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故事会#分家的老兄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诡异三姥爷?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诡异三姥爷(神秘的三姥爷)

诡异三姥爷

#故事会#

分家的老兄弟

姥爷家是大户人家,他的爷爷是闯关东从河南老家来到了东北暴发起来的。到了他这一辈,他们李家已经拥有64口人。

一大家子虽然没有分家,但是已经各自守着自己的那份养家的行当,每年把盈利的钱交给老爷爷,由老爷爷分配下一年的预算。

老祖宗寿寝正终前把有四个儿子、八个孙子的大家给分了,分成了四个小家。分家的时候,老哥儿四个继承了不同的家产。这也是他们原来各自擅长和经营的行当。家分得简单利落,没有兄弟之间的争分纠结。

大太姥爷从小就跟老老太姥爷东奔西走的做生意有一定的经验,他分到了城里的商铺,他家有两个儿子,家族排行老大和老七,也就是大姥爷和七姥爷。

二太姥爷从小爱医,就钻研了中医,他在城里创立的中药堂就归他家所有。他有三个儿子,家族排行老二,老四和老五;虽然四姥爷和五姥爷还在读书,有二太姥爷和二姥爷经营的中药堂,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太姥爷精通农耕,就继承了老业留下了的几百垧土地。他的地里产品是其他几个太姥爷的基地。有大太姥爷需要的烟叶和粮食,也有二太姥爷需要的常用中草药品种,还有四太姥爷家需要的酿酒和制粉原料。

老老太姥爷在的时候,这些都是给大家提供货源的大基地,变成的银子都在大家庭的财产中。所以分家的时候兄弟几个不争不抢。只不过原来的基地契约关系发生了变化。

三太姥爷他家有两个儿子,排行老三和老六。三姥爷在北平读书,六姥爷还没有长大,读书不太像样儿,就在家里跟三太姥爷屁股后面,看看怎么分配长短工做活计。

老祖宗在小镇子里作坊:酒房、粉房、牛行市什么的就归四太姥爷了,他仅有一个儿子排老八,也就是我姥爷。

这个八个孙子虽然都没有成年,也都有自己的爹娘在,不用老老太姥爷牵挂。至于孙女们,用老祖宗的话是“女孩子不算数”就没有计算过这些姑姥姥的成长行径。

老祖宗入土为安时,也宣告了他那个辈份的人最后一个离开了后辈,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他不管了,也管不上了。

说来也怪,自从老祖宗离开后辈之后,国家更加动荡,民国、满洲国的,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生活更加困难。分家后的四个儿子,就像一个大蒜头被撕扯成蒜瓣,各自独立,各自顾各自,甚至不相往来。

这种不相往来的人情关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很好。各自之间发生什么事情,都互不牵连。

四个儿子守着的各自继承的那份老祖业,由于没有了老祖宗维系,兄弟之间的协作也没有了,各自为营,各自有独立的经营之道。

在后面的20多年里,最先败落的是大太姥爷家,他有两个儿子,年龄差大,是八个孙子里面的老大和老七,大太姥爷的孙子(理论上要叫大舅,不过后来,他们也不按照家族排行了,都各自按自己家排行,这也是树大分枝吧。)和七太姥爷年龄相仿,为了维护家里的商行利益,得罪了小人,被人家勾结了土匪,满门被灭族,家产抢劫一空,大太姥爷一家就此结束。

二太姥爷家行医生涯相对好过一些,他的大儿子继承医术,也是有建树的,能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取出体内的子弹,远近闻名。

他为人善良,医者仁心,救助了很多人,对富人收银元,对穷人治病不要钱。因为他是有名的“三剂好”,如果他给号脉后,开方抓药就“三剂”好转,这个人就能活下来。他号脉后,转身走离开,不开方不抓药的,不过几天就离世。

也有人认为这是“见死不救”,但是二姥爷的原则是“生老病死,遵从天意”。

他的两个弟弟都在外面读书,后来在怎么样也不清楚,因为二姥爷也曾经给日本人治过病,日本投降后就被定为汉奸被处决了。他的两个弟弟就失去了联系,至今没有后人回来接续家谱。

至于家产,一是兄弟们早已分家,没有再联系,就没有人管;二是汉奸的罪的影响,没有人敢去处理,后来大概充公了吧。(肥了国民党)

三太姥爷家的土地牛羊虽然多,分家后销路不好。又赶上那个年代。三太姥爷就早早下手,屡次卖地,把家产折腾成真金白银。表面上只能满足自给自足,不显山不漏水地,免遭了土匪的洗劫。

