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1)

《袁崇焕》主创人员在袁崇焕雕像下接受媒体记者采访。首席记者 陈帆 摄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2)

记者和导演唐国强合影。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3)

《袁崇焕》开机仪式现场旌旗飘扬。

热血英雄袁崇焕 传奇人生上荧幕

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擦亮东莞“袁崇焕故里”文化品牌

电视剧《袁崇焕》开拍了!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李慧玲)东莞是英雄袁崇焕的故里,为了将袁崇焕的传奇经历搬上荧幕,擦亮“袁崇焕故里”这一文化品牌,东莞市人民政府组织创作拍摄电视连续剧《袁崇焕》,5月20日,该剧开机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广东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举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副市长喻丽君出席开机仪式。该剧总制片人张硕萍、总导演唐国强、制片人冬奇,编剧胡正言,主演邵兵、王媛可、曹征、肖荣生、周浩东、李解、王欢等悉数到场。

开机仪式现场,潘新潮致辞,对这部剧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这部《袁崇焕》“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

崇焕故里

倾力打造高端性市场性精品

金庸曾在《袁崇焕评传》中写到:“在距离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区之中,过去三百多年内出了两位与中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人物。最重要的当然是孙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在广东东莞县的袁崇焕。”

袁崇焕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9年间,从芝麻小官,到蓟辽督师,再到惨死刑场,其中的波澜起伏难以想象,而他留下的“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豪言,更令人对其肃然起敬,至今仍闪烁着深邃的历史光芒。

作为袁崇焕故乡的东莞,更是对这位英雄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东莞,不仅有袁崇焕纪念园、袁崇焕中学,更筹划组织拍摄了电视剧《袁崇焕》。

创作拍摄电视剧《袁崇焕》是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的重大文化项目,目的是颂扬英雄、传播浩然正气、塑造城市形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定位是要将该剧打造成为高端性、市场性、本土性兼具的精品佳作,在注重挖掘东莞传统文化和体现东莞城市精神的同时,通过制作电视剧,切实擦亮东莞“袁崇焕故里”这一文化品牌。

众星云集

总导演唐国强 邵兵演崇焕

史诗巨制《袁崇焕》主要讲述了一代名将袁崇焕从无名小卒成长为英雄的历史故事。

《袁崇焕》主创阵容强大,著名演员兼导演唐国强担任总导演,同时他也将在剧中亲自披甲上阵;曾拍摄过《热血奇侠》、《神枪》、《夺宝传奇》等作品的新生代导演金霖担任该剧导演;曾指导过新版《鹿鼎记》、新旧两版《天龙八部》等作品的美术大师张仲兴担任该剧美术指导。

此外,该剧还汇集邵兵、王媛可、梁冠华、王姬、高梓淇、蔡琳、曹征、李解、廖京生、周浩东、肖荣生、王欢、方舟波等众多实力演员。老戏骨唐国强此次将重拾古装造型,再谱史学篇章;常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实力派演员邵兵,将延续热血男儿的作风,演绎英雄袁崇焕的传奇一生;气质美女王媛可将饰演身份成谜并获万千宠爱的孙灵汐。此外娱乐圈的模范夫妻高梓淇、蔡琳也将会把戏外的恩爱带入戏中,分别饰演崇祯皇帝和张皇后。

制作精良

将掷重金于后期特效制作

该剧将大格局、多面性地呈现出一代名将生命中最重要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战役。为了逼真展现剧中的历史场景和战争场面,剧组将在多地取景。

在造型设计上,服化组精读史书、细心查找历史资料,力求真实还原历史人物形象,并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元素。此外,片方为了制造宏大的战争场面,将掷重金于后期特效制作。精良的制作、严谨考究的史实将把该剧打造成一部“高精尖”的史诗传奇。

片方表示:“《袁崇焕》作为一部重现英雄历史的电视剧,将让更多观众了解到400多年前这段英雄的历史,唤起观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正是我们国家、我们的时代需要的主旋律作品。”

