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1)

作者|刘双阳

责编|陈沉沉

总有些事情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时候它可能是某场灾难。

中国古代哲学里总说福祸相依,阴阳相生。

我跟食物关系的转折点,也发生在这样的时刻。

2020年的春节,一场疫情以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迅猛之势蔓延。

那一年我留在了北京过年,没想到,我的 “做饭生涯” 也这样开始了。

最开始做饭,仅仅是出于对外卖的担忧和对被传染新冠的恐惧。

慢慢地,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不得不开始研究怎么做会更好吃。

在2021年的一整年里,我几乎没怎么点过外卖。

有趣的是,这一年我瘦了14斤。

曾经我花重金去健身房找私教,费尽心思减重都没实现的目标,竟在做饭的过程中水到渠成了。

更重要的是,我从没有饿到自己,每顿饭吃得很满足。

今天呢,我想借着自己的体验,跟大家分享做饭的心理意义。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2)

跟食物连接

再跟身体连接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在渐渐远离与身体的连接。

我在咨询中,也会问到来访者此时此刻的身体感受。

目的是让他们身体想要表达的话,有机会说出来,被自己听到。

但往往,来访者不太能说出自己身体的感受。

或者是当我问到的时候,他们才第一次注意到自己身体某个部位有强烈的感受。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要活得生动、完整、有血有肉,就需要好好活在身体里。

而吃,是跟身体连接的重要方式。

做饭的过程,首先体验到的,是跟食物的连接。

在你准备食材的过程中,每一个食材都是鲜活的,有它们本来的样子。

在你洗净,去皮,切块等一系列过程中,你一点点见证它们的变化。

然后在锅里,你又开始见证它们在加热下,在各种调料的加盟中,跟彼此发生的化学反应,最终才呈现出 “一道菜” 的模样。

所以当你最终吃到嘴里的时候,你知道它们都来自哪里,你知道它们最开始的模样。

它们不是那么 “不费吹灰之力” 就来到你这里,所以你也有了更多的对它们的珍视和欣赏。

这种珍视,是一种看待食物的新眼光。

在物资如此丰富,甚至过剩的今天,我们反而很难去珍惜任何美好的东西。

因为太容易得到,或者如此寻常。

而忘记了它们其实也经历了春夏秋冬,经历了破土而出,经历了风霜雨雪;

经历了大地和天空的给予,经历了很多人的耕耘,和最后你双手的创造,最终才成了你眼前的模样。

哪怕无法经历之前的所有过程,这最后一道由你自主发挥的工序,也加深了你跟食物的连接。

再回到跟身体的连接。

我其实也在思考,为什么做饭时,自己的体重会自然而然地降下来,而从前那么努力想要它改变,反而收效甚微?

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减重,而是当我们能好好听到身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然后给予及时的回应,那么,我们身体就会自己调整到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我们和身体不是割裂的、对抗的,而是合作的、彼此支持的关系。

一个有趣的变化就是,从前我点外卖的时候,是必须一边看剧一边吃的。

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忍不住多吃。

但自己做饭了之后,很多时候吃饭并不需要看剧,我已经改成了听音乐,有时候可能连音乐也不需要了。

当你只是在认真吃饭的时候,你自然更能体会到,吃多少对你的胃来说是合适的。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3)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4)

做饭产生「自主感」

“我有能力照顾自己”

我一直还算是比较独立的人,但我一度非常抗拒去厨房。

这可能也跟我的家庭文化有关。

我还是生活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里,爸爸做工程师,妈妈在我初中的时候选择了成为家庭主妇。

现在大家都知道,“家庭主妇” 是最高危的职业,但幸好我爸是一个单纯的人,工资都乖乖交给我妈。

尽管如此,家庭主妇的生活也充满了沉闷,甚至是很低的价值感——

一日三餐都要为家人准备好,做好了不会有人夸奖,也不会有经济回报,但做不好一定有人会不满意。

所以我妈从小就教育我:

不要进厨房!你不需要学会做饭。

如果你会做了,那么以后干活的就是你。

如果你不会做,别人就会来做!