他的大儿子,我们叫三姥爷。在外面读书,后来在外面谋生活。用钱的地方多,三太姥爷对他格外心疼,要多少都给,还多给点儿零花钱。

三太姥爷的小儿子是六姥爷,一直在家没有出去,他也想出去,三太姥爷不让,怕他在那个年代有个闪失。

三太姥爷无限地满足三姥爷的要求,渐渐地家底儿越来越薄,为此在家里经营土地的六姥爷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自己的哥就是典型的败家子。

直到解放的时候他化成地主成份,三姥爷在城里站住了脚。他才明白三太姥爷的英明决策但是后悔也晚了。

我姥爷跟着他的父亲,也就是我太姥爷,在大太姥爷家出事之后,也开始变卖家产,回到原来的关里老家。只凭着卖牛的行市和一手好算盘,养家糊口。

三姥爷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他亲弟弟六姥爷却是恰恰相反,他勤俭持家,在农村凭借的丰厚的家底儿,本来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地,就是他抠抠嗖嗖的,家里人并没有享到什么福分。

三太姥爷是个明事理的人,不责怪不褒贬这两个儿子,用他的话说“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命,有自己的活法。”他当家的生活,家里生活还是很滋润地。

在旁人眼里,他是溺爱孩子。他觉得他的父亲没有苛刻的要求他们,他们老哥儿四个不是都有自己的宿命吗?

对于三姥爷在外面的花销,究竟钱去了哪里,三姥爷不说,他从来不过问,不制止,反正卖土地的金条银元很多。

他家的家产是唯一的土地,只见缩小不见扩大,背地里屯子里人议论三太姥爷不承祖业不守田院,家产都败了。可是三太姥爷一生,没有三妻六妾,没有抽大烟,耍大钱的毛病,也让人挑不出什么理儿。

六姥爷当不了三太姥爷的家,只有生三姥爷的气的份儿。三姥爷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回家后又给全家每人带礼物,没有等热乎劲儿过去,三姥爷就又走了,六姥爷没有机会问一下这个亲哥哥到底在外面做什么。

被发现的落魄

冬天的哈尔滨格外的寒冷,带着冒烟雪的狂风,吹得人紧裹住身上的棉袄,狗皮帽下也看不清是谁。

三太姥爷屯子里有个人也在外面闯荡,回来说是在哈尔滨看到了一个人,像是三姥爷,但是不敢确定,因为那个人穿的破破烂烂地戴着破帽子,蹲在火车站旁边。他叫了那个人三哥,那个人却假装不认识,不搭不理他,他以为认错人了,就没有再追问。

可是他回到屯子就把自己的疑问说了,有好事者传给了六姥爷,六姥爷又说给了三太姥爷,不成想,三太姥爷不急不缓地说,不会是你哥,就是认错人了。

到了年根儿,三姥爷又光鲜亮丽地回家了。他跟三太姥爷说要结婚了,需要一大笔钱,三太姥爷又给了他几百块大洋。六姥爷非常不满意,张罗着要分家,三太姥爷也不生气,只说了一句,“等我死之前再说。”

三姥爷去什么地方没有解释,要娶的媳妇是哪里人,可能除了三太姥爷,没有旁人知道。六姥爷也不知道三姥爷究竟带着多少大洋。

这年夏天,三姥爷破例回来一次,带回来一个慈眉善目的媳妇,三太姥爷和三太姥姥开心极了。三姥爷同时说,现在在北平要做一笔大买卖,需要一笔钱。三太姥爷二话不说,直接又卖了一些地。

六姥爷不干了,直接跟三太姥爷吵。三太姥爷说,你不是也不愿意干农活儿吗?夏天让你看着短工锄地你都嫌热,以后你三哥买卖做大了,你也可以进城了。

六姥爷无可奈何地看着三姥爷把刚刚卖地的洋钱带着,打这以后,三姥爷一直没有回家。

这几年三姥爷没有回过家。有人说在哈尔滨看见过三姥爷卖小烟儿。就是脖子上挂着一个烟盒子,摆上香烟,沿街兜售“老刀牌香烟”的那种;有人说,在沈阳看到过三姥爷拉黄包车,做车夫;还有人说,见过三姥爷要饭乞讨;总之这些消息与三姥爷说的在北平做大买卖一点儿都不挨边儿。

三太姥爷也不急,因为每次给三姥爷写给北平的信,都有三姥爷的亲笔回信,那些谣言到了三太姥爷这里都是不攻自破。

家是避风港

三太姥爷的年龄越来越大啦,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三太姥姥也经常生病,就是人老了,病多了。