袁崇焕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东莞人敢打硬仗,勇于“顶硬上”的精神。所以说,袁崇焕是东莞人文历史中最厚重的文化名片。拍摄袁崇焕题材的电视剧,有利于弘扬爱国忠勇精神,有利于传播东莞城市形象。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潘新潮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

希望《袁崇焕》 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

在开机仪式现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致辞,对这部剧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这部剧“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

潘新潮在致辞中说,世人大都只知道东莞是在改革开放后崛起来的新兴国际制造业名城,在《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中名列第四,但其实东莞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5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的建县史,1250多年的建城史,英才豪杰,代不乏人,而袁崇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东莞人敢打硬仗,勇于“顶硬上”的精神。所以说,袁崇焕是东莞人文历史中最厚重的文化名片。拍摄袁崇焕题材的电视剧,有利于弘扬爱国忠勇精神,有利于传播东莞城市形象。

东莞市委市政府将《袁崇焕》这部剧作为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项目,潘新潮代表出品方之一的东莞市,表达了两点希望:希望剧组全力以赴,发扬袁崇焕敢打硬仗、“顶硬上”的精神,将该剧打造成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而《袁崇焕》这部剧本身既有故事亮点,又汇聚了名导明星,新闻素材丰富,希望新闻界能加强对这部剧的宣传和持续关注,不断扩大该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东莞“袁崇焕故里”这一文化品牌。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4)

5月20日,石碣袁崇焕纪念园,电视剧《袁崇焕》的导演唐国强、主演邵兵、女一号王媛可接受媒体记者采访。首席记者 陈帆 摄

邵兵主演袁将军 英雄故里寻传承

邵兵参观东莞袁崇焕遗迹,说要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袁崇焕

5月20日,电视连续剧《袁崇焕》终于在袁崇焕的故乡广东东莞开拍了。此前一天,《袁崇焕》剧组主创人员编剧胡正言、主演邵兵、王媛可、曹征一行来到袁崇焕故乡东莞石碣水南村,参观了袁崇焕纪念园、袁崇焕中学,感受英雄故里对袁崇焕将军的纪念、崇拜以及精神的传承。

当记者问到邵兵的感受时,他说:“我现在很平静,是用一种很平实的心态走进这里,去感受和搜集这里的气息。”

“接戏是被袁崇焕这个人物吸引”

在参观袁崇焕纪念园和袁崇焕中学时,邵兵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欢呼声。这位荧幕硬汉曾塑造过很多种不同的角色,但军人和将领最为大众所熟悉。在《精忠岳飞》中,他是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将军韩世忠,而在《忠烈杨家将》中,他饰演的大反派耶律原有血有肉,有款有型,比起郑伊健、周渝民、吴尊等饰演的杨家兄弟毫不逊色。

而这次接拍《袁崇焕》,他坦言是被袁崇焕这个人物吸引,“在历史上,他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被自己效忠的皇帝凌迟处死,后来居然是他的敌人——清朝乾隆皇帝为他平反,他身上能挖掘的空间太大了。”

显然,为了出演袁崇焕这个角色,邵兵做了很多功课,“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临刑前作的诗,他随口就念出来了,对袁崇焕他有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悲悯,“古往今来,所有的将领中,只有他的命运最悲惨,可以说是古今第一悲人。”邵兵反问,同样是明朝将领比如戚继光为什么就功成名就,圆满终老呢?为什么袁崇焕就不能既把事干了,功立了,然后全身而退呢?

