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孝顺

刘正云

近日,浏览某网友的空间,无意中拜读了《二十四孝图》这篇美文。读毕,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禁不住想和朋友们聊聊孝顺这个话题。

二十四孝图中五个孝道故事(拜读二十四孝图有感)(1)

善为德首,孝乃善先。自古至今,孝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图》中所讲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国人。对青少年朋友来说,无疑是极好的传统美德教育。

孝顺的人,是善良的人,是勇敢的人,是执着的人;孝顺的人,是有爱心的人,是负责任的人,是重义气的人;孝顺的人,是宽厚仁慈的人,是豁达乐观的人,是志向远大的人;孝顺的人,是忧国忧民的人,是定国安邦的人,是感天动地的人。

当然,孝顺的人也是受人尊重的人。在古代,至孝的人可以举孝廉做高官。当今社会,国家也非常重视孝道教育,有多少孝子孝女成为感动本县、本省乃至感动中国的名人。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华夏儿女,他们的故事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孝》的续篇。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不守孝道的人。他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劣行:有的说自己没钱,有的说自己没权,有的说自己有病,有的说自己艰难......

可是我要问,你再没钱也不至于连几十元也没有吧!拿出十分之一给老人买个烧饼买斤水果总不成问题吧!可是,你没有做到。即使你真的身无分文,帮老人家整整家务,给老人家洗洗脚、捶捶背总可以吧!可是你从来没有做到。

没权就可以不孝顺吗?难道孝顺是高官显贵之特权?平民百姓、身份卑微的人难道孝心就丧失了吗?混世魔王程咬金,小时候家里够穷了吧,可是他却非常孝顺:小阿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娘亲来训话;黑旋风李逵上了梁山落草为寇,身份够卑微了吧!可是仍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哭着喊着要回家请老娘上山享福。

至于说自己有病无能力孝顺父母,更是无稽之谈。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你的父母难道没有病吗?说你病了,偏瘫了还是成植物人了?不过,说自己有病也没错,我看你是有心病---孝心缺失症。

还有人说自己生活艰难,难以孝敬父母。你再难有你爹娘难吗?老人家不仅生活艰难,更难受的是他们的心。你们的不孝让二老身心俱疲,欲哭无泪。

孝顺是美德,孝顺是善行,孝顺成了考验人品的试金石。一位母亲曾告诫正值恋爱的女儿,交男朋友一定要找个孝顺的人。女儿不解,母亲说,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你呢?女儿听了若有所思。

几年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远在深圳打工的男子,突然接到家里的一个电话,让他回去,说是有一个老板想聘用他,工资是现在的两倍。原来,这个青年是个下岗工人,外出打工前,用贴纸条的方法,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贴上纸条,写上提醒父母的话,安排父母的生活。春节期间,有一个老板为他家送来捐助物品,看到了墙上显眼的纸条,老板向其父母问了他的情况,当即决定让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到了公司以后,这位青年说:“对不起,我什么也不会。“不”老板斩钉截铁地说:“你已经很优秀了!因为我相信,一个孝顺的人,他不可能不爱生活,不可能不爱工作,不可能不爱别人,只要能做到这些,他就是最伟大的天才!”

二十四孝图中五个孝道故事(拜读二十四孝图有感)(2)

孝顺需要培养。言传不如身教,不厌其烦地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实实在在的躬亲示范反而效果极佳。世界上许多事都可以等待,唯独不能等待的是孝顺。孝顺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要等我们长大了再去孝顺,不要等父母腰弯了再去孝顺,不要等父母卧床不起时再去孝顺,更不要等父母撒手人寰后再去孝顺。

春节前夕,听了刘和刚演唱的《儿行千里》,感慨颇深:一个人出门在外,最牵挂你的不是别人,而是生你养你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

然而,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呢?恐怕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此后,每每听到这首歌曲,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窗外传来了熟悉而又温馨的歌声,还是让我们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吧!趁老人家健在,让我们多尽孝道,为我们的后代做出表率。只有这样,等我们年老时,我们才明白:付出就有回报,孝顺才是正道。

衷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恪守孝道,我们的孩子能至亲至孝。衷心祝愿我们的父母能够颐养天年,福寿绵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