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年,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在这个被后人称为“轴心时代”的时间段,诞生了一批影响世界千年格局的思想家,甚至成为了各文明之间典型的代表人物,为什么这些人会扎堆出现呢?“轴心时代”的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

轴心时代书籍

轴心时代

公元前500年左右,此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成为了摆设,诸王成为了真正的统治者,同一时期,古希腊,古印度等国家也处于列国纷争的时期。东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学者,他们的出现,推动着社会逐渐从文化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其中以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多位思想学者为代表的。有一个神奇的现象,这些先人全都位于地球北纬30度线附近,他们好像相约而来,他们的思想都成为了几千年后的发展方向。直到今天,依旧影响着世界。这个时期就是“轴心时代”。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2)

轴心时代的人物

孔子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的圣人,但其中很多人只是顶着圣人的头衔,但是有一人,却被中国,乃至全世界,认为当之无愧的“圣人”,这个人就是“中国儒家派创始人孔子”,不过孔子却并不这么认为:“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3)

孔子画像

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孔子会是七国时期有名的人物,真相恰恰相反,孔子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书本中所描写的那么风光,甚至还有一点凄惨,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远离时代旋涡中心,不受当时社会权臣百姓的待见。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成为了影响千年的人物。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是鲁国人,在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正妻施氏被逐出家门,施氏一个人带着孔子和他的兄长,一路来到曲阜阙里。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4)

幼年孔子生活清贫

幼年时期的孔子,生活非常清贫,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生活的重要性,此时的孔子,已经有了做学问的决心,并且付出实际行动,公元前533年,孔子为了能够回到祖籍祭拜祖先,迎娶了宋国丌官氏之女为妻。

此时的孔子将近20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孔子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并且对天下大事便显出了特别高的兴趣,在公元前525年,孔子开办了自己的私人学校,此时已经有不少的学子慕名前来,到孔子30岁的时候,已经有所成就。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5)

孔子的一生都在坚持“圣人无常师”,潜心学问,从社会中吸取经验,“雅言”就是孔子从多地方言中总结出来的通行标准话,简单理解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际用语”

此外,孔子还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秦国的强大就离不开孔子的思想影响,当初商鞅投奔秦穆公时,就采用孔子的“仁道”,转化为“帝王之道”,此时的秦穆公听完商鞅的言论后,所表现出来的是不可置信。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6)

商鞅将孔子的“仁道”,转化为“帝王之道”

甚至还认为是在信口开河,第二次再见秦穆公的时候,商鞅又为其讲解“王道”思想,此时的秦穆公依旧不认可商鞅的思想,直到后来的“霸道”,才彻底打动了这位秦国的君王,也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带下了厚实的基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原是卫国国君后裔,故又叫卫鞅或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为商君,故称商鞅。商鞅“有奇才”,“好刑名之学”,曾在魏国效力,但没得到重用。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便从魏国来到秦国,并三次见到秦孝公。第一次,商鞅讲“帝道”,秦孝公不感兴趣;第二次讲“王道”,秦孝公仍没兴趣;第三次讲“霸道”,秦孝公兴趣大增,“语数日不厌”,于是决定重用商鞅,变法图强。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7)

孔子《论语》对后世影响深渊

虽然商鞅最终没有使用实行孔子的仁道主义,但是孔子的思想却依旧成为影响后世千年的存在。尤其是他的学生为其整理的《论语》,更是成为了当代学子必读之物。

《论语·述而》中有这么一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如今孔子早已经在网友的调侃下,成为了全名网红教师,稳坐“文化圈一哥”的宝座,2000多年,如今全世界都有孔子学院,很多外国人也在学习“子曰”“子曰”。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8)

当之无愧的学术界一哥

老子

关于老子的传闻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争议的是老子的年龄,有人说老子只活了几十年,但是也有一部分认为,老子已经达到了长生不老的境界,我们暂且不说这位先人是否已经羽化登仙,还是与天地融为一体。

仅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就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史书记载,老子出生在公元前571年,去世于公元前471年。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9)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朝皇帝直接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编著的《老子》,《道德经》等著作,更是至今依旧被学子们熟读。就连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也是老子的学生。老子和孔子之间,曾经有过这么几段对话,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古人的思想。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0)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1)

老子讲究顺其自然

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子认为,天地之间,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植物,本就和自然是一体的,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只要顺其自然,就不会迷失本性,正是因为心中经常想着功名利禄,所以才会有很多的烦恼。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2)

道教

孔子听闻后回答道:如今国家战乱不乱,我心中担忧国家,担心仁义不能够在全天下实行,作为大丈夫却不能够为国建功立业,为民做一些事情,心中感慨万千。

但是老子却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推动自然,飞禽走兽就算是没有人类的帮助,也可以走向繁荣,这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忧虑。

虽然这只是史书记载两人圣贤的一段对话,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或许今天的中国,在文化领域,会落后很多年,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一大片空白。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3)

释迦牟尼

公元前1500年,一批外来着入侵到了古印度,他们在这里建立了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四个等级,在外来人的影响下,婆罗门教成为了古印度重要的宗教。作为如来的化身,释迦牟尼并非是一位不老不死的神明,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释迦牟尼出生在孔子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63年,那个时期的印度战乱不断,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乱,老百姓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迦牟尼出生了。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4)