“其实我和袁崇焕这个人有点像”

“袁崇焕的悲剧有大时代的苍凉无奈,也有他个人的性格因素。”邵兵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但他不懂为官之道,他身上有一种很深刻的孤独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就是如此,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结果,所以说我来演袁崇焕,不是去演他,而是去体会他。”

邵兵坦言自己的性格和袁崇焕有点像,“也是那种情商不高的人,这也是我一直不红的一个原因,身处娱乐圈,并不是简简单单演好戏这么简单。我们拍这个剧也是要说古论今,像袁崇焕这种讲真话追求真理的人,是很珍贵的,我们必须要宣扬传承他们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拍这部戏的初衷。”

对于塑造袁崇焕这个人物,邵兵认为“最难的是如何去把握他的心理”,但邵兵也认为袁崇焕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去还原历史上那个真实的袁崇焕,一个平常真实的人,而不是什么神”。

花絮

硬汉型男邵兵

其实心细如发

在与袁崇焕中学的学生互动时,有学生问:“历史上的袁崇焕只有1.6米多高,你有1米8几,你会怎么去诠释这个人物呢?”听着像是一个挺“尖锐”的问题,邵兵笑着回答说:“我们演员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追求形似,但更追求的是神似,即演到这个人物的精神骨髓里,只要我表演的时候把握到了人物的精神和灵魂,这个表演就是成功的,反而不用太拘泥于人物外形上的一些差异。”

而一路观察,你就会发现外表硬朗帅气的邵兵其实心细如发,在袁崇焕纪念园和水南村的老乡座谈时,邵兵发现椅子不够,主持人穿着高跟鞋要一直站着,他马上站了起来让位,并请工作人员再去拿一把椅子。在袁崇焕中学,很多学生拿着本子排着长长的队伍请他签名,他都耐心地一一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和学生互动时,他动情地说:“我也是一名父亲,看着你们我感到很高兴,‘六一’马上就要来了,衷心祝福同学们儿童节快乐!”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总导演唐国强:

我想演袁崇焕,但无奈演不了了

著名演员,导演唐国强这次担任电视连续剧《袁崇焕》的总导演,并将在剧中披甲上阵。对于他在剧中的角色,唐国强说:“现在暂时保密,我只是客串,尽份力而已。”而据他介绍,开机仪式结束后,所有的主创人员将立马赶赴横店开拍,拍摄周期大概是3个多月,而现在已经进入夏天了,但剧组拍摄的是冬天的戏,“十分艰苦,我们都要发挥袁崇焕‘顶硬上’的精神攻坚克难。”

对这部剧,唐国强说他又喜欢又无奈,“无奈的是我想演袁崇焕,演不了,年纪大了;喜欢是因为这部剧具备悲情二字,这是区别于其他古装戏、时装戏的最大特点,袁崇焕这个人物具有唯一性。”

大家都知道袁崇焕最后的结局很悲惨,观众也很好奇这部剧最后将如何去呈现袁崇焕被“千刀万剐”的局面,唐国强回应说:“肯定不可能实打实地出现那么血腥的场面,我们将会有一个艺术的呈现方式,最重要的是展现袁崇焕那种义勇赴死的精神。”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荧幕上的唐国强饰演了很多历史上的名人。对于诠释过这么多历史人物,唐国强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而我每演一个历史人物对我自己就是一次极好的学习过程,我必须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唐国强说:“如果你把表演当成一个职业,那就有退休的时候,但如果表演是你的事业,那就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停也停不下来。”

/ 声音 /

主角王媛可:和“袁崇焕”上演干净、纯粹的精神恋爱

历史上袁崇焕的夫人为黄氏,从目前的史料来看,《袁崇焕》这部剧的女主角王媛可饰演的孙灵汐为杜撰出来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一直没当上夫人。”王媛可笑着介绍了自己在这部剧中的角色,“孙灵汐是一个活泼可爱、鬼马精灵的小丫头小天使,她爱袁崇焕的英雄气概,爱袁崇焕的精神,爱他的一切,一直守护在袁崇焕身边,但她对他的爱情是非常干净、纯粹的一种精神恋爱,所以一直没当上袁夫人。”

