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中应该是出于一种浓浓的家乡情结,利用这个双休日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决定去寓所附近的一个公园游园,公园名叫“燕子岭”,而我三十多年前在家乡基层工作的地方叫“燕子河”,一河一岭,虽远隔千山万水,天南地北,但山水一体,天地相通,他乡与故土的一种意念融合深深地唤起了自己对家乡的拳拳思念,冥冥中仿佛能一抚思乡的愁绪来到公园前不禁令我想起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句,想来如今的园门再不会因担心游人的“屐齿”在地面上留下践踏的痕迹而紧闭“柴扉”,当然出得墙来的更不仅仅是“一枝红杏”了一簇簇或紫或粉的三叶梅(南方人称勒杜鹃)轰轰烈烈的挂满园子的四周,更勾起我对家乡那漫山遍野杜鹃花的思怀,只不过家乡的杜鹃此刻还尚处在绽放的萌动之中罢了,一旦盛开其情其境远不是南方的三叶梅所能比拟的,那粉那红以及陪衬着红花粉朵的茎茎叶叶都流溢着清香和厚重,从而让四季更具有了明显的界线,不像南方四季不分而太显单一了由于公园离寓所不远,因此被太太戏称为自家的后花园,或许这也是太太喜欢游园的一种缘由园子不大,但迎峰立亭、榜山筑台、腹地建楼、依水修榭,倒也颇具了南方园林的大致景致和到其它地方游玩一样,太太总是让儿子走在最前面把前方的景点打探一番,然后再根据他“侦察”后反映的情况决定去或是不去然而孩子的眼光和思想又总是和我们有所不同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回来后便会添油加醋的夸张一番,大有不去会遗憾终身的表达,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则是随口忽悠我们,变着法子的劝你早些离开约模十一点的光景,孩子从一条长满凤尾竹的小径探头探脑的出来,又炮制了一个前方无景可赏的谎言来蒙骗我们孩子打探时是从另一条小径进入的,那条路是否与此相通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孩子极力地劝我们不要进去,说我刚刚去过,情况一般我对孩子的忽悠一向是听不进去的,径直走进凤尾竹覆盖着的林荫小道此时天空中正飞过一架测量空气质量的直升飞机,随着它嗡嗡的盘旋传来一阵阵螺璇浆声响,那根根凤尾竹仿佛也随着气流的璇动而不停地晃动起来我和太太说,战争年代这里是最理想的行军路线,我们能看见空中的飞机,而天上的飞机看不见我们,一 枪把它打下来它都无法知晓究竟是咋回事行走了一段路程眼前便显现出一个八角亭,亭旁有几株木棉花正开的热烈而火红一群工厂里的普工席地而坐,把亭子前的地上摆满了各种吃食,嘻嘻哈哈地享受着野炊之乐,更增添了亭子中的几分生机与活力,而我只对旁边的几株木棉感起了兴趣来南方十多年,我常常被木棉花的火红所感染,远远望去一簇簇赤如落霞,它不像其它花儿需要绿叶的相衬,只是在乍看上去宛如枯枝似的枝杆上盛绽出一朵朵厚笃笃的红绒花朵,花芯是深红色的,五片瓣由芯儿向四周延伸,延伸的同时那深红也在逐渐地由浓而淡,淡到瓣的边沿却又勿而聚浓,像国画中有意勾勒的一条边,即刻便增加了整个花儿的厚度,拙中见巧,煞是可爱我一直没能把木棉树与花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南方的植物品种太多我虽然生长在皖西山区,自小就见过很多植物并且大都能叫出其名字,但对南方的植物就知之甚少了初来南方时,望见一些和家乡枝杆相似的树种便不假思索妄言此为何树,但十说九错,因此还闹出很多笑话前年小舅与家母来南方过年,我曾带他们到深圳野生动物园游玩,途中小舅看见一株长相极其粗糙的灰白色的树杆便问我此为何树,由于曾经妄言判断而闹过笑话,因此小舅问时我没再敢回答只见那树的外表有些与白桦外表相似,树杆直挺挺的,外表上生长着一颗颗突起的包包,隆起的尖尖顶端有点像少年脸上生出的青春痘,形象极不耐看今天游园我与太太又发现了这种树,仰首眺望,原来树的枝条上竟盛开着一朵朵红红的木棉花,原来它就是木棉枝杆没有一片绿叶,全开着耀眼的花朵,看来木棉的习性花是果的开端,叶是花的果实了,但又不知晓木棉有没有果实的,只能与太太边踏着青青的草坪,边随心所欲的遐想了 太太腑首拾起一朵落在地上的木棉花问我看看它像啥,我看见它极像一个羽毛球的样子,只是那五片花瓣比羽毛厚实,其底部却和羽毛球的极其相似了,圆乎乎,胖墩墩的,每片花瓣中央都有几个黑点点,点缀在三几根乳黄色的线条上,有些像一件做工拙朴的民间工艺品是的,一朵单独的木棉花红也没有想象中的红,包裹在花瓣底部的根儿也无多少生机,而一旦与众多的花儿连成一片的时候那种感觉却又是另一种情景了,我曾经在一首《题木棉》的绝句中写道“不与鹿韭争哗宠,能与落霞共相随”成簇的木棉花象征的就是一种红火向上的精神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踏青的散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踏青的散文(原创散文踏青小记)

