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各地高校迎来了一批新学生,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是祖国的未来,家乡的骄傲。他们中有许多寒门子弟,带着父母殷切的希望走进大学校园,开启了人生的下一个篇章。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1)

就在这个暑假,清华学子赵桂宁还在工地打工。赵桂宁来自东北的一个农村,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非常好学,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尽管如此,高三一年他仍然感到压力非常大。他说:“因为比我优秀的人也有很多,停止努力就会有很多人超过我!”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桂宁考出了691分的好成绩,还额外获得了清华大学专项计划加上的40分,以731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而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个学霸还在工地搬砖。赵桂宁在工地一天的薪水是150元,接到这个好消息,工长破例给他加了50元工钱以示鼓励。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2)

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发生。去年云南高考状元林万东又是一个寒门出贵子的例子。林万东家境非常贫寒,父亲和爷爷都身患重病,家里三个孩子都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懂事的林万东一直都在打工赚钱帮补家用,只能用深夜的时间来学习。虽然他以优异的成绩年年都能拿到贫困补助,但是对于这个破败的家庭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父亲曾一度想过让一个孩子辍学帮助家里,但是母亲坚决反对。这样的压力让林万东加倍努力学习。当记者带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工地采访时,林万东和母亲相拥而泣。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3)

2011年,一篇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爆红网络。作者直言,做了15年的老师,看惯了成绩好的学生家里都住别墅、开跑车。有钱人可以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这一理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网友纷纷跟帖说说,现代的教育的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孩子从在娘胎里就开始烧钱,从备孕、胎教,再到补习班、兴趣班。一个五岁的孩子,家里的教育投资已经上了六位数。这是很多贫困家庭想都不敢想的。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4)

的确,现在很多孩子的起点很高,小小年纪就见过很多世面。有的孩子父母是商务精英,从小培养孩子的商业头脑。有的父母是音乐家、教育家,孩子受到的是非常好的教育熏陶。有的孩子假期可以去参加一流高校组织的夏令营,有的还申请了去欧洲国家游学。这样的见识和经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望尘莫及,别人能飞到现场亲眼所见的风景,他们可能只在课本上见过。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5)

尽管条件相差悬殊,高考仍然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甚至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跟有钱人家的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在我国贵州、甘肃等一些贫困山区,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去大城市打工,孩子就留给老人。这些孩子一年到头见不了父母几面。为了上学,他们经常要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路。一些支教的老师拍下了孩子们的午饭,有的是大米饭团没有菜,有的只是几块硬邦邦的馍。然而他们的眼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如星星之火一般给人希望。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6)

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学习条件,丰富教育资源。为此,国家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亿再进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建设学校。各种民间慈善组织、慈善家也纷纷捐款该学校、捐赠书本和生活用品。每年都有大量的志愿者奔赴贫困地区支教,为山里和农村的孩子们传递外面的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地方政府也在相应号召,配合高校实施招收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文章开头提到的赵桂宁获得的40分清华大学专项计划的加分就是此类政策的结果。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7)

2011年开始,由清华大学先行的“自强计划”正式实施,为全国的寒门学子创造了更多的进入名校的机会。今年,清华大学的3800多名本科新生中有超过两成学生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还有超过两成来自西部地区。获得“自强计划”降分录取优惠认定的农村学子达317人,其中有197人成功考入清华大学。

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为学费发愁(考上清华的高材生)(8)

家庭条件虽然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但是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上再多的补习班,买再多的书籍,如果孩子不努力也未见得有好成绩。相反,只要勤奋刻苦,心怀梦想,寒门也能出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