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合肥市中考总分是750分,第一名738分,涂同学,来自于合肥市科大附中涂同学去了合肥一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合肥中考690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合肥中考690分(738分和571分都上一中)

合肥中考690分

一、全市第一名738分和刚刚达普高线的571分进同一所学校

2020年合肥市中考总分是750分,第一名738分,涂同学,来自于合肥市科大附中。涂同学去了合肥一中。

大家知道,合肥一中、六中和八中是联合招生,同时,又是省示范高中,85%的名额都通过指标到校直接定点分配给了各初中。

2020年合肥市一中、六中、八中联合招生指标到校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是多少呢?

最高分是合肥四十八,699分。最低分是多少呢?是571分,也就是普高线。

指标到校政策的初衷就是均衡教育资源,如果没有指标到校的话,合肥会有很多初中学校,可能连一个考中一中、六中、八中的都没有。

二、2020年合肥市一六八联招指标到校线上指标生人数不足

比如一六八指标到校,线上指标生人数不足的这些学校。

线上指标生人数不足,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四十一中,2020年的一中、六中、八中,联招指标到校的名额是6个人,但是571分以上的,填了一六八联招志愿的学生不足6个。

也就是说,四十一中的孩子,如果有6个学生在571分或者571分以上,只要填了一中、六中、八中联招的志愿,就会被录取。

但是,没有。

说明什么呢?1、说明四十一中571分以及以上的学生不足6个;

2、也有可能四十一中571分以上的同学有6个,但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全部都填一中、六中、八中的志愿。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四十一中的中考成绩不容乐观。学校和学校之间,比如四十一中和四十八中之间,差异挺大。

三、公平和不公平都是相对的如果说,571分,或者说是650分以下的同学进了合肥一中,对于那些中考考了700分以及以上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是公平和不公平,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先看下指标到校的定义。

指标到校是指在我国部分省市实行的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解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给每个初中的尖子生都能获得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的招生政策。指标到校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逐步解决初中择校问题,引导城市初中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打个比方:

在合肥市,中考考了698分,但是没有机会上合肥一中的,只有四十八中。同样是在合肥,中考只要考了571分,就能上一中、或者六中八中的,是四十中、四十一中、兴国学校、七十六中和小庙中学。

四十八中698分的同学上不了一、六、八很可惜。但是698在四十八中,肯定是100名之外了。

四十中、四十一中、兴国学校和小庙中学,考了571分的,一定是年级前几名。

考多少分,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努力,跟他们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关系也很大。

四十八中等一批合肥的知名学校的学生,所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远远超过四十中、四十一中、兴国学校等这一批一六八指标到校最低分比较低的学校的。

合肥四十中

像合肥四十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完全中学,也是钢铁职业学校。

像合肥四十一中,虽然跟四十二中,只差一个数字,但是四十一中的信息都很难找到。

这些学校,一般都是随迁子女定点学校,生源和师资都相对弱一些。这里孩子的学习氛围,较合肥的名初中也差很多。

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是机会公平。给这些发展比较慢的学校的学生,一些上省示范高中的机会。这也是机会公平的体现。

并且,合肥连续好几年省示范高中招生名额的85%通过指标到校分配,这个比例,从原则上讲,以后需要逐步靠近100%。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指标到校的初衷,是让普通初中的孩子也有机会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要拉大这个差距。738和571,背后的差异远远大于这数字上的差异。

从头条网友的评论来看,教育的不均衡,城市内部教育资源的差异,以及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都是非常大的。

《我和我的家乡》里出现这个学校,很多网友以为这是特效。其实不是,这是浙江省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是真实存在的。希望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