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时光:二十四节气三十六乐章(群星)

适合节气的背景纯音乐(音乐专辑民乐时光)(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以民乐之名,听名家演奏,品千年荣华;

以乐器之名,赏传统文化,演绎节气乐章。

二十四节气如时光的纬编,莹莹烁烁,清韵悠长,编织出斑斓的岁月之网。

从这里,我们将带你领略民乐中东方的大美中国!

《民乐时光:二十四节气三十六乐章》音频集:点击进入欣赏

适合节气的背景纯音乐(音乐专辑民乐时光)(2)

《民乐时光:二十四节气三十六乐章》图文合集:合集|专题:《音乐时光》 - 今日头条

适合节气的背景纯音乐(音乐专辑民乐时光)(3)

《民乐时光:二十四节气三十六乐章》36 首歌曲及对应的二十四节气简介:

01.阳春白雪(立春)-李光祖 03:24【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立春 2月3日至5日始 【三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习俗:正值此时的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打扫房屋,贴上春联字画,张罗丰盛的团圆饭,红红火火迎接新年。对春节的重视,象征着人们对美好年景的期盼。立春这天,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正如诗句“春到人间一卷之”所说,寓意春满乾坤福满堂。

02.阳关三叠(雨水)-闵惠芬 05:08【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雨水 2月18日至20日始 【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习俗:雨水期间最重要的节庆就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中华民族自汉魏以来流传至今的重要节日。在一年复始的第一个月圆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寄托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之意,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03.鹧鸪飞(惊蛰)-詹永明 08:25【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惊蛰 3月5日至7日始 【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习俗: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吃梨能清热润肺。“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以让病痛远离身体。对于农人来说,也有让虫害远离庄稼的含义,希望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04.采茶扑蝶(春分)-群星 04:10【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春分 3月20日至22日始 【三候: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习俗:古时,春分祭日是表达崇敬太阳的活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皇帝会在日坛祭祀太阳神,极为隆重。到近代,每每春分时节,春意浓郁、百花盛开,民间发起了更丰富有趣的活动:竖鸡蛋、放风筝、植树、赏花,人们尽情感受着美好春光。

05.清明上河图(清明)-张维良 13:0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清明 4月4日至6日始 【三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习俗:清明紧随“寒食”,由于日子接近,清明祭祖踏青、寒食禁火扫墓,渐渐合二为一。相传当年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他的随臣介子推割肉为主充饥。回晋国后,介子推不求利禄,隐居绵山,晋文公焚山迫其出山,却误将他焚死。感念忠臣,晋文公将这天定为“寒食”,禁生烟火,只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又素服哀悼,这样的传统便渐渐流传下来。

06.醉渔唱晚(谷雨)-俞伯荪 06:10【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谷雨 4月19日至21日始 【三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七言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习俗:北方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食椿,又名“吃春”,寓意迎接新春到来。此时的香椿,香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健胃理气之效。南方则有谷雨摘茶的习俗,传说在谷雨当天采制的茶,喝了会清火明目。这天,人们常常三两结伴,去茶山摘些新茶,以祈健康。

07.出水莲(立夏)-林石城 02:14【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立夏 5月5日至7日始 【三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习俗:据记载,从周朝起,古代帝王就要在立夏这天,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祈愿丰收。宫廷里有“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传统,在这一天,皇帝要将上年冬天储存好的冰赐给百官。民间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会举行秤人、斗蛋等有趣的活动。

08.石上流泉(小满)--詹澄秋 04:12【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小满 5月20日至22日始 【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习俗:祭蚕和祭车神是一些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现在更流行的是在小满时节去乡间采集“苦菜”,回家做成美味的凉菜与家人一起分享。“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生长遍布全国,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很适合在初夏时食用。

09.空山鸟语(芒种)-张韶 03:23【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芒种 6月5日至7日始 【三候: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芒种前后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插艾草、做香包,许多地方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另外,芒种时节,众花皆谢,民间会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桥段正是发生在这一时节。

10.潇湘水云(夏至)-赵家珍 07:41【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始。 【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习俗:自夏朝开始,人们就喜欢在夏至熬制消暑佳品——酸梅汤。在北方的习俗中,每年一到此时就可以吃美味的凉面,因为气候已渐渐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妇人还会互送防痱子的香粉和美丽的小扇子,以此迎接夏天开始。

11.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暑)-于淑珍 05:1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小暑 7月6日至8日始 【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习俗:小暑时节,天气开始炎热。民间有小暑“晒伏”的习俗,家家户户把冬季压在箱底的衣服、被子拿出来暴晒,去潮去湿。此时蜜桃成熟,香甜可口。池塘里荷叶田田,夏荷初开,正适合赏荷消暑。

12.旱天雷(大暑)-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05:23【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大暑 7月22日至24日始 【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习俗: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高温酷热。人们见了面,常常是抬头看看火辣的太阳,无精打采地说上一句:“天可真热啊!”因苦物消火,故而夏天的饭桌上,最常吃的是翠绿清爽的“凉拌苦瓜”。南方会熬制“烧仙草”,谚语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13.渔舟唱晚(立秋)-项斯华 03:0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立秋 8月7日至9日始。 【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习俗:此时还逢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传说这天晚上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相传织女手巧,按古俗,姑娘们若想向她“乞巧”,就要在这夜穿针引线,做些小饰品摆放在院子里。在现代,“七夕”则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14.秋夜思(处暑)-孙卓 08:25【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处暑 8月22日至24日始。 【三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习俗:此时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民间常有“放荷灯”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已故亲人的追思和悼念。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正是渔业收获的时节,他们常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出海,祈愿满载而归。

