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学弟学妹们大家好,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哪个容易?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哪个容易(学姐干货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354)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哪个容易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林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

基本信息

小林学姐

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初试390

我为什么想读研?

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仅凭本科学历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我选择了考研。读研不光能够加深我对本专业的认识,还能够给予我更多实践机会。我希望能在读研期间找到更明确的就业方向,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我认为择校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短板在何处,才更容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增加上岸的几率。由于我本科所学的专业就是汉语国际教育,在该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考研时我并没有冒险去换专业。北外是基于我自身的就业需求和学习水平做出的决定。北外的参考书目相对较少,真题的复现率也比较高,适合擅长记忆主观题的同学。

北外是一所完全不存在歧视现象的学校,上岸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各类院校。每年的专业课给分也比较稳定,不存在压分的情况。考试难度在北京地区处于中等水平,以背诵为主,灵活的内容不算多。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7-8):反复看书,提出问题,打牢基础,明确重点

巩固阶段(9-10):全面背诵,专题突破,深究真题

冲刺押题阶段(11-12):重点背诵,回顾真题,模拟考试

作息安排:

全力备考期间我基本上七点起床,十一点睡觉。可以将每天的任务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把最重要的科目放在自己最有状态的时间段。前期一定要掌握好专业课,因为后期政治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想要减轻后期的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就需要早早打好专业课的基础。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我是九月份进入了比较自律的阶段。我建议在九月份之前掌握好基础知识,准备好精华资料。九月开始就可以进行规律性的复习,一轮一轮地反复背诵,刷真题。

备考建议

政治

前期看徐涛老师的网课,形成政治素养。做精讲精练、1000题,打好政治基础。肖八和肖四是重中之重,肖八的选择题和肖四的主观题一定好好记、好好背。还可以在小程序上刷刷各个老师的押题卷,把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区分。肖四一出就马上背,不然很容易影响心态。

英语

我的英语备考有三个关键词:背单词、刷真题、练作文。背单词是一天都不能停的,单词是理解的基础。可以有意识地关注一下真题中出现过的同义替换、熟词辟义。对待真题,不求做多少遍,但一定要理清每道题的逻辑,明白每一个选项被选择或排除的真正原因。还要从错题中总结出自己最常出现的错因,对症下药,在面对新题时预先提醒自己。后期可以纵观一下历年真题的作文出题倾向,结合名师网课或学姐、学长的模板,形成自己最熟悉的一套写作模式。

专业课

【现汉】

如果你让我划一划《现汉》重点的话,我会给你划出一本全荧光色的书。除了修辞部分考得比较少,其他章节都很重要,包括注释里的小字。上、下两册的《现汉》主要可以分为绪论、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常出一些填空题,也出过名解,虽然内容少,但也不能忽略。

语音部分概念繁多,要有意识地进行概念之间的辨析。比如,辅音和元音的比较、辅音和声母的比较、元音和韵母的比较、调值和调类的比较、句调和字调的比较等。

汉字部分是近几年考试的趋势,也是出题比较灵活的地方。除了掌握基本的概念,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展,根据真题去积累一些繁简字、部件含义等。

词汇部分有一些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比如词义的特点、基本词汇的特点、成语的特点各不相同,又如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一章节的学习需要有充分的框架意识,才能理清上下级关系。

语法部分概念特别多,理论点又是固定、不可变更的。所以需要对大段大段的记忆内容进行拆分、重组,辅以一些口诀、想象的办法进行记忆。

修辞部分虽然考得很少,但鉴于北语曾出现修辞部分的简答题,我们还是要进行基础性记忆的。

【古汉】

北外的古汉只占30分,而且所出的文章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所以我只做了《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这本练习册,积累一些常见词。部分真题就是出自这本练习册,但碰到原题的概率还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最好将这本书作为练手的材料,培养自己做新题的能力。如果不放心,还可以看看《古代汉语》第一、二册。

【引论】

《引论》是一本比较难啃的书,理论性很强。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优先级进行学习,给它拆分成理论基础、一语二语、教学教材、教学法四部分。北外对教材和教学法有倾向,所以教材部分可能出现一些小题,要能相互匹配。教学法很多,就需要我们抓重点去记忆,全身反应法、听说法、教学流派都是考过的。

【文略】

北外只考中国文化,不考外国文化,所以大大减轻了记忆压力。在备考小题时,可以用荧光笔划出潜在考点,不光要记,还要会书写,因为字写错而丢分就太可惜了。《文略》侧重考文学、典籍、学术、中外、艺术、科举、宗教部分,要对书中出现的典型名词有大概了解,保证自己能写出满足名解分值的内容。而简答常常出自书中大段解释或明确列出条目的内容。

【教心】

《教心》是北外比较特殊的参考书,虽然理论众多,但考点也比较明确,复现率较高。要充分掌握真题中出现的考点,下次可能还会考。比如,迁移考了三次,学习策略考了两次。看《教心》的时候要学会利用书中的例子去理解,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会记得更牢。

【案例】

把案例类的参考书当作课外读物去培养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师素养,从中总结出可以作为理论支撑的点,在写作时用专业名词替代口水话,就会显得比较专业。同时不要忘记使用《引论》、《教心》中的知识点去写作,22年真题就将小案例提前到教育心理学部分,需要考生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材料对应。

建议

1.专业课一定要有侧重,在重点的地方多花些时间。

2.由于北外偏爱考察主观题,题量比较大,所以考试前一定要进行模拟,明白每个部分需要分配多少时间。

书单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古代汉语》王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朱勇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或《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

其他建议

信息收集渠道:各大机构公众号、直系学姐/学长

心态调节:在考研之前,我一直不相信完成这件事会有多辛苦。当我真正进入到高强度的备考阶段,我才发现考研过程中最难克服的问题就是情绪起伏。可能上午背书很有状态,特别自信,觉得自己稳得不行,下午就会因为效率低下而自我怀疑。这个时候,可以找学长、学姐倾诉,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你们体验到的所有情绪,他们都体验过,能及时答疑解惑。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来放松心情。备考时,要抱着不管什么结果都不会后悔的心态去尽力准备;而考试时,就不要想结果了,专注在题目上,提取自己记忆过的信息。凡是见过的就不要错,没见过的就尽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