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嫁接,回归叙事,尊重历史。

明朝,是距离现代中国较近的封建朝代之一,也是历史题材剧的新晋“背景板”:

从早期的《大明王朝1566》《朱元璋》《锦衣卫》《郑和下西洋》,到近期的《尚食》《大明风华》《成化十四年》《锦衣之下》《锦心似玉》《玉楼春》(参考背景为明代)等,拥有精彩历史、传奇人物,丰富史料、文学作品的明朝,成为编剧们的灵感来源。

近日,由高希希总导演、赵立军执导,冯绍峰、陈宝国等领衔主演,张丰毅、王姬友情出演的《山河月明》播出,将目光转向明初的这一段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

乍一看,剧里的几个老戏骨也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常客——演过汉武帝刘彻、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越王勾践等帝王的“皇帝专业户”陈宝国,在高分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里,扮演过一生醉于帝王权术的嘉靖帝,经典演技让人印象深刻,这里也是再次扮演朱元璋。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2)

再度扮演马皇后的王姬也是“太后专业户”,扮演过《神机妙算刘伯温》里的马皇后,《一统三国》里的郭太后,《大风歌》里的吕后,《护国良相狄仁杰之古墓惊雷》里的武则天等。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3)

“沙书记”张丰毅,也在多部作品里扮演过古代名人,如荆轲、刘邦、曹操、李世民、公孙杵臼、雍正等。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4)

选题瞄准了明代最具“戏说”尺度的一段时期,老戏骨保证了人物塑造基本到位,目前,该剧在北京卫视、优酷同步更新。现在去评判好坏为时尚早,但打上古装历史剧的标签,“明朝那些事儿”确实不好拍。

首先,明初历史很特别,也很复杂,叙事上非常有难度;其次,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很难塑造。

该剧讲述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从年少起就征战沙场,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最终开创“永乐盛世”的故事,有点古代人物传奇剧的味道。这段明代历史,大事件非常多。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5)

《山河月明》里的永乐帝朱棣

子承父业、兄终弟及。从洪武之治走到永乐盛世,皇位继承并不是遵循嫡长继承的传统,其中的权力争斗更是经历几番腥风血雨。

在开国之际分封子嗣的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给后代埋下一个定时炸弹。太子朱标因病离世,皇储的位置传至皇太孙朱允炆手上。明太祖死后,朱允炆即帝位,以第二年(1399)为建文元年。

为推行新政,建文帝首先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了调整。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省刑减狱、均江浙田赋、调整政府官僚机构在内颇为宽厚的改革措施。

对百姓宽厚的朱允炆,对皇叔们倒是心狠——削藩,成为了建文帝即位之后的首要任务。削藩之下,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陆续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而死。

实力强劲、坐立难安、装病装疯的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燕王这次起兵,便是打着《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旗号,当然朱棣也无视了《组训》中另一条——“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这场靖难之役,历时四年。至于结局,在清代张廷玉编纂的《明史》中,朱棣圆梦皇位,“王升辇,诣奉天殿即皇帝位”,而建文帝的下场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诚然,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永乐帝朱棣等人的是非功过,难以用简单的影视剧“人设”去概括,也让人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正是这种矛盾性、特殊性带来角色的迷人魅力。对于历史剧而言,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难度不小,如何神形兼具而又有古代韵味,要求演员有细腻的演技、贴合时代的扮相,以及合理化的人物行为。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6)

同时,历史也是一个不断被发现、证明、推翻的辩证过程。正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曲笔隐讳之处,给了许多电视剧展开想象的空间。

目前两集来看,《山河月明》走的是“古代帝王家庭剧”路线,颇有插科打诨轻喜剧的风格。比如朱元璋与徐达君臣之间在儿女婚事上的“勾心斗角”,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之间代际沟通问题等,马皇后与朱元璋欢乐的夫妻关系,在这种微妙的家庭视角下,也少了一分历史的厚重感,皇家成为了寻常百姓家。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7)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8)

剧中台词也是现代味十足:

“他怎么又打老子儿子”

“老哥哥,你这叫办的什么事儿啊!”

“朱重八,你要干什么,要造反哪?”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9)

但帝王家庭与寻常百姓的家庭,始终有重重壁垒、封建礼教的阻隔。比如出了名的暴戾皇帝赐婚开国功臣,是否亲家之间真的可以如此欢快地讨价还价?要知道,朱元璋曾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超过万人。

这些艺术创作手法,还需要观众理性看待历史剧与真正的历史。如果是以历史正剧出发进行创作,创作者也需要以更为“端正”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尽量让故事与画面“可据可考”,尊重历史与文化。

叙事角度、人物形象都是历史剧比较难的创作点,相比之下简单的反而是有迹可循的服化道。在服化道方面,从《大明风华》《成化十四年》《锦心似玉》到《玉楼春》《尚食》《山河月明》等,近期以明代为背景的影视剧的整体观感都精致了不少,也助推明代服饰、习俗、建筑等传统文化走热,如锦衣卫的飞鱼服,结婚时的凤冠霞帔,大明战士的甲胄,明代女子的比甲、长袄、马面裙等。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0)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1)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2)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3)

当然,影视剧创作者跟历史学研究者还是有区别,带着放大镜去看历史剧,总会有一些“笑话”之处。这也要求影视创作者更加谨慎用心,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传承之责。

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将历史剧与家庭剧或其他类型剧进行融合,在创作层面来看并无大碍。如古装剧《大明风华》就是以“明朝一家人”的视角,来展现明初的朝堂与宫闱;《尚食》以古代偶像剧的方式,讲述“搞事业”的尚食局宫女与皇太孙朱瞻基相知相伴的励志情感故事;古代探案题材剧《成化十四年》《锦衣之下》,宅斗题材《锦心似玉》等,也将故事的背景融入到明代中。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4)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5)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6)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7)

理论上讲,以历史景深、现代关照讲述故事,这些更贴合当下的平视视角,为故事增添了新鲜、古典的时代气息,也更方便观众理解古人的故事与人物的选择,为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带来更为宽阔的视野。但实际上,这些融合、嫁接后的古装剧并不易讨好观众,从口碑方面来看,豆瓣上《大明风华》6分,《尚食》5.6分,《成化十四年》5.7分,《锦心似玉》5.6分,似乎观众对这些剧并不满意,是“明朝那些事儿”不够吸引人吗?

其实,评分高达9.7的《大明王朝1566》就是明代剧中的“神作”。现在来看,这部剧没有精美的服化道,叙事也不算宏大复杂,但正是将古代封建统治下的君臣关系、政治制度,明代社会中蕴含的矛盾与暗涌的变化,进行了戏剧化的处理与历史景象的再现,并塑造了许多丰富而典型的历史人物,剧中的台词更是精妙,值得反复回味。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8)

明朝那些事儿大全集(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拍)(19)

好的历史剧,时有回响。《大明王朝1566》的精彩之处,在于讲透了“古代政治”这一点,对比之下,有些打着权谋旗号的历史剧简直是“小儿科”。有网友评价:“陈宝国扮演的不是嘉靖一人,而是隐喻了中国历史的千百帝王‘鬼影’……”“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谨慎嫁接,回归叙事,尊重历史。当故事足够好看时,历史剧也没有那么难拍,观众也不会一味盯着服化道等皮相进行“挑错”——叙事方式和表达思想,才是真正的骨相。

期待荧屏上,有更多对得起观众期待的“明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

-END-

主编:依梧

作者:Siberia

编辑:咖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