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伴许多人走过3年多的支付宝著名产品——相互宝,正式开始关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相互宝的救助标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相互宝的救助标准(救助近18万患者的相互宝)

相互宝的救助标准

前言

今天,陪伴许多人走过3年多的支付宝著名产品——相互宝,正式开始关停。

而大量相互宝的用户们一路走来,其内心更是五味杂陈,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愤怒,各种心情此起彼伏。

相互宝

那么,为什么运营3年多,救助近18万患者的相互宝,最终还是选择关停?

在关停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从气势如虹到最终关停

2018年10月16日,支付宝联合保险公司“信美相互”,一起推出了一款产品——相互保。

支付宝就不用多说了,国民级app,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那么这个“信美相互”又是何方神圣呢?

信美相互,全称“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5月11日的新兴保险公司。与一些知名的老牌保险公司不同,这家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在保险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力,所以便联合支付宝期望开拓网络保险业务。

此时的相互保因为有保险公司的参与,所以它实质性还是一款保险产品。

相互保凭借着看似宽松的加入条件、极具吸引力的理赔标准以及非常简便的操作方式,再加上国民级app支付宝的站台宣传,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了大批量的用户踊跃加入,一个月内用户人数就高达2000万之多。

不久后,由于相互保存在着一些问题,被保险业监管部门——银保监会紧急叫停,而信美相互也因此被处罚,最后决定退出相互保。

2018年11月27日,在信美相互退出相互保后,相互保正式由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独立运营。而它的名字也从此由“相互保”改成了“相互宝”。随着名字的改变,这款网红产品的性质同样也变得迥然不同。

蚂蚁金服

叫“相互保”时,它是一款由保险公司(信美相互)主导的互助保险产品,需要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而改名成“相互宝”后,它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性质也从互助保险产品变成了一项“网络互助计划”,不属于保险范畴,银保监会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当然,这也为相互宝后续的艰难处境埋下了伏笔。

相互宝虽然改名,但是在它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支付宝的大力宣传下,相互宝仍然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用户人数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

特别是在2018年到2019年的这一年里,相互宝的用户人数飙升到1亿大关。也就是说,在全中国14亿人口中,平均14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加入了相互宝。

然而,在2019年之后,相互宝的用户人数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到了2020年,整体的用户人数也就仅仅增长了0.05亿左右,用户总人数达到1.05亿。

1.05亿,这也成为了相互宝用户人数的巅峰时刻。在巅峰时刻过后,相互宝用户人数很快就急剧流失。这在网络上很多人吐槽相互宝的各种问题,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而在相互宝的首页上,以前总会显示参加相互宝的用户总人数。但到了后来,在用户人数急剧下降的时候,这个数据就直接被隐藏了起来,人们再也无法知道用户总人数的确切数字了。

但根据内部人士透露,相互宝的用户人数可以说是拦路腰斩,截止2021年末,大概只有6500万人左右。其用户人数的流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相互宝的关停迹象非常明显,人们对相互宝的关停也有着一定的心理预期。

从2021年年初起,就有许多类似于相互宝的网络互助计划陆续关停,比如比较著名的“美团互助”,就在2021年1月15日宣布,因为业务调整,将在2021年1月31日关停。

美团互助

而在母公司蚂蚁金服的多方权衡下,相互宝也终于走上了同行的老路。

早在一个月前,也即2021年12月28日,相互宝官方就发布公告称:

2018年底相互宝上线以来,1亿多成员互帮互助,在自身获得保障的同时救助了179127名患病成员,给了他们战胜病魔的希望和勇气。过去一年,互助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长远地保护所有成员权益,经过慎重思考和讨论,相互宝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时停止运行。

时至今日,宣布的日期已到,相互宝也正式在今天关停。

开启网络互助风潮,运营3年多,救助近18万患者,相互宝曾经给许多人带来了希望。

但这个希望终究没有长久,当年气势如虹的相互宝,最终也不得不以关停的结局而惨淡收场。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关停背后有何深层原因?

运营3年多,救助近18万患者的网红产品相互宝,为何最终会选择关停?在关停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

在咨询多方专业人士和内部人士后,这些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一,相互宝的盈利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支付宝原先的想法是,通过相互宝这一款产品,积累潜在客户、培养风险意识,最终实现用户转化为商业保险客户,通过这一条路径来实现盈利的目的。

但实际操作起来,相互宝问题频频,这一套盈利模式在现实环境的冲击下,被证明已经不可行了。

相互宝

相互宝在发展初期,为了吸引大量的用户加入,所以在审核标准上非常的宽松,这也导致了许多用户其实是“带病加入”。

当“带病加入”的用户人数越来越多之后,每个用户的分摊金额也就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相互宝营运一段时间后,不断地有用户吐槽说分摊金额越来越高,已经负担不起了,许多人也因此逐渐退出了相互宝。

为了解决分摊金额越来越高这个问题,相互宝将理赔审核标准不断加严。

但在审核标准变严格之后,许多患病用户由于不符合标准无法进行理赔,这也让他们大为不满。轻者则气愤地退出相互宝,并在网络上到处吐槽;重者则怒而将相互宝告上法庭,与其对簿公堂。

相关内部人士透露,相互宝高层在这一块也是颇为头疼,几乎每一天都会接到几十宗控告相互宝不理赔的案子。

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相互宝上的健康用户占比越来越少,而带病加入的用户占比则越来越多。

相互宝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下,当初期望“积累潜在客户、培养风险意识,最终实现用户转化为商业保险客户”的盈利路径被彻底击垮,实践证明,这一套盈利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而相互宝收取的少量平台管理费,也远远无法填补当初的成本支出。相互宝的盈利看起来遥遥无期,短期内又无法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这直接让支付宝高层对相互宝进行了战略放弃。

相互宝

所以,相互宝的关停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其二,在监管趋严的趋势下,相互宝的发展倍感压力。

前文说到过,2018年11月27日,在信美相互退出相互保后,相互保正式由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独立运营。而它的名字也从此由“相互保”改成了“相互宝”。随着名字的改变,这款网红产品的性质同样也变得迥然不同。

叫“相互保”时,它是一款由保险公司(信美相互)主导的互助保险产品,需要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而改名成“相互宝”后,它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性质也从互助保险产品变成了一项“网络互助计划”,不属于保险范畴,银保监会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正所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个行业或者产品,如果无法被有效监管,放任其野蛮生产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风险。

对于这一点,国家当然要进行管控,所以也在积极地筹划着如何加强对相互宝这一类的网络互助平台加强监管。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多个场合均表达了要对相互宝这一类的网络互助平台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在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下,这一类的网络互助平台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不受约束的野蛮生长。许多网络互助平台也因为感受到了巨大的监管压力,所以纷纷选择关停。

在2021年1月15日的时候,著名的网络互助平台,相互宝的同行之一美团互助就宣布因为业务调整,将在2021年1月31日关停。

而相互宝在这么多同行的陆续关停下,其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相互宝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在美团互助宣布关闭后,相互宝高层一度备受打击,对相互宝的前景非常不看好,在平时开会和工作时情绪显得十分的低落。

而就在11个多月后,相互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经过多方权衡,终于作出了最终决定,并在2021年12月28日,让相互宝官方宣布了即将关停的消息。


最后总结

当年相互宝的推出,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盈利,但实事求是地说,它也确实帮助了许多患者。

根据相互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相互宝自从2018年上线起,截止到2021年末,总共救助了179127名患者,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如今,相互宝已经正式关停了。对于它的功过是非,各位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