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就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

结合曾国藩家书论述家风的重要性(读詹氏家风训诫)(1)

而詹氏家风是我们家族从西周自詹文侯起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詹氏家风的形成往往是,詹氏家族之首封詹侯,即詹文侯出类拔萃身负众望而为家族后裔敬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詹氏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训,即家风训诫是指詹氏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等等。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特别是我们詹氏家风训诫十条,自西周相传至今有两千八百多年历史生生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借此四川省詹氏协会举办詹氏家风研讨会之际,我谈谈我们《詹氏宗谱》记载詹氏家风之家训十条的初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从从西周至今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在詹氏家族文化里,我们家里保留着破烂发黄的一套22册《詹氏宗谱》,它记截,“自西周宣王姬静,封其次子至弘为詹侯,封为安西侯,食采于詹,史称詹文侯; 詹文侯约生于宣王继位年(公元前827年),为王族,处于特殊的历史时代,从小接受周朝文、武、礼、孝、仁、义的教育,又经历激荡的社会变革和各种争斗风云的磨砺,显露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在宣王时期,他曾征战在伐戎的沙场,屡建奇功,(西周时期共有三支王师军队:一是虎贲军,为王宫禁卫军;二是周六师,均为周人组成,主力军,驻守镐京周围;三是殷八师,由殷商遗民组成,其将帅由周人担任,每师2500人)。

詹氏始祖为教育后代特为家族制定了家规家风训诫十条,即敦孝悌、笃宗族、和乡亲、尊师长、尚勤俭、重读书、诚祭祀、争人格、除陋俗、禁非为”,相传至今两千八百多年生生不息,符合当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词概括要求。家族制家规训诫,国家制法规纪律,相得益彰,是教育子女,规范公民遵法守纪的好规章、好教材。借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宣传家族文化要求,笔者根据詹氏家族文化遗产《詹氏宗谱》中整理出来,供参考与交流。

我国西周王朝周武王在陕西沣河以东建都城镐京,传第十一位王西周宣王姬静(前827-781) 。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封长子为太子(后来继成王位即幽王)、次子至弘封为詹侯(字文禄,称史詹文侯)、三子为杨侯、四子为陆侯、五子为谢侯等血统兄弟。

据《姓苑》、《詹氏宗谱》记载:“詹姓始于周宣王之子,赐姓为詹,建立詹国(指现现在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一带),为侯爵,始封之君为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氏得姓始祖。在始祖詹文侯的家传身教的下,詹氏后裔代代相传制定了詹氏家族家规家风训诫十条如下:

一、敦孝悌。“孝”,即孝敬。子女对父母要尊敬,要承担抚养,照顾的责任。不知孝敬父母,安知父母爱子女之心?襁褓中,父母审音、察色、观泄、抚体,细心调理;总角时、逗挪步、导发音、辩物象、诱思维、百计养育;束发期,嘘寒暖、问饥渴、矮言行、劝苦学,倍加关爱;及至弱冠或及笄之年,父母仍不忘为其婚嫁、谋生操心。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子女之报春晖,亦天经地义。“悌”,指弟妹要尊重兄妹。彼此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手足情浓,同甘共苦;煮豆燃萁,世人唾骂。夫妇同心,相敬如宾,夫义妇顺,家道兴旺。婆媳、姑嫂、妯娌,都要正直坦诚待人。大家明礼、讲理、不故贬家人,不肆扬家丑。为建立和睦家庭而尽心尽责。

二、笃宗族。族人虽有远近疏密,如水之源,木之本,同根共脉,而疴痒相关。长幼有序,上下分时。喜则相庆以结其绸缪,戚则相怜以通其缓急。以贵凌贱而势力待其族人,以富骄贫而愤傲施骨肉,以小故而隋宗支,以微嫌而伤亲爱,以怠慢而违逊让之风,以浅薄而亏敦厚之谊,皆为我族德所不恕。

三、和乡亲。唯邻是卜,亲亲爱爱。人有亲疏,概待之以温厚;事无大小,皆处之以谦和。与善人交,情义为重,诚信待人。处乡亲,和为贵,安乐忧患,视同一家。直言可以解纷,施德不必望报。毋饰智以欺愚,倚强以凌弱。要有包容之大度,断无唆怂之劣举。

四、尊师长。晚幼者对师长(老师、师傅、年长、辈长)无论姓氏、性别异同,均得毕恭毕敬。不得平肩并座,不得直呼其名,不得恶语顶撞,不得戏谑羞辱。即使受了委屈,只应“怡声人分理”。话前先尊称,坐前先礼让,行前让长先。师长亦应自重自爱,若恃尊凌卑,或借端起衅,理宜批之驳之。

五、尚勤俭。勤与俭及治生之道。人生必择其业为立身之本。无论务何业,一要有志向,二要靠勤俭,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则妄费。则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者入行险徼悻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盲目好高骛远,见异思迁,终使志业俱废。

六、重读书。子孙虽守本分,若不读书明理,块然如土俑木偶,何用之有?读书应先求义理,变化气质,探求学问,学做好人。多读好书,不死读书,博学深思,修身养性,铸魂立德,成为栋梁之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七、诚祭祀。1、敬祖宗。祖德宗功光前裕后,每年清明合族应在宗祠举行祭拜祖先活动,各户应在家中焚香化纸,顶礼膜拜。2、修祖墓。墓是先人躯体、灵魂寄寓之所,植树种花,修墓树碑,以显肃穆。3、藏谱碟。家谱具有维系血亲、载录家史、规范伦理等特珠的社会功能,每隔五十年要篆修一次。成书后,要祭谱、拜谱,分房管藏,并定时查验,会谱。4、慎立嗣。男女均是传代人,若立嗣,同性“应继”或异姓“受继”、赞婿“入继’,单挑或双挑,其子孙必用立继人姓,修谱时应注明螟蛉之子的姓氏、来源。

八、争人格。威武不屈,富贵不移,廉洁奉公,宽人克己,平等待人,刚毅诚信,扶危济困,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爱国守法,忠国忠民,不卑不鄙,自重自强,自信进取。

九、除陋俗。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孝子贤孙的加倍修德行善,乃是对生前有恶行的死者之最好超度。生厚养,死俭葬,实为智举。男婚女嫁,注重人品,莫贪钱财。喜事奢办,强求饰美,徒致家用空虚,儿女受累。

十、禁非为。为父兄者应对子孙弟妹耳提面命,启其德性,遏其邪心,正其爱好,善票性,俘其知礼明理。循规蹈矩,日久心地淳良;谨言慎行,刻意修养成人。若恶习染身,粗鲁懒散,嗜烟酗酒,博弈嫖殴,结纳匪类,往往陷溺而不悟,不齿于人,可恨可悲。对于违法犯禁之族人,轻则训戒,重则送官究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四川詹氏协会詹绪河、詹述吉等宗亲们正是沿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方向,举办这次家风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所在于教育詹氏后代的成长,传承我们詹氏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作者 : 詹保余 编审: 苏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