三太姥爷一封家书寄到北平,想让三姥爷回家。这时日本侵占了大半个中国,世道乱哄哄的,书信来往有时候要大半年。三太姥爷也没有指望几年都没见着的三姥爷回来,但是也跟三太姥姥一样企盼着能在临终前再见上三姥爷一面。

六姥爷每天都在他们面前抱怨三姥爷,说三姥爷的不孝、败家等行径。老俩口也着急上火的,也想着兵荒马乱地,只要三姥爷能回来,就不让他再走了。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每天烧香拜佛保佑三姥爷平平安安。

这时候三姥爷突然回来了,而且是带着两个不太大的儿子,至于三姥姥,三姥爷只是淡淡地说,生小三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不然早回来了。

三太姥爷和太姥姥当然是喜出望外,看到两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他们这一脉总算有后人了。

六姥爷虽然娶媳妇儿几年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生了两个孩子都没有成活,都成了三太姥爷的心病了。

六姥爷也觉得矮人一截儿。想纳妾,被三太姥爷的一句话“咱们祖上的规矩,不准子孙后辈纳妾”给拒绝了。

三太姥爷和姥姥看到两个可爱听话的孙子,病就去掉了三分。听三姥爷答应他们不走了,心情好多了,三姥姥也能下地走动了。

其实在六姥爷的心里巴不得三姥爷像以前一样,住不上几天就走,到父母百年之后,家产都归他所有。没有想到,三姥爷却稳定地住下来了,只字不提走不走的这件事儿。

他也侧面地打听三姥爷在北平的生意怎么样,三姥爷也仍然淡淡地回答,天下已经是日本人的了,生意还能怎么样。六姥爷急了,那么多钱投资进去就打水漂了吗?三太姥爷却说,人好好地就行。

这段时间,三姥爷带回来的两个舅舅给三太姥爷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不多久,三太姥姥是带着微笑合上了眼帘的。

在三太姥爷去世之前,把早已变卖的剩余不多的家产分给了两个儿子。三太姥爷去世后,三姥爷要走了并且带走两个孩子。他把他的那份土地、房屋、牛羊等的家产留给了弟弟,只带了一些钱财。

六姥爷也没有听从三姥爷的劝,没有处理余下的土地。他死守着仅存的一点财产。

三太姥爷去世,三姥爷城里的买卖没有了,六姥爷的进城梦就此破灭,他心里生哥哥的气,在心里与哥哥决裂。但是还客气地说,什么时候回来都行,因为这里有他一份家产。

屯子里有的人也觉得,三姥爷就是浪荡公子,花光了银子就问家里要,几百垧的土地,就这么让他折腾的就剩几十亩;三太姥爷的偏心让六姥爷亏大了。

也有的人觉得,三姥爷是个孝子,能在父母百年之前,带着儿子回来,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给父母养老送终;六姥爷虽然在跟前,但是他也算是仰仗三太姥爷才活下来的。

还有的人觉得三姥爷是个干大事儿的人,可是却没有看出来他有什么英雄气概和壮举。清瘦的身影倒是给人一种懦弱胆小的感觉,但是他的神情却又是那么的镇定。

三姥爷这次走了,大家以为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尤其是六姥爷他不再希望哥哥再回来了。

日本人投降后,三姥爷突然回来了,把他的小儿子委托给弟弟照看一下,匆匆地又走了。

这时六姥爷家也有了一个女孩子,本着“有一个不愁两个”的想法,六姥爷也不像之前那么疼爱小侄子了。

我按照他家的排行,称呼三姥爷的小儿子为二舅。二舅那年九岁,在城里本来读书,突然跟哥哥分离(据说哥哥去他的姥姥家了)回到叔婶家,也是不习惯。

但是他听话,三姥爷让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他等着爸爸回来接他的那一天。六姥姥看回来一个多吃饭的孩子,很不满意,也不让二舅读书了,就连二舅自己看书学习都不让。

她辞了放牛工,让二舅给她家当放牛娃。七、八头牛还有小牛犊子,也是让九岁的孩子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六姥爷稍不顺心也是连打带骂的。

有一次赶上天要黑了,又是打雷又是下雨的,二舅好不容易把牛群赶到家,才发现少了一个牛犊子。

六姥姥不让二舅吃饭,直接把二舅撵出去,让他找牛犊子去,告诉他找不到就不要回来。二舅找到小半夜没有找到,风雨交加又饿着肚子。

二舅很聪明,他想了一个办法,悄悄地回去,把牛妈妈牵出来,找到后半夜才找到失散的小牛犊子。

那时候二舅发誓等三姥爷接他以后再也不回叔婶家了,这样的苦日子熬了两年多,三姥爷终于回来把他接走了,那时候东北解放了。二舅的简历就有:小时候在地主家当放牛娃。

卖小烟儿的

我三姥爷是我八个姥爷中唯一见到过的一个姥爷,六姥爷据说解放的时候化成地主成份,想不开跳河溺亡。

我姥爷在关里,刚刚回去的时候也买了一些土地。兵荒马乱的时候,孩子多又小,生活比较艰辛。土改的时候是中农成份,过“五九年的时候”老去。

解放后,我姥爷家有六个儿子,有三个舅舅参加志愿军。大舅文化最高,报名参加志愿军。直接被国家保送到东北人民大学,继续深造。后来是他根据家族谱排序,找到了三太姥爷家的大舅,找到了三太姥爷的。