后来我才发现,不只是女孩子,很多男孩子的妈妈们,也都是这么教育他们的。

我非常能理解母亲们的心情:

自己做了一辈子无偿且不被认可的工作,也由此产生了那么多从未被听到的委屈,只是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再重复这样的命运罢了。

但后来我自己开始做饭之后,发现做饭本身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让人不愉快的,不是做饭,而是做饭给那些不懂得欣赏,还会挑毛病,并且不懂得分担家务的人。

多数想要远离厨房的女性们,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做饭;

而是想要远离几千年的父权文化对女性在刻板印象(厨房是女人的地盘),和对于女性劳动的压榨。

跟前男友在一起的某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很不想做饭,当然他也表达自己肯定不会做饭,于是我们就吃了很久的外卖。

后来我终于理解了自己不想做饭的心情:

因为就算我做了饭,他也不会主动去刷碗,所有这些劳动都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无偿服务。

久而久之,每次想到做饭的时候,就会有情绪。

但在分手之后,为自己做饭,又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5)

做饭带来的愉悦之一,就是你有一种力量感,一种对生活的自主和掌控感。

这种感受很原始,并且是最容易入手的。

我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很生动,很有活力很自由,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沮丧。

他们以为这是学了心理咨询的缘故,但其实,心理咨询师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跟我的来访者们一样,我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对自己心怀慈悲,甚至有时候也会自我厌弃,自我评判,提不起精神去做事情。

现在,我恢复活力的小绝招之一,就是:

当我发现自己不太喜欢自己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更努力去照顾自己了。

当我渴望被爱的时候,我会首先想到对自己表达爱。

而我表达爱的方式,不是消费主义洗脑的口号 “买买买” ,也不是去奢华餐馆吃一顿大餐……

而是在颓废中起身,走向厨房。

甚至不需要刻意找什么菜谱,仅仅是看看冰箱里还有什么食材,我可以做怎样的组合。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奇迹一次次发生了:

我听着音乐,哼着歌,然后在一刀刀,一块块,在葱姜蒜中找回了活着的 “味道” 和触感。

并且吃完一顿心满意足的饭之后,收获到了自己想要的力量。

那种力量包括最原始的,食物带来的能量;

也包括在颓废踌躇中能够重新启动自己,让自己行动起来的力量,

还包括一种 “我有能力照顾自己” 的牛逼感。

做饭这件小事,就成了一种最简单的,找回力量和爱的方式。

因此,我认为家长们无需担心孩子学会了做饭,就变成了家庭中无偿劳动的执行者和被压榨剥削的人。

我们需要改变的恰恰是这种彼此对立,想要让对方承担无偿劳动的思维方式。

关系中,如果两个人都愿意共同承担这种无偿的劳动;

甚至因为女性在怀孕和生产过程中承担了太多身体和方方面面的痛楚和代价,男性因此愿意承担更多家务。

那么做饭对于伴侣来说,就可以是一件相互照顾,一起合作的美好体验。

我也期待着有一天家长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们说:

去厨房吧,我来教你做饭!

我们一起做饭,互相照顾。

将来有一天你会和伴侣一起做饭,互相照顾。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6)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7)

做饭如做爱

“前戏”很重要

如果非要给做饭一个比喻的话,我会觉得它像是做爱的过程。

如果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是高潮,那么之前所有的准备和烹饪过程都是“前戏”。

没有前戏,高潮也很难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你吃到的外卖,很难真正产生满足感。

甚至明明吃饱了,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的原因。

先说一点十八禁的话题。

从前不管是来访者,还是我身边的女性好友,都跟我抱怨过同一件事情:

自己的男友/老公急着 “进入正题” ,前戏往往非常糊弄,甚至没有前戏就想直接开始了。

这样做的共同结果是:她们对于整个过程的体验很不好,并且很可能感觉到疼。

久而久之,她们甚至还会被贴上 “性冷淡” 的标签。

因为当伴侣再次来求欢的时候,一想到又要忍受疼痛,她们往往会抗拒。

其实我的一个好奇是:

这些男性在急吼吼的 “办正事” 的过程中,自己会很享受吗?

如果对方不愉悦,他们真的会仅仅 “自己爽” 就可以了吗?

我想大部分男性其实是重视对方感受的。

只是长久以来,文化对性表达的禁锢,造就了对性的偏见——

很多女性,因为对性的羞耻,很少表达出自己真正的需要,她们的伴侣也更倾向于认为女性在性活动中是被动的、接受的那一方;

而很多男性觉得温柔的前戏,是一件有损男子气概的事情,于是他们的伴侣认为,男的都很粗暴,不喜欢抚摸、接吻这种身体的交流……但事实是这样吗?

