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与你的对手较劲时,你的名誉便会受损。你的竞争对手会立即想尽办法挑出你的毛病,让你声誉扫地。打起仗来很少有哪一方会信守公正的原则。处于敌对状态的人很容易发现彼此的不足之处,而当双方以礼相待时这些短处常常被忽略。许多人在与他人结为对手之前一直都有着良好的声誉。

竞争拼的是心智(拼的是卑鄙的下限)(1)

丛林法则被提倡也是阶段性的,犹如精致的利己主义也是阶段性的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终究是需要合作的,所谓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完全不符合具有理性的人类社会。

“竞争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杠杆。”

竞争作为一种普遍的观念深入人心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社区和社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直都存在着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得到更大的优势,于是出现了《孙子兵法》谋略类的知识。

但是,圣人反对竞争,他们看到竞争的破坏性,比如战争。

贤者认为竞争是合理的,并具有积极意义。“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蠧篇》)

“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群雄逐鹿,天下一统。”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文化繁荣是不是人类的进步?天下一统是不是社会的发展?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

地球有限的资源和人类无限的需求决定了竞争的必然性,但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生存,无序的竞争最终导致全人类的消亡,所以分工与合作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分工与合作都是其生存与繁衍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对于人类而言,更是如此。”

当个体之间没有联系,互不影响的时候,就呈现正态分布,比如人类的身高、智商,甚至出现均值回归(《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高尔顿1855)。当个体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时候,就呈现幂律分布,比如社会财富分配,就是在最公平的环境下,哪怕财富的分配方式完全随机,最终的结果也会是少部分的富人掌握着社会大部分的财富。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的矛盾也许是上帝方案。

基于上述原因,竞争是徒劳的,实际上,相对于个体而言,竞争不仅是徒劳的,还是有害的。

“一争两丑 ,一让两有。”没实力就忍,有实力就做,千万不要争论不休。“跟家人争,争执不停,最终争赢了,输了亲情。跟朋友争,争多论少,最终争赢了,输了友情。跟爱人争,争风吃醋,最终争赢了,输了爱情。”

与对手争,你死我活,最终争赢了,输了名声。“打架不讲理,讲理不打架。”人与人对抗性的竞争中,会使用要多卑鄙就多卑鄙的手段,你以为的“成王败寇”,实际上是“两败俱伤。”

为了保持良好的名声,为了愉快的生活,不要和任何人相争,分工合作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