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1)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和线索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阅读记叙文,我们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出它的六要素。时间一般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的用表明时间的短语,如:“很久以前”“我小时候”等,阅读时,要抓住这些时间短语去分析。人物是记叙文的主要对象,记叙文的人物一般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阅读时,要分清他们在文章中占主要地位还是次要地位,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诚实的”老大臣、一位“诚实的”官员,还有次要人物是皇帝的随行官员、“最高贵的骑士”、内臣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自私、虚伪、愚蠢和欺骗。事件是一篇记叙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才能分析好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使主人公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2、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记叙的线索大致有: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山市》;2.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3.以空间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的活动为线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以盲孩子逐渐获得光明的过程为线索;《散步》以散步的经过为线索。5.以物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风筝》、《皇帝的新装》等;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以作者“盼春——绘春——赞春”来组织材料。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另外,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2)

二、中考常见命题规律

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这种题型多以填空题、简答题出现。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感情。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备考策略

1、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

(1)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连续的时间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的内在联系;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2)怎样分析人物要素: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3)怎样把握“事件”这一基本要素: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说,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2、记叙文线索的把握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了解文章的体裁、内容和表现手法,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把握记叙文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筛选整合法”。即,根据题干要求,

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来答题的方法。有时是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直接摘抄;有时是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后据此整合成所需要的信息以形成答案。2.抓住重点语句法。重点语句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段落或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记叙性的文章中作为点睛之笔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关键。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3)

四、三大绝招抓线索阅读技巧点拨

第一招:标题关联分析法。这是抓线索的第一招,从“文章的眼睛”也就是题目入手,依据题目和内容的关系,直接抓住线索。如沈复的《幼时记趣》一个“趣”字贯穿全文。

第二招:语言标志揣摩法。线索就是带领读者走入文章的路径,往往有一定的标志。只要你找到指明路径方向的一些“路标”词句就找到了线索。如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第十一节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祭灶那天下午……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七点以后……大概有九点钟了……雪已下了寸多厚,祥子低着头。处处洁白,只有他的身后留着些大黑脚印。”这些加点的词语就像一个个路标。此外,表示空间转换、情感变化、角色变换的一些“路标”词语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用心即可。

第三招:分析归纳提炼法。前两种方法都很容易掌握,但文章的线索有时会比较复杂,甚至有两条。所以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再加以综合归纳。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知识讲解)(4)

五、小试牛刀:

让 铺

从大连返回大庆时,总算买到上铺硬卧票,心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看着邻近的两个铺,中铺住着母女两个,下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期待着的“希望”,瞬间在心底破灭了。

临近睡觉时,懂事的儿子多次攀爬到上铺适应环境,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胆怯。我和爱人便想尽办法鼓励他。多希望听到一个声音“哎,换到我的下铺来吧”。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谁愿意把下铺换给你?就在车厢熄灯的前几分钟,中铺的女孩明白自己要同妈妈挤在狭小的中铺,说什么也不干,哭闹着要在老爷爷的下铺睡。已经躺下去的老爷爷明白了小女孩哭闹的原因,便坐了起来,阻止着妈妈对小女孩的呵斥,忙着收拾铺位上的东西,并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宝宝,睡爷爷的铺,爷爷的铺又凉快又方便。”小女孩的妈妈见老爷爷真要让铺给她们,说什么也不干,又制止不了女儿的哭闹,急得脸都红了。

倔强的老爷爷,不顾小女孩的妈妈的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看着老爷爷吃力的样子,我便扶着老爷爷,并对他说:“别这样,要是把您摔着就麻烦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小女孩仍旧哭闹不止,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军人,把老爷爷接到下铺。半夜我醒来时,看到那位军人在过道的凳子上坐着。那位军人看到醒来的我,便示意我下来,帮助他攀爬那张中铺。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看着他微笑着对我表示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文章的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为什么从“我”期待换铺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真切、感人?请写出来并进行赏析。

5.文末写“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请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来表现“我”当时的激动心情。

参考答案:

1.换铺。

2.“我”在心里想换铺 小女孩哭闹要换铺 老爷爷主动要换铺 中年军人主动让铺

3.因为“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我”在心里想换铺,这表明“我”是自私的。这样写更能够突出老爷爷和中年军人人格的高尚。

4.“倔强的老爷爷,不顾小女孩的妈妈的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突出老人的互让精神。(或:“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突出了中年军人人格的高尚。)

5.多么高尚的人啊,相比之下,您是多么伟大,而“我”又是多么渺小。

以上关于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的内容你了解多少,欢迎交流留言,喜欢作者,请关注作者,一个有温度的80后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一起专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