说这些,其实还是想回到做饭上。

如果说对性的偏见,为两个人真正享受做爱的过程制造了重重障碍的话,那么我们对于做饭的偏见也是如此。

现在性变得更为普通,一个人在交友软件上可以轻易找到一个炮友,甚至两个人都不需要互相有好感。

但吊诡的,在一个性更容易发生的时代,真正的做 “爱” ,却变得更加困难。

同样,在一个食材遍地,物资无限丰盛的时代,吃东西很容易,但好好吃饭,真正享受食物却变得更加困难。

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就像我们面对一个已经很熟悉的伴侣,觉得没有欲望了一般。

我在学习咨询的过程中,最受用的一句话之一是:

不管你见过来访者多少次,

请把你们的每一次见面,当成是第一次,

带着新的眼睛去看,新的耳朵去听。

每一种食材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形状处理,不同的火候,不同的调理和烹饪方式,和与其他食材的不同组合中,都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和样貌。

或许每一次做菜,都可以换上这样一双新的眼睛,一个新的鼻子,带着好奇去感受这次可以跟食材一起创造点什么新东西。

从前我听过一种说法:两个年过七旬的伴侣,也许会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更加享受跟彼此的性爱。

这样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呢?

因为他们更温柔,更体贴,更懂得彼此的需要,前戏和各种身体的抚摸也更加充分。

同样,也许你跟食材的关系也可以如此。

随着你对各种食物了解的加深,你更加懂得它们的天性,特质,更加知道哪些食材会跟你此时此刻的身体状态更加契合。

那么也许你和食物也会进入一种更美妙的 “老夫老妻” 状态:每一次都是新鲜,同时每一次都很安心舒适。

如果说今天我这篇文章有那么一星半点的价值,我希望它可以邀请你重新回到跟食物的 “爱恋” 中。

试着从 “前戏” 开始,去了解食材,触摸,感受,闻闻它们的味道,体会它们在你手里的感觉。

认真看看它们的样子,跟它们互动,尊重它们,爱惜它们,也感谢它们为我们提供的种种。

带着一次次重新出发,用新的方式跟它们 “调情” 的心情,走进厨房。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8)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9)

做饭禅

在做饭中,与 “无用” 相处

这几年我还在训练自己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习 “浪费时间” 。

就是去做那些看起来没有用,或者不太有用,但自己非常想做、或者很喜欢的事情。

做饭就属于那种有点用,但又 “不太有用” 的事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活得更像一个机器。

周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朋友们,在工作日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的空间可言。

996都是小菜一碟,更有甚者,每天回到家都是晚上11点。

人的生活空间不断被压榨,不断在琐碎的事务中往复循环,就会渐渐失去活着的感觉。

这时候,你需要给自己创造新的空间,去呼吸,去感受你的存在。

而你的存在本身,是不需要 “有用” 的。

当我们说 “有用” 的时候,是对谁有用?

如果一个人仅仅活在 “有用” 的状态里,那她就一直在回应别人的期待,而忘了去聆听自己。

我不想否认 “有用” 的价值,我们也都想做一个有用的人,但请尊重你 “无用” 的部分,它们同样重要。

那些你仅仅是好奇,仅仅是出于喜欢,或者有热情而做的事情,请你保护好它们。

我觉得做饭就可以是这样一件事情,而且它不是真的 “没有用” 。

当你可以慢下来,容许自己用一个小时去精心准备一道自己喜欢的菜时,

你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以呼吸,可以感受存在,可以不计较得失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道理,就跟你和好朋友聊天是一样的。

跟一位非常聊得来的好友聊天时,你不会问:我们聊天有什么用?

同样,你也不会问:我们聊天能有什么产出和收获?

你仅仅是很享受这个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对你来说就是最大的价值。

如果生活让你喘不上气,那么请从照顾自己,慢下来,好好为自己做一顿饭开始吧!

在这个空间和时间里做你最想做的,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去照顾自己。

最后,愿我们在2022年,都可以好好吃饭!

认真做饭最好的人(讨好自己最好的方式)(10)

作者:Joy Liu(刘双阳),后现代流派心理咨询师,繁荣成长工作坊创始人;擅长领域:家庭治疗,伴侣咨询,开放式对话,个人成长,亲密关系等。公众号:繁荣成长工作坊。责编:陈沉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