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认识(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1)

1957年2月,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毛主席都非常重视团结统一这一事关革命成败的重要问题。我们都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团结统一,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党发动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靠团结统一,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合军队,取得了抗美援朝立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三年困难时期,我们靠团结统一,不仅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同时勒紧裤腰带偿还了苏联的逼债,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更是靠团结统一,在短短的20几年时间里,完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冲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封锁,巨人般地屹立于世界的大舞台之中。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打着“反思、还原历史”的学术名义,大搞历史虚无主义。

其主要表现,一是对新中国的成就视而不见,对存在的问题无限放大。二是全盘否定,把建国后的30年说得一无是处,什么“苦不堪言”、“不堪回首”、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还有就是“饥饿的年代”等等等等。

其手段就是通过小说阵地,和他们占据的舆论高地进行大肆渲染。比如莫言打着“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的旗号,以魔幻的手法,对新中国建设阶段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无限放大。把新中国描述成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怜悯的国度,以及那里鲁莽、无助和荒唐的人们。”“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人吃人”证实了这种苦难。”(瑞典文学院颁奖词)他们天天唠叨着什么“原谅,但不能忘记”。描写新中国的《创业史》,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金光大道》,在他们看来是在歌颂“苦难”。在这些人笔下,干部下放劳动就成了“蹲牛棚”,知青上山下乡成了“痛苦的历史”。然而,同样是为了国家发展的下岗失业工人,比当年的干部下放劳动和知青上山下乡不知要痛苦多少倍,他们没有反映片言只语。农民不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是社会最苦最累的人,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没有丝毫踪迹。

这些人惯用的伎俩就是扣帽子,打棍子。他们利用占据的舆论高地,以“反思”和“还原历史”为名,无休止抹黑新中国的历史,当别人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反驳时,就给扣上“否定改革开放”,或者就戴上“极左”、“文革余孽”的大帽子,就是想“走回头路”。当有人质疑国有资产流失,希望缩小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当人民批评一切向钱看,人们的信仰、道德丧失,当有人反思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反对鼓吹资产阶级的私有化时,……一些人就会跳出来给扣上“反对和抵制改革开放”的帽子。在他们看来,可以反思改革前的历史,对改革开放出现的一些问题就不可以反思。如果要反思就是“反对改革开放”。这是典型的历史双标。这种历史双标实际也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认识(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2)

这些惯用的手法就是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以谎言掩盖真相。他们信奉着谎言说一百遍也就成为了真理。正如戈培尔所说:“不断‬重复‬谎言‬,最‬终‬让‬其‬确信‬”,然后‬最‬关键‬、最‬根本‬的来‬了,这‬也‬是课本‬上几乎‬见‬不到的:“让‬谎言‬成‬真‬,必须‬动用‬一切力量来‬扼杀‬不同‬的声音‬,不能‬让真相‬来‬戳‬穿‬谎言‬,因为‬真相‬就是‬谎言‬的克星‬。”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人们常说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都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改革前的历史我们需要反思,改革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应该及时反思,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使我们稳步前进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大道上。

一些人不仅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比如我们从近期的网络平台上看到的,有这样一些人,你质疑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人出来站台;你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反对全面私有化,有人出来说这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国家提出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有人就说是劫富济贫;人民批评一些文艺作品抹黑新中国,诋毁开国领袖,有人说他们是说“真话”,他们说反映的“是事实”……等等,总是和大多数人的立场观点相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些人在评价历史完全采用双标方式。本来,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都是共产党领导,都是搞社会主义。所不同的是,新中国刚建立时,国家一穷二白,为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建国初期国家基础差,底子薄,又要致力于工业化建设,全国人民只有勒紧裤腰带。然而,在一些人看来,就认为那是一个“苦不堪言”、“不堪回首”的年代。无限放大过去的“贫穷”,对新中国在那样的情况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却视而不见。他们把集体化说成是“养懒汉”,把勒紧裤腰带建设国家工业化说成是“不懂经济”……等等,还美其名曰,是对历史的“反思”。

一些人对前30年的所谓“反思”,就是认为那个年代的集体化错了,应该反思,不要再走过去集体化的所谓“老路”。当然,我们不否定对过去进行的反思。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一个基本原则,改革、反思不是等于否定正确的东西。不是为了改变方向。

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认识(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3)

其实,不管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建设事业的伟大探索,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出现一些曲折也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新中国的历史。我们任何时候只有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反之,是非常危险的。

苏联解体的教训,就是因为他们采取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时期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了苏联的亡党亡国。“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这是历史的教训。然而,中国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竟然也同苏联修正主义分子一样,认为苏联的灭亡是斯大林僵化的社会制度所致,以此影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人的历史双标,不管是所谓的反思过去,还是反对对现实历史的反思,其实,目的就是一个,从根本上动摇共产党的领导,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是一种别有用心。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制造分裂,割裂社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说到底就是意识形态领域里面的一场严重的斗争。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既愧对自己的父母祖辈,又贻误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对那些一直干着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虚无主义勾当的人,广大人民群众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尽管我们在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那些坚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敌对分子仍然不甘心他们遭遇到的失败,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和反扑。这就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

历史虚无主义的特征就是不加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它‬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根本‬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抱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反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尽管‬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尤其‬是历史‬学‬的‬旗号‬,在研究‬方法‬上是根本‬错误‬的和‬极其‬混乱‬的,它‬不是‬任何‬一种‬学术‬思潮‬,而是‬伪‬科学‬。

为了中国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不妥协的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双标,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认识(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