我第一次见到三姥爷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在二舅家住(他小儿子),大舅在辽宁省的一个城市。

三姥爷慈祥和蔼,问我以前来过哈尔滨吗?我说来过一次,那时候没有找到三姥爷。

三姥爷问那时候你到过哪里玩儿过,我说:儿童公园,坐那个小火车,从开车司机到列车员,他们都是12岁以下的小朋友。

三姥爷又问我:那时候对哈尔滨有什么印象?我说那时候满街的大纸报,写着“打倒李范五”。三姥爷神情凝重地说:“李范五是个好同志, 毛主席这么说。”

在二舅家,妈妈亲手做了大兴安岭的珍禽——飞龙,用它做了一道慈禧皇太后当年最喜欢的“飞龙汤”。

那时候飞龙还没有受国家保护,是我老爸用运动口径枪打的,他的枪法很好,毕竟是过鸭绿江和守护过“三八线”的人呀。

二舅称赞妈妈的手艺,说比国宴上的飞龙汤浓郁。二舅妈调侃地说:咱们现在是十个人吃两个飞龙,国宴上是100个人吃一个飞龙,味道当然不同。

妈妈也做了黑龙江才有的“鳇鱼”,美味的“鳇鱼”让二舅一家感叹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三姥爷满意地点点头,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就是让你们过幸福的日子。

吃过午饭后,他就出了家门。过了一会儿,二舅妈让小表妹陪我出去逛街。我随着小表妹去市政府附近玩儿,我看到三姥爷在马路边上站着,朝市政府方向看着,我也看,处理一排排的楼房,什么也没有看出来多余的东西。

我问三姥爷,您在这里干什么呢?小表妹说:爷爷每天都在这里,像上班一样准时。

我好奇地问:三姥爷您退休以前做这么工作的?三姥爷说:我就是一个卖小烟儿的。他怕我这个山里来的孩子不懂什么是“卖小烟儿的”,特意指了一下不远处那个脖子上挂着一个方木盘,里面摆满香烟的小贩儿。

我怎么样也不能把烟贩儿和三姥爷联想到一起,他老人家七十多岁了还是笔直的挺立直到的身材,怎么会是常年累月“卖小烟儿的”能拥有的气质。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三太姥爷,因为二舅调到北京工作了。后来三姥爷在北京去世,埋葬在八宝山。

神秘的三姥爷的一生经历过什么,没有人讲过我。始终在我心里是个谜,这个谜随着三姥爷的仙归,我再也没有机会揭开了。后悔没有多陪三姥爷聊天,让他讲自己的故事。

四十年后的现在,特别是退休以后,很多电视剧的情节都能使我联想到三姥爷。他说过他就是“卖小烟儿的”。

我也经常想,如果三姥爷真的是卖“小烟儿的”,怎么会有资格百年之后埋葬在八宝山呢。

我猜想不出来我了解不多的三姥爷做的什么大事儿,但是新中国没有忘记他,我知道他是功臣。

我想向二舅多了解三姥爷的情况,二舅说他也不清楚,幼年的时候没有什么记忆,第一次见到爷爷奶奶的事儿都记不住,是大舅告诉他的。

只知道他们的妈妈并不是因为生三儿死的,死因另有原因。因为他回姥姥家的时候受到的是老百姓的爱戴。

日本鬼子投降后,大舅去了姥姥家躲避,他回六姥爷家躲避。大舅是一直被保护的,读书很好,后又去了莫斯科读书。

东北解放后,二舅都跟三姥爷在哈尔滨团聚,在三姥爷的严格要求下,二舅认真读书学习,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姥爷后来一直也没有成家,因为三姥姥是为了民族的利益贡献的生命,至死不渝保护了三姥爷和她的熟悉的所有人。值得三姥爷终身守护他们曾经的爱情。

三姥爷的一生值得后辈敬重,没有三姥爷那一代人的奉献,也没有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在这里我还是给三姥爷再深深的鞠躬。给曾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财富,乃至生命的英雄前辈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