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语

这个世界上,是先有良禽,再出英木?或者是先产生英才人物,再去寻觅识马的伯乐呢?著名的韩信先生的人生经历,如果不是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刘邦从谏如流的任用韩信、给予足够的管理军队的权限,韩信是否能够功成名就、历史留名,还是未知之数。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1)

历史上的韩信,长时间抑郁不得志-既不会做官,又不事生产、做买卖,只能背着一把宝剑游手好闲、到处蹭吃蹭喝。在下乡南昌亭亭长家,连续蹭吃蹭喝几个月时间,时间长了,主人家都厌倦了,但也不好开口赶人,只好在吃饭时间躲起来吃、也不再替韩信准备饭菜,韩信这样才“一怒之下”,离开亭长他家。

但吃饭是个大问题,一个在战场上可以力敌千军万马、有勇有谋的大将,竟然因为裹腹问题,难倒绝世英雄。后来差点饿晕在路上的时候,偶遇好心的老婆婆赠饭,才缓过劲来了。

但韩信也形成了习惯,在老婆婆处一连吃了几十天时间的饭,老婆婆都不耐烦了,说“你如果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何不想办法养活自己?我赠饭给你吃,是因为可怜你,不是求你以后的报答”。最后几个无赖小青年玩弄韩信,让他承受胯下之辱,韩信都挺过去了。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2)

晓枫说:我自己一直对韩信的这段未发迹之前的历史记录有所保留……

如果韩信生在现代社会,这个人在没有得到赏识之前,他凭什么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而且时间很长……换作是你,家里长时间有外人来蹭吃蹭喝,你会怎么样?可以接受吗?

就算是亭长家,会有一点俸禄收入,但估计经济上也不是很宽裕;那个好心蹭饭的老婆婆,一把年纪还要替人洗衣服换取报酬以换口粮……就是这样一个人家,韩信作为一个非亲非故的年轻人,也好意思去老婆婆家蹭饭吃、还吃够几十天!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3)

2、游手好闲与胯下之辱

韩信跟姜子牙姜太公不同的地方,是姜太公自信自己一定会得遇文王,又一定会得到重用。但姜太公自信归自信,他可不会坐在家里等鱼上钩,而是主动走出去,在文王容易跟自己偶遇的地方静静地、耐心的等待。这就是姜太公钓鱼的典故。

但韩信呢?明知道自己除了带兵打仗外,生活上只是一个“低能儿”……我怀疑如果有人送他一包米,韩信能不能自己动手煮饭吃……在这段不为人道的黑历史里,韩信的所做作为,是让人讨厌的、消极怠工……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4)

在当时,韩信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又没有机会在权势人物面前表现自己,又有谁知道韩信的真本事呢?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甘心接受胯下之辱,还不如主动走出去,寻找机会表现自己、寻找那个赏识自己、相信自己、给自己发挥才能的舞台的人。

所以每次看到别人都在夸赞韩信的“大度”、“识时务”时,我是不以为然的……明明可以勇敢和进取,偏偏选择了一个最不应该选择的状态,等待机会来临……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等天上丢馅饼砸到自个头上。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5)

晓枫说-我不止一次有疑问:如果韩信一直呆在家乡不主动走出去,他有可能会遇到赏识他的萧何吗?又如果他第一次投奔的项梁不死,他继续呆在楚军阵中,他有机会一展身手、并成为项羽阵营之中的顶梁柱吗?相对于在刘邦的阵营中,韩信的重要性,无疑会比韩信在项羽的阵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得多。

因为项羽并不是一个礼贤下士的领导人,刘邦能够留下韩信、但项羽大概率不会使用韩信……项羽跟韩信在自信、自我、刚愎自用这方面,很相似。所以我可以大胆的假设,韩信这样的人除了在刘邦手下可以有一番作为外,在别处,他难以安稳。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6)

3、自力更生、适者生存

象韩信之遇到萧何、刘邦;周瑜得到孙策、孙权两兄弟的赏识、信任和重用……这两个人在某段历史里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大权在握的重臣。如果不是得遇明君,这两个人可能只可以一辈子抑郁不得志,或者怨天尤人,但偏偏忘记了检讨自己。

《平凡的世界》之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是所有合理的、美好的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韩信那么大功劳为何不得善终(韩信说良禽择木而栖)(7)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够遇到伯乐……刘、关、张桃源结义之前,都只是普通的市井之人。所以英雄莫问出处,但英雄在成就自己的事业之前,起码要学会养活自己,别成为别人的负担……别人没亏欠你的。

朋友们,你们对韩信发迹前的黑历史怎样看?欢迎关注@晓枫微红,一起探讨一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