男二号曹征:我演袁崇焕的对手,来反衬他的伟大

因在《芈月传》中饰演不思进取的楚怀王,曹征为广大观众所熟悉。这次出演《袁崇焕》,曹征笑着说:“这次的角色非常进取,而且野心极大,很有政治抱负。”据悉,曹征在剧中将出演大反派——袁崇焕的死对手梁廷栋。演员都知道拍古装戏辛苦,曹征坦言自己是被“袁崇焕”这个人物吸引了,“虽然我演的是他的对立面,但正需要用我的‘坏’去反衬袁崇焕的伟大神勇嘛”。

虽然经常演坏人,但曹征说不担心被观众“嫌弃”,“演员就是要塑造好人物,而且对当事人来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他的时代背景、他的格局、他的心性决定了他的思维和行动,好坏都是留给后人去评说”。

编剧胡正言:这部剧就是传承“顶硬上”的精神

电视剧《袁崇焕》的剧本是由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创编室副主任、少将胡正言先生执笔。

“我研究袁崇焕二十多年,他一生的故事太精彩,在我看来,袁崇焕智超孔明、廉比包拯、忠比岳飞、艺超关羽,他那种‘顶硬上’的精神就是有担当、有正气的表现。”胡正言说,袁崇焕比岳飞境界更高的地方在于,岳飞是“愚忠”但袁崇焕忠得很“清醒”,“他是明知要死还是要去做,最后千刀万剐凌迟而死,太悲壮了”。“我们这部剧就是要为英雄昭雪,向英雄致敬,宣扬袁崇焕将军的精神正气。”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5)

位于石碣镇的袁崇焕纪念园。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6)

袁崇焕画像。

勇于担当顶硬上 浩然正气传千古

“袁崇焕将军的故事上荧幕,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很有意义”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沈汉炎)在东莞众多历史人物中,明末抗击外敌的爱国将领、被誉为“大明王朝的万里长城”的袁崇焕无疑是最知名的一个。

明朝末期,政权腐败,社会动荡,大明江山摇摇欲坠,袁崇焕作为南方边陲的一名文官,挺身而出,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最终却因奸臣诬告,杀身成仁。其短暂悲壮的一生,足以让后世仁人志士发出永恒慨叹。

5月20日,大型电视剧《袁崇焕》在东莞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举行开机仪式,袁崇焕纪念园主任彭劲菘对此表示,在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形势下,市政府高瞻远瞩,拍摄该剧,将袁崇焕身上特有的中华民族传统血性、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爱国爱民的民族气节呈现在电视荧幕,对社会有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个时代正需要呼唤袁崇焕的正气与精神,透过袁崇焕的正气与精神、仁智与勇廉、品格与事功,了解先贤,激励来者。袁崇焕的正气、骨气、锐气、硬气和血气,是我们当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精神导向。”彭劲菘说。

主动请缨,屡战屡胜

东莞历史学者杨宝霖在《袁崇焕:明代保卫东北疆土的长城》一文中说:“明朝这艘历史的航船,到乘载袁崇焕这位旅客的时候,已经驶入了波涛汹涌、风雨飘摇的航段了。”当时后金征明,辽东失陷,原本富庶的辽东,瞬间白骨累累。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踏进历史舞台,从此过上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演绎着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主题曲。

当时朝廷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有人建议重兵扼守山海关。到京述职的南方文官袁崇焕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回来后说:“给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可以守。”于是开启了苦心经营宁远城的文武身份转换。在袁崇焕的经营下,宁远城这座关外重镇,一时间“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30万大军侵明,明朝官兵望风而逃,唯有袁崇焕拒绝撤兵入关,誓与宁远城共存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战两日,打败金兵,重伤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大捷,打破了努尔哈赤25年军事生涯的不败纪录。

