便是位于大成门之前的“棂星门”牌坊。

牌坊面阔9米,高8米,精雕细凿,布局严谨。须弥座之上,四根整石柱构成了牌坊的骨架,柱顶四只望天狮子,形态各异,古拙威猛。正面的“棂星门”额匾之上饰“双狮献瑞”、下饰“二龙戏珠”石雕,背面额匾之上则饰以“丹凤朝阳”,下饰“二龙戏珠”,镂空雕凿,尽显华丽。“二龙戏珠”石雕之下的石雀替,是一对倒悬的狮子。柱子前后的抱鼓石之上,端坐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位仙人的雕像,从八仙所持兵器、坐骑及神态均着力刻画便可看出当时建造文庙的独具匠心。

两侧门之上,雕刻有四组人物故事,有“文王纳谏”、“孔融让梨”等,亦极尽雕凿之能事。四块雕梁之上,场景繁复,人物众多。一块雕梁一个故事,向人们传递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价值观。两侧门的石雀替与中门不同,是大象形态,象鼻弯曲向上,形成很好的支撑结构。因“象”与“祥”、“相”谐音,古人常说:“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

抱鼓两侧,刻有“连升三级”、“平安如意”、“终身受禄”、“封侯挂印”等吉祥图案,十二面图案,无一相同,这既是装饰,又是对进入文庙的学子,更是对全郡军民人等的祝福。

中门之下,一道一米多高的镂空石栏板将门隔断,此门传说为“状元门”,要等郡中学子高中状元才能开启。栏板之上,刻有“松、梅、竹”图案,寓意学子要如同这“岁寒三友”,勤勉奋发,修身养性,不负先师教导。

石牌坊坊楣刻“棂星门”三字。“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以棂星命名文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门下。山东曲阜孔庙的“棂星门”三字为乾隆皇帝御笔,据说乾隆题字的时候,觉得“欞”字笔画太多,与“星门”二字不协调,就自作主张,把右下部的“巫”字给去掉了。皇帝是真龙天子,有造字的特权,“欞”就变成“櫺”,并不为错字。全国文庙多沿习此例,写成“櫺星门”。传说终是传说,“櫺”字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就有了,并非乾隆所造。安顺文庙里“棂星门”三字与孔庙的乾隆御笔有些相像,是故意仿写还是巧合,已不可考。

然而,经历了一百八十年的风雨侵蚀,棂星门这座露天牌坊的风化程度较为严重,精美的石雕被一层层剥蚀,经年累月,渐至模糊不清,如八仙像几乎只能猜测辨识了。至于牌坊主体,虽左侧门的门楣已断裂,因为石料宽大,互为支撑,并不会倾圮毁坏。

可以想像在道光年间重修文庙,官绅协作,民间参与,上万两银子的投入之下,匠人们无不尽显其能,臻至完美。正是他们的精雕细凿,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座精美牌坊,虽然已无从知晓这些工匠的名字,但站立在牌坊脚,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知这些看似冰冷、实则温暖的文化符号时,已不由自主地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牌坊下的五块盘龙御路,一直在等待着“状元门”的开启,虽然今天已没有“状元”一说,但中国文化生生不息,若干的文化密码,就隐藏在这些会说话的建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