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战胜利了,你想做点什么?”

“那时候,我恐怕已经死了!”

这是抗战期间,一名美国记者来华,与一名整装待发的八路军小战士之间的对话。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翻开那整整八年的血泪抗争史时,看到这段对话,依然会热泪盈眶。

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抗日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了不起的最后胜利。其中最小的抗日烈士小金子,虽然还只是一名4岁的幼儿,但临刑前毫无惧色,只是高呼“妈妈我不害怕”,英勇就义。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1)

为抗日家财尽散

如果要论日军侵华战争中,损失最大的地区,大概是东北地区了。日军最先侵犯的就是东北三省,并试图以东三省的广袤土地和丰富物资作为储备基地,执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黑暗计划。

曾几何时,枪炮声在宁静的松花江畔响起,紧接着就是日军无情的铁蹄,铁蹄踏平了路旁的鲜花,铁蹄蹂躏了广阔的田野。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从此成了日寇的天下。

日寇就像一群身穿黄衣的巨型蝗虫,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格执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将东北人们平静祥和的生活吞噬殆尽。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2)

不仅如此,为了给他们的罪恶动机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日寇还提出了虚伪无耻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名义上是要联合“大和民族、朝鲜族、满族、汉族”等多民族,建立一个“和谐友爱大家庭”。

实际上,是借着这个冠冕堂皇的名义,疯狂推行殖民政策。除了军事殖民,还有更加凶险的经济和文化上的殖民:日占区的东北人民被倾销日货,被强迫学说日本语,学习日文……力争将他们同化。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3)

日军还随意征用东北人作为“奴隶”:男奴隶要被强迫为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工厂生产,女奴隶被迫沦为兽欲宣泄的工具,也就是悲惨的“慰安妇”,稍有不慎就会被残忍杀害。

看着自己的土地被日寇抢走,自己的财产被日寇霸占,自己的妻儿被日寇淫辱。不屈不挠的东北人民,开展了无穷无尽的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东北抗联”。

但在我国的辽宁省,也诞生了一支了不起的抗日队伍:辽宁民众自卫军。而这支队伍第19路军的总司令,就是王凤阁,他也是小金子的父亲。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4)

王凤阁并非一开始就是军人。在成为抗日将士之前,他是一名家底颇为殷实的文化人。王凤阁的父亲是一名在通化教书的老师,受父亲的影响,王凤阁也是成长在书香门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王凤阁幼时便有大志向。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常常在课后慷慨高歌,唱自创的歌谣:“……吾少年当如何?建立大功创大业,要做地球上真豪杰。当今争世界,从军求学爱国,莫把青春等闲过”。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5)

他还有一颗报效祖国的红心,会用洞箫吹奏《满江红》,为行侠仗义还拜了名师陈东阁学习武术,交了许多朋友,日常会接济穷困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少年侠客”。

侵华日军的铁蹄,踏碎了他逍遥自在的生活。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王凤阁毅然投笔从戎,投奔汤玉麟将军名下参军,因抗日而散尽家财。

老子英雄儿好汉

王凤阁在从军期间,有勇有谋、忠诚可靠、骁勇善战,很快就被拥戴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军的总司令。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6)

一般来说,人们总以“两面派”这个词来骂人“表里不一”,但王司令也有两张面孔:对人民温暖如春,对敌人冷酷如冬。他深知抗战的不易,不惜变卖家产,为军队招兵买马,筹措粮草。

为了号召更多人参与起义反抗,王凤阁秘密地奔走在通化、柳河、金川等地,与日伪军做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打下柳河县一地之后,王凤阁通电国民政府,申明自己抗日报国的誓愿。

战斗进行到1932年秋天,敌人见怎么也消灭不了这批难缠的“小鬼”,便调集飞机、大炮等重兵,对辽宁民众自卫军大加讨伐。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7)

王凤阁为了保存自身实力,率领部队撤回红土崖一带,建立抗日的据点。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王凤雅知道,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遂在果松川、七道沟、挠头沟等易守难攻之处建立要塞。

同时,为保全有生力量,王凤阁下令部队分区域驻守,各分区互相通气、紧密配合,提高作战的效率。为了骚扰敌军,瓦解其战斗士气,他甚至组织了武工游击队。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8)

在战斗中,王凤阁善于运用多种战术,也深谙“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为除去通化县城南门里为首的汉奸兼刽子手“王大个子”,他授意武工游击队队长张荣久策划了“玉皇山炸庙”,割除了这颗毒瘤。

王凤阁如此“危险”,自然是伪军的头号眼中钉。为了对付他,伪军绞尽脑汁,先是逼迫通化绅士李某,以师生关系写信给王凤阁劝降;又绑架了他的岳母全家,酷刑折磨,将照片寄到王凤阁手中。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9)

1937年的春天,王凤阁率领部队在一次反日伪军的突袭和围剿中,激战三天三夜,终于因为寡不敌众和弹尽粮绝被俘。与他一起被俘的,还有时年4岁的幼子小金子。

小金子是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平日里耳濡目染父母抗战的一言一行,也明白了敌人可恨而人民可爱的道理。在审判王凤阁一家时,敌人假惺惺地要用糖果和饼干诱惑他,想着孩子什么也不知道。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10)

没想到,这个只有4岁的小男孩,竟然遗传了父母的坚贞不屈。对送上来的美味不屑一顾,只叫嚷着“我不吃鬼子的东西”,童音清脆,连在场的伪军都暗暗佩服。

整场审讯中,任凭敌人如何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王凤阁夫妇都从未吐露出一点点军事情报,也没有丝毫动摇地表示。敌人无法,只得判决全家枪决。

小英雄从容就义

1937年4月15日的清晨,通化县城上空阴云密布,押送王凤阁一家奔赴刑场的军车发出刺耳的叫声,一路前往枪决地点。车上的王凤阁一家浑身伤痕累累,却都沉默静立,如同铸铁一般坚定。

汽车到了柳条沟门的刑场,王凤阁同妻儿一起下车,看到远处一群群被日军驱赶来“围观”行刑的乡亲们,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日伪军特地将他们带来,本意是杀鸡儆猴,让人们惧怕日寇。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11)

但王凤阁偏不迎合他们的期待,他知道,必须要在这个紧要关头做最后的抗争和呐喊,以激励后来者前赴后继。

在行刑前,王凤阁神情自若,昂首挺胸。面对这如海潮般涌来的人们,他高喊:“父老乡亲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国!”

此言一出,围观者群情激奋,纷纷同仇敌忾,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国!”见到民众的反应,王凤阁笑了,大步走到敌人事先挖好的土坑面前,席地而坐等待处决。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12)

砍头的刽子手还想羞辱一下这位英雄,他轻蔑地脱下军装,露出丑陋的身体,手握腰刀想要强迫王凤阁跪下。王凤阁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屹立不倒。

一刀下去,王凤阁的鲜血喷涌而出,在春寒料峭中放着热气,渗入地下,滋润着芬芳的黑土地。他的身躯终于倒下,俯身最后一次拥抱着祖国的热土。

夫人和小金子被带到另一个土坑前。敌人将机关枪对准了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小金子,这个本来应该在田野上嬉戏的、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和近在咫尺的死亡。

最小的一批抗日小战士是几岁(最小抗日烈士小金子)(13)

他竟然没有退缩!稚嫩的童音划破了阴沉的天空:“妈妈,我不害怕!”枪声响起,小金子幼小的身体随即倒了下去,紧接着是他亲爱的母亲。

此情此景,凄惨悲壮,围观者无不落泪,对侵略者咬牙切齿。而我们可敬可爱的小金子,也成为了全国最小的抗日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