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义冢”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在灭了赵朔满门后还想对赵朔唯一的血脉赶尽杀绝,公孙杵臼和程婴商量着用“李代桃僵”一计保全赵氏嫡系一脉,程婴忍痛把自己的亲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而自己则向屠岸贾告密。最后屠岸贾杀了公孙杵臼,摔死了男婴。随后在忠臣韩厥帮助下成功将婴儿带出皇宫,程婴不仅忍着丧子之痛还饱受人们的咒骂,抚养男婴赵武长大,在赵武大仇得报后拔剑自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起。到后来世人知道了真相,举国上下无不感动,“二义冢”的美名也流传至今。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1)

赵氏孤儿

这段故事两位仁士利用“李代桃僵”这一计成功救下了赵武,程婴的儿子是“李树”而赵朔的儿子是“桃树”。程婴牺牲了亲生儿子,公孙杵臼失去了生命,才换来了赵武的命。讲到“李代桃僵”一计,此计最开始是一个成语,出自《乐府诗集》里,当时的民间流传着“兄弟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李代桃僵”一词先是用来比喻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后被引申为代人受过之意,在军事上也就是好比象棋里的“弃车保帅”。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2)

赵氏孤儿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情报部门成功的破译了德国的情报密码,于是英国军队就掌握了主动权,抵挡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击。而多次攻击失败后也引起了德国军方的警惕,怀疑是不是情报密码出了问题。于是希特勒下令军队现有的密码指令部队派出500架飞机,4500枚燃烧弹,空袭英国的考文垂。在丘吉尔接到了这份情报后,震惊不已,考文垂是一座具有9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口也有25万。而考文垂肯定抵挡不住4500枚燃烧弹的攻击。但是如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疏散群众,就等于暴露了英国已经破译了德军密码的秘密,而密码的破译是一件极难的事。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3)

丘吉尔

在两难之下,丘吉尔最后还是放弃了考文垂,这座古城最终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变成了一座废墟。但是却保护住了破译密码的秘密,打消了希特勒的疑虑,这也是后面英国取得胜利的关键。丘吉尔在这件事上就清楚的认识到为了英国长远的发展和利益,放弃考文垂的眼前最关键的选择。丘吉尔还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保护考文垂,而是保护已经破译德军密码的秘密,只有这样,英国在以后和德国的斗争里,才不会出现更大的伤亡。”,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丘吉尔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4)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李代桃僵”一计的关键在于“舍”。而“舍”这一字向来都是出现在选择中,选择就是在几种做法之间权衡利弊后,做出适当的牺牲。就好比程婴和公孙杵臼两人,选择了保护赵武的性命,于是一个牺牲了自己的亲儿子,公孙杵臼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丘吉尔放弃了考文垂,放弃了被轰炸的5万座建筑,500多家商铺和许多考文垂里无辜的生命,保全了英国在战争上的主动权。使得英国往后还能继续破译德军的密码情报,以便英国军队可以针对性的去部署作战准备。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5)

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李代桃僵”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田忌赛马的故事则又是另一种应用场景。在一次田忌与众公子赛马的时候,而当时田忌的座上宾孙膑发现了当时的赛马可分为上、中、下三等。随后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于是最后田忌成功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田忌向齐威王推荐孙膑,齐威王称孙膑为老师的故事。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 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的案例分析(6)

孙膑

总的来说,“李代桃僵”一计有两个特点,“舍”与“变”。“舍”一字听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是痛苦的,因为它也需要勇气。而通常我们在做某件事上,往往不舍得放弃。而人生必定是有得有失,想得到什么就会相应的失去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与此同时,在行事上也要学会变通,遇到困难要学会变通。以最小的损失换取尽可能大的胜利,才是“李代桃僵”这一计的核心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