踏青的散文

潜意识中应该是出于一种浓浓的家乡情结,利用这个双休日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决定去寓所附近的一个公园游园,公园名叫“燕子岭”,而我三十多年前在家乡基层工作的地方叫“燕子河”,一河一岭,虽远隔千山万水,天南地北,但山水一体,天地相通,他乡与故土的一种意念融合深深地唤起了自己对家乡的拳拳思念,冥冥中仿佛能一抚思乡的愁绪。来到公园前不禁令我想起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句,想来如今的园门再不会因担心游人的“屐齿”在地面上留下践踏的痕迹而紧闭“柴扉”,当然出得墙来的更不仅仅是“一枝红杏”了。一簇簇或紫或粉的三叶梅(南方人称勒杜鹃)轰轰烈烈的挂满园子的四周,更勾起我对家乡那漫山遍野杜鹃花的思怀,只不过家乡的杜鹃此刻还尚处在绽放的萌动之中罢了,一旦盛开其情其境远不是南方的三叶梅所能比拟的,那粉那红以及陪衬着红花粉朵的茎茎叶叶都流溢着清香和厚重,从而让四季更具有了明显的界线,不像南方四季不分而太显单一了。由于公园离寓所不远,因此被太太戏称为自家的后花园,或许这也是太太喜欢游园的一种缘由。园子不大,但迎峰立亭、榜山筑台、腹地建楼、依水修榭,倒也颇具了南方园林的大致景致。和到其它地方游玩一样,太太总是让儿子走在最前面把前方的景点打探一番,然后再根据他“侦察”后反映的情况决定去或是不去。然而孩子的眼光和思想又总是和我们有所不同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回来后便会添油加醋的夸张一番,大有不去会遗憾终身的表达,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则是随口忽悠我们,变着法子的劝你早些离开。约模十一点的光景,孩子从一条长满凤尾竹的小径探头探脑的出来,又炮制了一个前方无景可赏的谎言来蒙骗我们。孩子打探时是从另一条小径进入的,那条路是否与此相通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孩子极力地劝我们不要进去,说我刚刚去过,情况一般。我对孩子的忽悠一向是听不进去的,径直走进凤尾竹覆盖着的林荫小道。此时天空中正飞过一架测量空气质量的直升飞机,随着它嗡嗡的盘旋传来一阵阵螺璇浆声响,那根根凤尾竹仿佛也随着气流的璇动而不停地晃动起来。我和太太说,战争年代这里是最理想的行军路线,我们能看见空中的飞机,而天上的飞机看不见我们,一 枪把它打下来它都无法知晓究竟是咋回事。行走了一段路程眼前便显现出一个八角亭,亭旁有几株木棉花正开的热烈而火红。一群工厂里的普工席地而坐,把亭子前的地上摆满了各种吃食,嘻嘻哈哈地享受着野炊之乐,更增添了亭子中的几分生机与活力,而我只对旁边的几株木棉感起了兴趣。来南方十多年,我常常被木棉花的火红所感染,远远望去一簇簇赤如落霞,它不像其它花儿需要绿叶的相衬,只是在乍看上去宛如枯枝似的枝杆上盛绽出一朵朵厚笃笃的红绒花朵,花芯是深红色的,五片瓣由芯儿向四周延伸,延伸的同时那深红也在逐渐地由浓而淡,淡到瓣的边沿却又勿而聚浓,像国画中有意勾勒的一条边,即刻便增加了整个花儿的厚度,拙中见巧,煞是可爱。我一直没能把木棉树与花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南方的植物品种太多。我虽然生长在皖西山区,自小就见过很多植物并且大都能叫出其名字,但对南方的植物就知之甚少了。初来南方时,望见一些和家乡枝杆相似的树种便不假思索妄言此为何树,但十说九错,因此还闹出很多笑话。前年小舅与家母来南方过年,我曾带他们到深圳野生动物园游玩,途中小舅看见一株长相极其粗糙的灰白色的树杆便问我此为何树,由于曾经妄言判断而闹过笑话,因此小舅问时我没再敢回答。只见那树的外表有些与白桦外表相似,树杆直挺挺的,外表上生长着一颗颗突起的包包,隆起的尖尖顶端有点像少年脸上生出的青春痘,形象极不耐看。今天游园我与太太又发现了这种树,仰首眺望,原来树的枝条上竟盛开着一朵朵红红的木棉花,原来它就是木棉。枝杆没有一片绿叶,全开着耀眼的花朵,看来木棉的习性花是果的开端,叶是花的果实了,但又不知晓木棉有没有果实的,只能与太太边踏着青青的草坪,边随心所欲的遐想了。 太太腑首拾起一朵落在地上的木棉花问我看看它像啥,我看见它极像一个羽毛球的样子,只是那五片花瓣比羽毛厚实,其底部却和羽毛球的极其相似了,圆乎乎,胖墩墩的,每片花瓣中央都有几个黑点点,点缀在三几根乳黄色的线条上,有些像一件做工拙朴的民间工艺品。是的,一朵单独的木棉花红也没有想象中的红,包裹在花瓣底部的根儿也无多少生机,而一旦与众多的花儿连成一片的时候那种感觉却又是另一种情景了,我曾经在一首《题木棉》的绝句中写道“不与鹿韭争哗宠,能与落霞共相随”。成簇的木棉花象征的就是一种红火向上的精神了。