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储备严重不足什么意思(远视储备是怎么回事)(1)

宝贝全计划编者语:杨女士的女儿在幼儿园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告诉杨女士,她的女儿“远视储备”已经很少了,就是说很快就要近视了,要她格外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远视储备”——这个新鲜词杨女士还是第一次听到,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那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远视储备”呢?

学龄前孩子都是“远视眼”

眼科中心医生介绍说,学龄前儿童的眼睛,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球较小,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于是会聚焦到视网膜后面的位置,有些类似远视眼发生的情况。不过孩子的这种“远视”是生理性的,随着儿童生长发育和眼球成熟,会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据介绍,医院曾对5岁儿童进行检查,得到的数据是5岁的孩子平均拥有150度的远视,他们就把这150度称作“远视储备”。

眼科中心医生告诉记者,小孩长到7-8岁的时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眼轴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这时候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基本消失了,这一个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有观点认为,远视储备下降,正是近视出现的早期信号,哪怕这时候孩子的视力检查是正常的,这是由于青少年儿童眼肌的调节能力强,眼球发育快,视力的正常很容易将眼球的改变掩盖,造成视力正常的假象。对于这个观点,眼科中心医生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比如说一个孩子的远视储备是100度,另一个同龄孩子是50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近视。

普通体检查不出孩子真实视力

那又该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濒临近视?眼科中心医生说,其实孩子确实有个接近近视的“濒临期”,那就是“假性近视”。很多孩子由于用眼过度,才六七岁就出现看不清黑板的情况,去做视力表检查,结果忽高忽低,这时一些验光师就会得出近视的结论,给孩子配眼镜,其实这种情况往往是假性近视。

眼科中心医生解释,正常的眼睛就如同相机一样,可以自动调节焦距。在眼球里,晶状体担任了1/3的屈光能力,角膜则担任了2/3的屈光能力。当我们要把远距离的东西对焦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把晶体定位的韧带拉紧,这样晶体就会变得扁平和纤薄些。减低晶体的对焦能力,有助我们观看远距离东西。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晶体变厚。如果孩子持续看近物久了会造成“睫状肌痉挛”,无法放松,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于是出现暂时性的近视眼情况。

这个时候,如果去正规的医院检查视力,医生会使用一种“麻药”,帮助孩子的睫状肌完全松弛(这时会出现瞳孔散开的副作用,于是在民间这种检测方法常被称为“散瞳”),这时候检测到的视力,才是孩子的真实视力。假性近视的孩子用这种方法检测,往往就是正常的了。

眼科中心医生提醒各位家长,小孩上幼儿园前、小学前需要进行视力体检最好还是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测,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视力。如果孩子在“散瞳”检测前后的视力值有差异,就说明孩子已经有假性近视了,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

更多科学育儿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bbp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