释迦牟尼画像

释迦牟尼也并非一开始的时候就叫“释迦牟尼”,他的真名是“乔达摩·悉达多”,不仅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更是将来的王位继承人。释迦牟尼虽然出生在战乱年间,但是他的生活却过得很幸福,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怀疑眼前的世界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虚假的,只是一种幻想。

释迦牟尼也并非是一开始就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他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下,遇到了一位病人,这位病人感染重疾,十分痛苦,释迦牟尼在别人的口中第一次听到了疾病这个词,并且了解到了人终有一死。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5)

为了摆脱这种束缚,选择离家出走,去寻找他心中的道路

他回到家后,陷入了深思,即便是妻子为其剩下一个儿子,都未能让释迦牟尼从中脱离出来,甚至为了摆脱这种束缚,选择离家出走,去寻找他心中的道路,就这样,本来是一位王子的乔达摩,成为了修行者“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立者,他在人世间经历了81年,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就是出自于此。那么释迦牟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6)

这就要和他的母亲说起了,在生下释迦牟尼7天后,他的母亲就去世了,释迦牟尼是在乳母和其他妃子的养育下,长大成人,养母并非像电视剧中所演的一样,十分恶毒,反而对释迦牟尼细心照顾。

据说当时有一位高人阿私陀(星象家)在看到释迦牟尼后,做出了预言:“此子非凡,可拯救世间。”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7)

高人阿私陀(星象家)在看到释迦牟尼后,做出了预言:“此子非凡,可拯救世间。”

释迦牟尼的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父亲净饭王却十分喜欢这个儿子,并且为他搭建了一座十分神奇的宫殿,据说这座宫殿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因此也被称为“四时宫”,只要释迦牟尼进入宫殿内,就会是春天,因此释迦牟尼从小就不知道外面的春夏秋冬,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我们所说的,当他见到生老病死后,心中会感慨万千,甚至还会认为这个世界并不真实。

释迦牟尼在父亲有意的维护下,他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并且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当时印度最有学问的“小神童”。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8)

释迦牟尼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也是一位怜悯众生的圣人

但释迦牟尼却因为从小失去母亲,在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阴影,据说释迦牟尼从小就具有强悍的敏锐感知力,有一次在树下坐禅时,非常容易自然的就达到了初禅之境。

释迦牟尼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也是一位怜悯众生的圣人,其实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吃饱了撑着,当他看到有一只虫子被农民挖出来的,又被飞鸟吃掉后,心中感到世界众生相互残杀,充满苦难。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19)

释迦牟尼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宗教,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释迦牟尼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宗教,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在他16岁的时候娶了老婆,释迦牟尼好好的一个人生大赢家,在他的悲怜众生下,抛妻弃子,开始了修行的道路。

当释迦牟尼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的时候,开始了一边化缘,一边修行的生涯,而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那么和尚,总会拿着一个碗去化缘的开始。当他来到大天竺的后,看到当地的僧侣凭借信众的供养,衣食无忧后,释迦牟尼果断剃发修行,并且在跟随“阿罗陀迦兰学习”,进入了“无所有处定”的禅境。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20)

释迦牟尼珍贵画像

就如同六祖慧能所写的偈子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闲时勤拂扫,莫使惹尘埃。此时的释迦牟尼站在了婆罗门的对立面。

在释迦牟尼在人世间第81个年头的时候,发出了感慨:我已老、衰耄矣。我之旅路将尽、年寿将满,年龄已八十矣。阿傩,犹如旧车辆之整修,尚依革纽相助,勉强而行。”

此时刚好是公元前486年,当时的释迦牟尼就住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外的灵鹫山,而这里也成为了神话故事中如来的居所“灵山”,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目的地。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21)

释迦牟尼虽然穷奇一生追求佛法,但是因为佛法玄妙,最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着坐着就是成佛了,至于这个成佛含有多少的神话传闻,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但是关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发过的誓言,还是有所记载的: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而他所创造的佛教,至今有人信奉。

苏格拉底

和上面三位不同的是,苏格拉底虽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人生却非常的与众不同,苏格拉底本身是一位相貌丑陋之人,他娶的妻子也是一位泼辣的女子,苏格拉底经常会遭到妻子的谩骂。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22)

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如此泼辣的一位女子呢?苏格拉底回答道:擅长马术的人总喜欢挑战烈马,如果能够将最烈的马儿驯服,那么其他马匹也就不在话下了。因此我要是能够忍受这样的女人,那么其他人我也可以容忍,如此一来,天底下就没有难相处的人了。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23)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虽然苏格拉底在女人这个问题上,给出的答案还不能够完全服众,但是他在思想方面,却值得让你逗留,苏格拉底存在于公元前469年~公元399年,他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就是他的学生战役,也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不过苏格拉底的死也是足够令人不解的,他竟然是因为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被判处了死刑,不过在哪个神论至上的时代,苏格拉底的行为,触及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底线。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同一时代(轴心时代有多牛)(24)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可即便如此,苏格拉底的名言,还是值得大家记录: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

参考资料:《论语》《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