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巧虎的一套数学启蒙的玩具,我一直坚信孩子的玩具背后有教育理念在支撑的,我也相信巧虎系列玩具设计的背后有其技术成分,但这一套数学启蒙玩具,真的让我挺失望的,因为其很容易误导家长和孩子。

一眼看过去,这套玩具挺吸引人的,把数字当成物体,在天平秤上称重量,这样就可以练习计算加减法则和学习天平,比单纯的计算题目来得更生动有趣。比如数字1 4 和 5 对比,可以通过天平来观察自己的运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到底要加哪个数字才能够使天平秤平衡,就得出正确的加减算术了。然而我个人认为这套玩具具有很大概率的误导性,有着致命缺陷。

孩子们靠观察和动手来处理信息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幼儿借助感觉和动作来进行认识活动。我们把这一套玩具的数字从1-10来排列,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形状和重量都是在递增的。因此,这套玩具从这一方面而言是符合这个幼儿年龄段孩子的认识的。

少儿儿童数学启蒙(从巧虎玩具看数学启蒙误区)(1)

孩子在3岁前靠直觉行动思维认知,

3岁后靠具体形象思维认知,

5岁后靠抽象逻辑思维

在这个玩具中,数字1 4 和数字 5 在天平秤平衡,但是,为什么1 4 = 5 呢?仅仅因为这个天平平衡所以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吗?如果我们需要教孩子这条等式,在这个天平秤当中,直观是看不出数字1和数字4的大小或者重量总和的,那么,孩子会如何学习?这样子的方法明显对于幼儿来讲,能直接用肉眼看得见的,只是天平平衡了,为什么1 4=5,还是未知的。

少儿儿童数学启蒙(从巧虎玩具看数学启蒙误区)(2)

数学启蒙重大误区:在培养孩子数感和具体形象思维之前,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如果孩子在天平秤上直观看不出1 4 为什么和 5 相等,那么他靠什么理解这个结果?当孩子知道左边放1 4 ,右边放 5 可以达到平衡,这条等式孩子就是凭借大脑的记忆力来记住。这种游戏,玩得越多,孩子的记忆力就越牢固,因为大脑会形成通路,就好像人总会走自己熟悉的路。长此以往,孩子的数感就得不到发展,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长大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候数学比较好,到了小学学应用题之后,甚至中学根本跟不上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到了中学男孩子的数学成绩普遍比女孩子的数学成绩要好,而在小学却相反?因为在幼年时期,女孩子的记忆力比男孩子发展得要快,因此在记忆范围内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女孩占据优势。一旦数学进入了理解阶段,由于过早在大脑中形成了记忆通路,女孩子的理解力就普遍低于同龄的男孩子。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

那么,如何操作这个天平秤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利用具体的可以直观感知数量的东西来进行测量和数数,作为这个玩具的一个补充,来帮助孩子玩这个天平秤。我们可以左边放 1 4 ,然后用具体实物给孩子来数,当我们得到5 的时候,才在右边放上5 ,那么这个天平秤,就起到检验结果的作用。

但是巧虎这套玩具,没有具体配有其他数数的实物,很容易误导家长和孩子。一旦用错误的方法学习,孩子就形成错误的思维惯性,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令幼儿觉得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问题。

因此在鱼龙混杂种类繁多的玩具世界中,给孩子挑选好的玩具,并且以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除了玩具的质量和颜色搭配以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该玩具所设计的背后教育理念,那样才能帮助孩子在游玩的同时增长知识和发展身心。

下一篇文章,我也会利用一些具体的玩具来讲解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敬请关注!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和转发,你们的认可是我分享的动力!

关于辣妈爱育儿:来自一位英语老师妈妈的分享,关注育儿点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