此后,袁崇焕逐渐收复锦州、松山一带。天启七年,努尔哈赤先后围攻锦州和宁远,皆兵败而归,史称“宁锦大捷”。

就在袁崇焕浴血沙场,保家卫国之时,他却被太监魏忠贤假以罪名,解除兵权,回东莞水南村养病。

杀身成仁,冤同武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袁崇焕刚回到家,席不暇暖之时,崇祯登基,旋即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辽蓟督师,袁崇焕激流勇进,再次奔赴沙场,重游故地。在他的稳扎稳打下,宁锦防线逐步向辽东推进,后金次年攻明也有意避开袁崇焕,兵分三路直逼遵化。

虽然不是自己的辖地,但袁崇焕每每得知警讯,便不知疲倦,星夜驰援,一会儿遵化,一会儿蓟州,并败后金于马伸桥。后金官兵一听说袁崇焕大军到了,便连夜拔队向西,攻陷三河、顺义等地,越过通州,直逼京都。

尽管袁崇焕马不停蹄急行两日两夜,先敌兵抵达左安门保卫京师,并击退敌军,甚至险些丧命,但一闻敌兵直逼京师,朝廷震动惶恐。就在袁崇焕驱敌于国门的关键时刻,崇祯听信谗言,以“引敌长驱”之罪逮捕并随后凌迟处死袁崇焕。

崇祯皇帝一时暴躁,以致自毁长城,袁崇焕激流勇进,却冤同武穆,最终杀身成仁。从此明朝一败涂地,生灵惨遭涂炭。

“撇开历史功过不谈,袁崇焕不失为一名极具战略眼光,对国家、对人民忠心耿耿的军事家,在用人用兵、保家卫国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洞察力与军事才能。”彭劲菘说,著名学者阎崇年评价袁崇焕主要是“仁、智、勇、廉”及其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既是志士仁人的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代表。

注:本文史料来源自杨宝霖《袁崇焕:明代保卫东北疆土的长城》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7)

佘幼芝老人。资料图

袁崇焕是东莞哪的(史诗大剧袁崇焕开机)(8)

2009年,驻京莞人拜谒袁崇焕墓时和佘幼芝及其家人合影。

十七代人遵祖训 义守袁祠四百年

为袁崇焕守墓近400年,佘氏族人希望袁将军精神发扬光大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沈汉炎)佘幼芝,祖籍广东顺德,一位诸病缠身、靠轮椅走动的77岁老人。她的家族从1630年起就在北京义务为东莞籍爱国将领袁崇焕守墓,至今386年。算起来,佘幼芝是佘家第17代守墓人。也是佘家至今唯一的女守墓人。文革期间,袁崇焕的祠墓一度遭毁坏,佘幼芝为恢复袁崇焕祠墓一事,曾四处奔波,目前袁崇焕祠墓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前天下午,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身在北京的佘幼芝老人。佘老表示,大型电视剧《袁崇焕》开机是好事,希望能早点杀青,通过影视客观反映袁大将军的生平事迹,将袁大将军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据佘老介绍,近十来年,东莞大力建设“文化新城”,从修建袁崇焕纪念园前,就一直与她有联系。东莞每年都派人去北京袁崇焕祠墓祭拜。佘老还详细讲述了她的家族为袁崇焕守墓的故事。

她是袁崇焕墓唯一女守墓人

386年前,佘幼芝的祖先“佘义士”是爱国将领袁崇焕的谋士,他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偷偷取走袁崇焕的头颅,埋葬在自家后院,并隐姓埋名守候袁将军的亡灵。佘义士临终前留下三条祖训:一、自己死后可埋于袁大将军一侧,与大将军永远相伴;二、袁大将军为国家而无后代,佘家一定要世代相传为大将军守墓,不准回广东故里;三、佘家后人永远不许为官但必须读书,读书可知史,可明礼。