15.平湖秋月(白露)-屈庆 03:34【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白露 9月7日至9日始。 【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习俗:《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的霜是指清晨的露水因气温骤降而凝结成微白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此时,秋意渐浓,适宜喝些不温不寒的“白露茶”。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它不像春茶那么不经泡,也不像夏茶苦涩,而是别具甘醇的味道。

16.寒鸦戏水(秋分)-苏巧筝 05:54

秋分 9月22日至24日始。 【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习俗:俗话说“秋分食蟹忙”,此时的蟹肉是最肥美、最滋补的,螃蟹的种类很多,但“大闸蟹”最为有名,鲜盖百味。桂花在秋分时也盛开了,散发出淡淡的幽香,用来做成桂花蜜,味道清爽鲜洁、甜而不腻。

17.月儿高(寒露)-赵家珍 06:07【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寒露 10月8日或9日始。 【三候: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送十五舅》 【唐】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习俗:寒露节气,菊花盛开,有些地方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饮后能除秋燥。有时寒露正逢中秋节,缕缕微凉穿过秋天的静夜,家家户户赏月、吃月饼,心中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18.听松(霜降)-陈洁冰 04:41【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始。 【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习俗:俗话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说起霜降吃柿子,相传朱元璋小时候因贫困经常饱受饥饿之苦,有一年霜降时节,他饥肠辘辘,突然在村庄里看到一棵柿子树,他饱吃一顿才得以活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将那棵树封为“凌霜侯”。从此故事广泛流传,便有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19.江河水(立冬)-闵惠芬 06:50【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立冬 11月7日或8日始。 【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习俗:进入立冬节气,天气渐渐变得寒冷。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需要多吃些牛羊肉等热量较高的食物维持体温,补充元气。同时,忙碌近一年的人们,立冬这天要犒赏辛苦一年的家人,便有了“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

20.林冲夜奔(小雪)-李玲玲 08:54【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始。 【三候:虹藏不见,天腾地降,闭塞成冬】 《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习俗:小雪前后,人们纷纷开始准备储存过冬的食物,海边的渔民开始晒制鱼干。而在北方,白菜是北方冬季不可或缺的菜品,白菜寓意“百财”,人们会在菜窖底铺上一层干土,将晒过的白菜头朝下一棵棵码好,然后再盖上一层厚厚的土,这样储藏的白菜鲜嫩可口。

21.十面埋伏(大雪)-李光祖 12:11【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大雪 12月6日至8日始。 【三候: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习俗:为了在寒冷的冬季储存食物,人们常在大雪这天制作“腊肉”,把猪肉洗净撒盐,加上花椒、八角、桂皮等各种调料,挂在门口或屋檐下,不出几天就肉香四溢。南方还将浸泡过的糯米放到石槽里打成“糍粑”,可保存一季,食用时再用火烤或油炸。

22.夜深沉(冬至)-张素英 05:12【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冬至 12月21日至23日始。 【三候: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习俗:“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流传下来的民谣。相传东汉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是冬季,他见乡亲们饥寒交迫,很多人耳朵冻伤了,便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煮熟后,用面做成耳朵形状分给大家。人们吃了后,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也流传下来。

23.梅花三弄(小寒)-陆春龄 04:16【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小寒 1月5日至7日始。 【三候: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 《山中雪后》 【清】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习俗:小寒时节,正值腊月初八“腊八节”。干物称腊,八是指“八谷星神”,人们将干果、杂粮煮熟制成“腊八粥”敬献农神,表示庆丰收之意。平日里,北方饮食多是糖炒栗子、烤白薯,南方也常用羊肉、牛肉、鸭肉等温热食材调补身体。

24.塞上曲(大寒)-刘德海 07:17【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始。 【三候: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习俗: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故有“大寒迎年”的说法。随着春节将近,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鞭炮。旧时大寒这天的街上,人们会争相买芝麻秸,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

25.步步高(壹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02:1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26.闹元宵(貳月)-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05:10【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27.春江花月夜(叁月)-上海民族乐团 10:35【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28.高山流水(肆月)-赵家珍 07:56【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29.雨打芭蕉(伍月)-屈庆 03:14【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0.良宵(陆月)-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02:3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1.二泉映月(柒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06:02【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2.汉宫秋月(捌月)-刘德海 06:5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3.平沙落雁(玖月)-刘德海 06:57【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4.将军令(拾月)-上海民族乐团 05:56【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5.大浪淘沙(拾壹月)-刘德海 05:01【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36.百鸟朝凤(拾貳月)-任同祥 06:39【音乐详见“音频”或图文内容】

关注专题 欣赏更多:#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美友音乐#

#美友FM#

#往事只能回味——经典【影视·戏曲·音乐·曲艺】展播集中营#

#美友专题精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