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当天,沈阳大雨,空气有些潮湿。在玖伍文化城地下一楼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沈阳市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zhuó)制技艺传承人刘晓枫正在紧张工作着,他手握琴铲,琴铲在琴身上产生的刮擦声传满整个房间,汗水已打透他的衣服。

古琴七弦制作全过程(反复斫制推光历时两年)(1)

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音域宽广,含蓄浑厚,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斫琴是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中国斫琴的技艺源远流长,唐朝前后就达到了十分精湛的程度。在刘晓枫工作室,记者不仅见证了古琴的制作过程,更看到了一个东北汉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张古琴需经百余道工序方能制成

“斫琴的过程繁琐复杂,制作古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张古琴需要经过一百余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整个过程最考验功力,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凝神定气,一丝不苟。”刘晓枫向记者介绍着古琴的制作过程。

刘晓枫用拳头敲着一块陈旧的云杉木,侧耳倾听击打后的回音,同时观察木材年轮的走向与每一处结疤,“制作古琴,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首先要通过听声判断木材的好坏;接下来是开槽腹、裱布、上灰胎、打磨等百余道工序,再用校音器反复调试,最后上弦。”

斫琴的周期长、成本大,对气候环境与技术要求高。“正常来讲,制作一把成品琴大约需要两年左右时间。”刘晓枫说。

古琴七弦制作全过程(反复斫制推光历时两年)(2)

北方古琴第一代制作人是其曾祖父

制作古琴的很重要步骤就是上漆,为了使上过漆的琴面如镜子一般光滑,刘晓枫蘸取袋中的珍珠粉撒到琴身上,不停地用力推动,这道工序就叫“推光”。刘晓枫张开布满红疹子的双手,告诉记者,在高温高湿下的伏天最适合上漆,但由于天气潮湿炎热也导致他的双手过敏,不得不抹药止痒。

古琴七弦制作全过程(反复斫制推光历时两年)(3)

每一张琴都是独一无二的,融汇着斫琴师的设计与巧思。斫琴师更要耐住性子,沉心静气。“要按照一定制式,因此任何细节我们都需要重视。”刘晓枫说。

一个东北汉子是如何爱上斫琴的呢?刘晓枫说:“清末,古琴斫制技艺就已经在盛京(今沈阳)出现,北方古琴第一代制作人刘福英是我曾祖父。我自幼喜欢乐器,整天跟着父辈刻刻凿凿,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但一开始并未子承父业。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传统文化大家,他唤醒了我内心对古琴的热爱。”

古琴七弦制作全过程(反复斫制推光历时两年)(4)

希望更多人传承古琴、爱上古琴

入行至今14年,耕弦不辍,在精研斫琴之余,刘晓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古琴普及和对琴文化的传习研究之上。2014年,刘晓枫和几位琴师创建了“朔之雅韵斫琴工作室”,吸引众多沈阳斫琴爱好者,共同研习工艺。以工作室为基础,他又开设了沈阳七弦琴院,传授古琴学习技巧,并成功举办了辽宁省首届古琴艺术节、雅集百余场,传习千余人。2021年6月,刘晓枫组建了一支古风乐队,乐队中有古琴、古筝、虎座鸟架鼓、笛箫、口弦等诸多中国传统乐器。刘晓枫说:“这支乐队的成员大多是‘80后’‘90后’,传统乐器不仅是我们的爱好,更是我们的人生追求。”

一琴一弦,礼乐相济,薪火相传,余音不绝。“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希望更多的人能传承古琴、爱上古琴。”刘晓枫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实习生:高宇桐/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