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在讲什么?讲抗战吗?讲远征军吗?是,但又不全是。

如果剥去这两层外衣,再来看它的核,它讲的其实是人,是一群人,更是一类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1)

这群人穿上军装是“炮灰”,脱下军装就是“社会底层”,只是后者的面目更加模糊不清,难以描述。

而关于底层的最大误解,可能就是那些觉得自己是底层的人,很大程度上都算不上底层。

就像在虞啸卿看来,没有编号的“虞师”在上峰眼里也不过是一个“炮灰师”。加之他认为“仗打成这样,中国军人都该死”,所以他也许欣赏过龙文章的能力,但从来都不会同情龙文章的境遇,更加不会同情他身后的“炮灰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2)

当一个人对自身的处境尚且极其不满时,便也更难共情别人的困境。所谓的“底层互害”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

龙文章说:“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可仔细想想,“炮灰团”的人过得安逸吗?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3)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4)

有仗打的时候,他们要排着队去送死,而这样的死亡在上峰眼里不过是黑板上的一个数字,随时可以擦掉重写,毫无意义;没仗打的时候,他们也只能窝在驻地的战壕里啃树皮,有时候可能连树皮都没得啃。

这“安逸”从何谈起呢?

所以他们的爱安逸是假的,是自己在哄着自己。如果真的爱安逸,不是应该去改变、去创造更好的条件吗?但他们没有,只是忍受着,等待着,只要今天还能勉强过得去,就不再想明天。

所谓的“安逸”,其实就是精神上的懒惰,是整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自我麻痹。

哪怕像炮灰中最聪明的烦啦,也从一个热血青年,变为丧失希望的阴损小人,总是说着一句又一句戳心窝子的风凉话,给别人泼冷水的同时,也雪藏了自己的心,从里到外散发着冷气。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5)

不得不说,我在烦啦的身上一度看到了自己。聪明,心思重,怕吃亏,被害心理,怀疑一切,对人对事的态度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不信。内心深处也渴望壮怀激烈,可绝不甘心做别人的铺路石,怕没得到,怕寂寞。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比别人更清醒,但也会经历更多的迷茫,看似早熟,实则晚熟。

龙文章说:“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个未竟之志铺起来的。”

是啊,人就是这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失败了太多次,就不再憧憬成功。失望了太多次,就不再有希望。于是原地踏步,呆着,耗着,眼神空洞得要死。

烦啦说龙文章做梦都想成为虞啸卿那样的人,我信,因为似乎只要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体面,腰杆挺得笔直,不用为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做那些低三下四的事情。

龙文章说他希望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他在撒谎,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小书虫说:“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出错了,错了就是不对,不对就要改。”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6)

龙文章其实是一个很爱思考、也很能听进别人的话的人。可在小书虫的追问面前,他连着两次挥出拳头使其闭嘴。是的,他差一点儿就知道了,可他到底也选择了他所不屑的安逸。

也许那个曾经一心想要为国捐躯、平生最敬屈原和岳飞的纯粹的军人虞啸卿,是龙文章说的“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之一种,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假象,并且轻易就被唐基这样老练的政客给戳破了。

相对于“还原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式的理想主义,龙文章的另一句话似乎更接近真实也更现实,“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但不妨碍我们做得好一点。”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7)

可说到底,这依然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答案,因为要多少程度的灰才不算得是黑?要多少灰尘才算得上瑕不掩瑜呢?

如果达成目标就算成功,那么在《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作品里,恐怕就只有一个人成功了,那就是唐基。他可以看作是虞家的家臣,尽心维护的是虞家的利益,一路辅佐虞啸卿,从不受上峰重视的杂牌军,到得到资源大倾斜的嫡系,更是通过拆掉进攻南天门的计划,助力虞啸卿从师长做到军长。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8)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不能以简单的好坏来定义。

在没有触及利益的情况下,他可以亲自送豆饼去战区医院接受救治,可以到郝兽医的坟前真情实意地哭一场;而一旦触及利益,他也可以从容淡定地看着龙文章带着两百战士去送死。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唐基们的眼里,炮灰们的生命就像是他家后花园里的肥料,他也会为某个人的故事动情流泪,但也仅此而已,肥料终究只是肥料。

这个社会从不缺少底层,更不缺少唐基。而曾经的虞啸卿们,在经过社会的毒打之后也只会变成下一个唐基。

而这样的结局对底层们而言,似乎也并无不同,无论是唐基还是虞啸卿,甚至是龙文章,都认为他们的牺牲是必然的、理应如此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满满的负能量(我的团长我的团)(9)

《我的团长我的团》与其说是一部“抗战剧”,不如说是一则“寓言故事”,它关于时代车轮下的芸芸众生,关于一个“我们会赢,但你会输”的惨淡结局,关于那些被冰冷的数字所掩盖住的火热的灵魂。

正如剧的结尾所揭示的那样,这看似是他们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