“近400年了,佘家人一直恪守祖训,不回广东,不当官,低调地为袁大将军守墓。”佘幼芝说,在她之前,佘家世代守墓的都是男丁,但到她这一代,家族中只剩下自己和堂哥一家姓佘,“文革”期间,袁崇焕祠墓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堂哥一家也搬离了,家族的使命便落在她身上,她也成了近400年来,佘家唯一女性守墓人。

“我也是佘家的人,别看我是女的。”佘幼芝说,文革结束后,她看着几乎丢了踪影的墓祠,心中想,“如果我再搬走,这一切将再也恢复不起来,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家族300多年的坚持也将无声无息结束,袁大将军的爱国精神将得不到弘扬。”

1978年起,佘幼芝为恢复袁崇焕祠墓,开始四处奔走,跑遍所有自认为有点关联的单位,终于换来回报:1992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对袁崇焕墓进行了修缮;2002年,袁崇焕祠修葺一新后,正式对外开放。

她的儿子永远留在了东莞守墓

佘幼芝是佘家第17代守墓人,她原本寄望于儿子焦平作为第18代守墓人的,但2003年6月24日,一场车祸毁掉了她唯一的希望。“在佘家晚辈之中,儿子对袁崇焕最感兴趣,在他出事前,还陪我们看话剧《袁崇焕之死》,当有人问“佘家人为袁大将军守墓到什么时候”,他还抢着回答说‘永远’。”佘幼芝说。

“当时儿子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如今想想,真的‘一语成谶’了。”佘幼芝回忆说,13年前,作为袁崇焕祖籍地的广东东莞市,打算修建袁崇焕纪念园,并多次邀请他们夫妇前去东莞工作。可祖训明令后代不得回广东,她便婉言谢绝了。2003年,东莞方面建议让焦平继承祖先的事业,去袁崇焕纪念园工作。

“我们夫妻俩,征询了儿子的意见,没想到他立马就答应了。”佘幼芝说,当时28岁的焦平打算和女友一起去,便启程前去女友老家吉林看望女友父母。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儿子不幸在那里出了车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东莞那边很有诚意,焦平出事后,他们决定在袁崇焕纪念园内设置一个佘家小院,焦平的骨灰也安放在那里,他们还为焦平做了个塑像。”佘幼芝感动地说,为了能代表佘家守墓,体现佘家这种“忠义诚信”的精神,他们给儿子改名为“佘焦平”,“让他作为佘家的后人,永远为袁将军守下去。”

希望守墓行为能申请到“非遗”

谈起丈夫焦立江,佘幼芝在电话中突然哽咽起来,采访一度难以继续。原来,今年4月1日,一直理解、支持自己守墓的丈夫不幸病逝,从此,佘幼芝不仅面对独自一人呼吁保护、修复袁崇焕古迹的重任,也要面对佘家为袁崇焕守墓事业的终结。

“女儿和侄子们对袁崇焕了解不够,尽管也会在袁崇焕的忌日、清明节和重大活动的时候都去祭扫,但不再以守墓这个方式去继承。”佘幼芝说,她自己也不想强加给他们,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只是她还有三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实现,“否则死不瞑目”。

据佘幼芝介绍,袁祠目前只恢复了一部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袁祠和袁墓的全面恢复。“我还希望能一直为袁崇焕守墓,也希望能将‘佘家为袁崇焕守墓’的行为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佘幼芝说,守墓是一种传统文化,他们佘家为一个异性人守墓386年,不图名不图利,反映的是一种“忠义诚信”的精神,希望将此精神传承下去。

目前,袁祠尽管聘请了佘幼芝为终身名誉顾问,并设立一个专门的小办公室,但是因文保单位中不能用明火,无法满足佘幼芝烧火做饭等日常生活,因此佘幼芝一家搬离了佘氏家族住了400多年的佘家小院。

“我现在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从家坐公交去袁祠要一个小时,但只要有事情,我打车也要去。” 佘幼芝说,等她养好身体了,还要到各个单位跑,实现那三个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